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葵花寶典(2 / 2)

究其原因還是古代農業產量本來就很低,農民手裡地少甚至無地,一旦種植失敗,其結果不是一家人能承受的起的。

這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人之常情。

最早引進番薯的是明朝萬曆年間的一個叫陳益的人。

被譽為引進番薯第一人。

陳益,字德裕,廣州府東莞縣虎門鎮北柵人。

明萬曆八年(1580年),陳益隨友人往安南 (今越南),當地酋長以禮相待,每次宴請,都有味道鮮美的甘薯。

兩年後,由於安南嚴禁番薯外傳,陳益冒著殺頭的危險,收買酋卒,將薯種藏匿於銅鼓中,偷偷帶回國。

另一個引進番薯的是陳振龍。

被譽為番薯之父。

福建省福州府長樂縣人,一名落第秀才。

後棄文從商,遠赴呂宋。

看到當地有種植番薯,其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

當地西班牙殖民者,甚至可以說所有的西洋人都懼怕東方大國,嚴令畝產可以達到數千斤的番薯,決不能傳到明國。

明萬曆二十一年也就是1593年,陳振龍冒著**掉的風險,將番薯藤蔓編織在吸了水的繩子,即麻繩中,躲過了西洋人的層層盤查,曆經千辛萬苦,渡海將其帶回福建。

同年福建大旱,其子陳經綸上書福建巡撫金學曾,於次年傳令遍植,解決閩人缺糧問題。

感謝陳益、陳振龍兩位先賢!

(陳益帶回番薯的時間比陳振龍早了十餘年時間。)

天寒地凍的海口城,學子們聚在一起絲毫不顧寒意,堵在販賣“試題”的店鋪門口不斷叫罵著。

但終究還是沒有人敢上前**。

**?

開什麼玩笑,這可是天子腳下,萬一被抓了起來誤了考試可就虧大發了。

海口一條繁華的街道上,一處裝修考究的店鋪門口。

店小二站在門口,不顧學子們的叫罵,站在桌子上對著圍在店鋪門口的學子們大聲地吆喝著:“趙官家首屆恩科複習大綱。”

“精裝版隻要一吊錢一本,簡裝本隻要200文銅板。數量不多,欲購從速。”

“這位舉子,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