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先人者勝,後人者敗(1 / 2)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全本免費閱讀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元成宗鐵穆耳駕崩,其皇太子孛兒隻斤·德壽於一個月之前(大德十年十二月)夭殤,這就造成元朝第二任皇帝鐵穆耳死後無嗣。

阿難答和鐵穆耳都是忽必烈的孫子,而且這兩人還是同一個奶奶。即,忽必烈的察必皇後。

這兩人都是嫡孫,但爹不同。

這又是一個拚爹的時代。

鐵穆耳他爹是孛兒隻斤·真金,俗稱明孝太子。

真金實際排行老二,其上麵還有一個哥哥孛兒隻斤·朵兒隻也是嫡出。但由於朵兒隻死得早,故真金是名義上的嫡長子。

阿難答他爹是忽必烈的嫡次子忙哥剌。

太子真金雖然死得早,但問題是元朝宗王隻認真金一脈。

終元一朝,從元成宗鐵穆耳開始算起,到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共計十位帝王都是真金一脈。

安西王阿難答打算趁鐵穆耳駕崩無後之際謀奪皇位,本打算於與同年三月初三舉事。

關鍵時刻,蒙元右丞相哈剌哈孫說服忽必烈的曾孫愛育黎拔力八達,也就是後來的元仁宗,提前一日將阿難答等人悉數捉拿。

這便是“先人者勝,後人者敗”的道理。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何況王立等人謀劃的可是“**”的大事。

曆來**,不確定因素太多,絕不能想當然按計劃行事,而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依黃同知之意,末將當如何是好?”王立聽聞黃鶴所言,不禁悚然汗出,閃過一縷自責之色。

“不知王將軍可否將本將的兵馬秘密帶入城中?”黃鶴問道。

“敢問黃同知有多少人馬入城?”王立並沒有直接打包票,而是先問問情況。

遇事,凡是拍著胸脯保證的,一般都沒戲。

如果說數十人或數百人還可以想想辦法,但如果說幾千上萬的可就難辦了。

“不多。”黃鶴伸出三根手指。

“三千?”王立雙眉緊蹙,暗自思忖著該如何能不引人注目地將如此眾多的兵馬帶入夔州城。

“王將軍說笑了,本同知手下可沒有三千兵馬。”黃鶴笑嗬嗬地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