第 299 章 著曆史之書(2 / 2)

是啊,讀書畢竟隻是讀書,倘若想要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又怎麼可能是憑著讀書就能達到的。

【在漢朝當時,回到司馬談身邊的司馬遷,蒙得父蔭成為郎中。嗯,郎中是官職,不是我們通俗認為的郎中大夫哈。漢武帝元鼎六年,隨漢武帝東行巡幸緱氏的司馬遷在繼唐蒙、司馬相如、公孫弘之後,再次出使西南,被派往巴、蜀以南籌劃新郡的建設。隨後又撫定了邛、莋、昆明,在第二年回朝向武帝複命。所以,咱們太史公也並非隻是會寫書而已,也能為國出力。】

【漢武帝元封元年春天,漢武帝東巡渤海返回的路上,於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司馬談身為參與製定封禪禮儀官員,卻因病留滯在周南,未能繼續前行,更因此而心中憤懣,以致病情加重。畢竟封禪大典是古今一聖事,得以參與的人誰不引以為傲,明明近在咫尺,理所當然可以參與的人,卻因為生病而不能參加,司馬談如何能不憂憤。好在奉使西南的司馬遷在完成任務後,立即趕往泰山參加封禪大典,總算司馬遷沒有像父親一樣錯失如此盛典。可惜行到洛陽,司馬遷卻見到了命垂旦夕的父親。】

額,有點突然。

誰能想到好好一個封禪大典,反而讓人病情加重呢。

【臨終前能再見到兒子,司馬談總算得到一絲安慰。彌留之際的司馬談對司馬遷說:“我們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遠在上古虞舜、夏禹時就取得過顯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後來衰落了,難道要斷送在我這裡嗎?你繼為太史,就可以接續我們祖先的事業了。如今天子繼承漢朝千年一統的大業,到泰山封禪,而我不得從行,這是命中注定的啊。我死以後,你一定會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萬不要忘記我要編寫的論著啊。況且孝,是從侍奉雙親開始的,中間經過事奉君主,最終能夠在社會上立足,揚名於後世,光耀父母,這是孝中最主要的。天下稱頌周公,是說他能夠歌頌周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揚周、召的遺風,使人懂得周太王、王季的思想以及公劉的功業,以使始祖後稷受到尊崇。周幽王、厲王以後,王道衰落,禮樂損壞,孔子研究、整理舊有的文獻典籍,振興被廢棄了

() 的王道和禮樂。整理《詩》、《書》,著作《春秋》,直到今天,學者們仍以此為法則。從魯哀公獲麟到現在四百多年了,其間由於諸侯兼並混戰,史書丟散、記載中斷。如今漢朝興起,海內統一,賢明君主、忠義臣子的事跡,我作為太史而不予評論記載,中斷了國家的曆史文獻,對此我感到十分不安,你可要記在心裡啊。”司馬遷低下頭流著淚說:“小子雖然不聰敏,但是一定把父親編撰曆史的計劃全部完成,不敢有絲毫的缺漏。”】

【每一個史學家都有一種將曆朝曆代所經曆的大事全都記載在案,流傳,以承文明的決心,誠如司馬談所言,多年來戰亂不休,天下書籍損及慘重,後人不知前人之事,豈能不引以為憾。司馬談將心中的遺憾交付到兒子司馬遷的手裡,盼著他做不到,做不好的事,兒子能夠做到。想想太史公後麵所受的刑罰,腐刑,即宮刑,若非心裡念著著書以傳後世,以令天下人知曉前人之事,他必然不會選擇如此受人唾罵的方式活下來。】

沈悠論起此並不掩飾對司馬遷甚至是一代一代的史家們的敬重。

多少太史公何嘗不是肅然起敬!

說得不錯,受了宮刑確實為世人所唾棄,可忍辱負重者難道不教是人敬重嗎?

恰恰相反,同為記史之人,為免文化斷層,文明流失,他們活著也不是為了自己而活,而是為了世人能夠知道先人之事,從中知是非,明大義。

如果說先前他們聽著司馬遷苟且偷生,心裡有幾分輕視,如今聽清其中原由,誰能不敬佩。

死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活著,背負先人的厚望必要將書寫好,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司馬遷所在的時代,也算是一個“漢之得人,於茲為盛”的漢武盛世,司馬遷得以結識彙聚於長安的天下賢能之士。包括賈誼之孫賈嘉,公孫季功(或為公孫弘),樊噲之孫樊他廣,平原君朱建之子,馮唐之子馮遂,田叔少子田仁,梁人壺遂,杜陵蘇建等。這麼些人裡對司馬遷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董仲舒與孔安國。】

【司馬遷與上大夫壺遂討論文學之時曾說過:“我聽董生說:‘周朝王道衰敗廢弛,孔子擔任魯國司寇,諸侯害他,卿大夫阻撓他。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見不被采納,政治主張無法實行,便褒貶評定二百四十二年間的是非,作為天下評判是非的標準,貶抑無道的天子,斥責為非的諸侯,聲討亂政的大夫,為使國家政事通達而已’”。而縱觀《史記》可知董仲舒之公羊學對司馬遷的影響主要為:其一,公羊家頌揚湯武革命,主張以有道伐無道,成為《史記》反暴/政的思想基礎;其二,公羊家\尊王攘夷\,主張\大一統\的思想,成為《史記》貫串全書的主要觀念;其三,公羊家崇讓、尚恥之義是《史記》褒貶曆史人物的道德標準。】!,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