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事(2 / 2)

“三弟隨性而為,若是失禮了,得不償失,還是留下吧。”

張飛哼哼,“就是說俺口無遮攔唄。”

劉備安撫張飛,“三弟莫氣,我回來後定與三弟告知詳情。”

張飛這才滿意,目送劉備和關羽離去,心裡好奇得很。

長公主大半夜叫大哥乾嘛?

阿史和侍女估計是一回生二回熟,半夜喊人理直氣壯,見劉備帶了個關羽一起來,雖有好奇之色,也不多問。

倒是劉備主動解釋了一句,“我與兄弟向來形影不離,若有不便之處,還請見諒。”

阿史不曾多言,倒是一個侍女說,“上一個弄墨的都敢一人來,你這個舞槍的怎麼還帶人。”

侍女被阿史厲聲嗬斥,劉備卻記在心上。

上一個?

等見到劉意,劉備一掃劉意手邊竹簡,心中大約有了眉目,他讓關羽在外侯著,自己脫鞋入席。

“見過長公主。”

劉意親自迎劉備入座,大半夜的,劉意又是笑意連連,劉備捏了把冷汗。試探道,“不知長公主尋屬下來有何意?”

劉意避而不答,隻是問,“劉公可有兄弟姊妹?”

劉備老實交代,“備是家中獨子。”

他爹早死導致兩件事,一,劉備沒兄弟姐妹。二,劉備小時候很窮。

這種事劉意也不好多問,隻是和劉備說起漢宮生活。

“我有兩個弟弟。”

鑒於劉意她爹的花心程度,劉意是有很多姐姐妹妹,可惜沒一個留下。能茁壯成長的,就是劉辨和劉協的。

“我其實與少帝認識時間不久,少帝雖說是嫡子,自小在宮外長大,人活潑得很,見麵就送了我個泥人。可惜當初走的太匆忙,沒帶在身邊。”

劉意的聲音很輕,眼神有些發散,回憶起了過去的生活,“其實我與幼帝更為親近,他如生母,聰慧懂事。小小年紀就知道擺架子,沒人時候又會偷偷喊我阿姐,撒嬌要抱抱。”

劉備坐著靜靜聽著,他猜大約是長安的消息勾起劉意思緒,偏偏冀州無親人,因而尋他來一訴。

可說到底,他這個中山靖王之後,和劉意早就是八輩子打不著的親戚了。

“當日董卓進京,我驕傲自滿,自以為能拿下董卓,不想害了少帝。”劉意說到此處時淚水滑落腮邊,她胡亂擦了一把。衝劉備不好意思笑道,“讓劉公看笑話了。”

有一瞬間,劉備想以長者的身份安慰劉意,思及兩人關係,劉備硬生生按了下來。

說完家常話,劉意轉而提起正事,她的手擱在桌上,望著牆上的地圖,不自覺攥成拳頭,似乎是下了很大的勇氣。

“劉公,我想去長安找我弟。”

於理智上,劉備是該勸劉意的。冀州不能失去劉意,否則群龍無首。可感情上,劉備又覺得劉意沒做錯。

最後他溫柔問劉意,“長公主想好了嗎?”

劉意點頭,“縱有千萬人反對,我還是要去。不為彆的,隻是想儘一個阿姐的責任。”

說到這劉意話鋒一轉,目光盈盈,“我知冀州有難,我若暫離,袁紹必將攻訐。冀州需有一人坐鎮,劉公……”

劉意走到劉備跟前,俯首行禮,“求劉公幫我。”

劉備心如擂鼓,急忙避開劉意一拜,又扶起劉意,“長公主,萬萬不可啊。”

“備不過無名之輩,幸得長公主青睞,才有今天的位置。備何德何能,被長公主委托重任。”

劉意重新坐好,她沒哭了,語氣冷靜得很,“那劉公所見,這冀州何人能暫代州牧之位。”

劉意這話聽起來沒毛病,偏偏眼圈發紅,像是使小女兒態指責劉備無賴。

劉備不禁心軟,他若是成家早些,也有劉意這般大的女兒了。

想歸想,劉備還是分析了劉意手下的人員。

“荀彧荀彆駕,乃神君荀淑之孫,出生名門,又得盧公托付,又有大才,長公主可將冀州托付於他。”

劉意搖頭歎息,“劉公忘了白日裡的事嗎?荀彆駕第一個出言反對。再來他非劉姓,我交於他多有不安。”

劉備再道,“麹義將軍素有美名。”

劉意,“麹將軍是此次大仗的主帥,本就焦頭爛額,我怎好再麻煩他。萬一兩頭都顧不上,豈不是讓麹將軍成了千古罪人。”

劉備不死心試圖扒拉幾個出來,他絕望發現。上一個受人尊敬的沮授已經不在冀州了,盧公剛走不久。劉惠有名望不假,可他是性情中人,過於急躁。

好像,真的,隻有自己了。

這時候劉意殷切看著劉備,“我覺得劉公挺合適的。劉公為中山靖王之後,同是漢室宗親,再來劉公曾夜奔鄴城,救我於水火之中,此後為我請來盧公。種種事跡表明,劉公就是最佳人選。”

劉備推脫著,“屬下位卑,難當大任。”

他完全忘了阻止劉意去長安的事,隻想讓劉意換人。

劉意眼裡又湧上淚,詢問劉備,“在冀州除去劉公我還能信誰?”

見劉備不肯接受,劉意扭過臉去,“既然如此,請劉公回吧。明日晨議,我請眾人商議便是。”

劉備不知道說什麼好,他出來沒幾步,就聽後麵嗚咽的哭聲。阿史和侍女勸慰著,叫劉備心神不寧。

關羽聽了個隻言片語,好奇問劉備,“這是怎麼了?”

劉備道,“長公主想去救回天子,她要我暫任冀州州牧之位。”

關羽以眼神回問,然後?

劉備,“我實在難當此任。”

關羽想不明白了,“你不答應,然後長公主就哭了。”

不說長公主去長安的事,長公主願交付冀州,那是長公主心中看重大哥。為什麼大哥推三阻四的,還把人弄哭了。

他聽說了,韓馥把刀架在長公主脖子上時,長公主都沒哭過。這說明什麼,說明自家大哥的拒絕傷透了長公主的心。

關羽指責的目光,加上背後若有若無得哭聲。劉備長歎一聲,放下心中不安,轉頭去尋劉意。

……

次日晨議時,荀彧剛進屋就聽得幾位同僚的嘀咕。

“他竟敢入席,昨日還嫌不夠丟臉嗎?”

“談笑風生,把這當成了什麼。”

“我聽說,昨夜長公主邀見他了。”

“那豈不是……”

荀彧停下腳步,順著幾人的視線看去,戲誌才就坐在徐庶身邊,兩人有說有笑,旁若無人。

荀彧心下一沉,便知劉意接受了戲誌才的建議。

果不其然。等劉意入座,她無視荀彧,對眾人道,“昨日我又得一謀士,此人諸君也認識,戲誌才。”

眾人麵麵相覷,唯獨荀彧不發話,劉意繼續道,“誌才一番勸解使我茅塞頓開,不瞞諸位,我欲前往長安,解救天子。”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道不可,一看又要來輪流念經,劉意趕緊製止,解釋道,“諸君莫忘了,你我凝聚一心,其目的不就是迎天下而歸嗎?如今董卓身亡。正是大好時機,此時不動手,他日天子落入他手,再來一個董卓。我追悔莫及。”

戲誌才接話,“董卓無道,天下人唾棄董卓。若下一個董卓有道,儘忠儘職,我等是要討伐他,還是從長公主身邊離去,投奔天子啊?”

一些人冷靜下來,顯然是聽進去了。保守派仍在反對,“即使如此,那也不該長公主親自前往,萬一出了個好歹,豈不是叫我們自殺謝罪。”

上吊是不可能的,更大可能性是大夥都去投奔袁紹了,劉意就是青史一句。更甚者連個名都不用留。

劉意冷靜無比,“在座哪位顏麵比我更大,能教他人借兵於我?”

“這……”

劉意打斷他的話,思考起來,“冀州有麹義將軍,說句放肆的,戰事上有我無我一樣。唯一的區彆是我要領兵離開冀州。麹將軍。”

劉意對上麹義的目光,“最多我能借多少兵,不談救天子,隻談自保。”

麹義很快給出答複,“三千。”

足夠劉意自保了,再多就是累贅,劉意反而要照顧大軍。說實話,就算現在冀州所有兵馬拿過去,也不夠打長安的。劉意要想救出天子,隻能靠智取。

劉意估算了下,沒立刻要走兵馬,而是對麹義說,“我暫且留在鄴城,等麹將軍首戰大捷,借麹將軍的勢頭好借兵。”

這話麹義喜歡聽,他爽朗一笑,“自不會讓長公主失望。”

軍事上劉意確實可有可無,但政事上決不能離。一位從事出列,“盧公剛逝世不久,袁紹便舉討伐之名。我等一心為長公主所戰,長公主何故先行離去。民心動搖,乃是大忌。”

這方麵劉意也考慮進去了,耐心回複,“公所言極是,我離去後必有一人需統領大局。玄德何在?”

被兩個弟弟念了一個晚上,劉備已經擺好心態。“屬下在。”

劉意直視劉備,“若我說將冀州托付玄德,玄德可願。”

這話一出多少雙目光盯向劉備,劉備一身正氣,朗聲道,“備誓死守衛冀州,待長公主迎回天子。”

劉備剛說完,立即有人反對。“請長公主收回成命。”

劉備可不是哪個阿貓阿狗,同樣姓劉,劉備在鄴城頗有聲望,又是男兒身,若是守城期間立下功勞,一旦得到擁戴,日後哪還有長公主的地位。

劉意搖頭,“我知公欲說什麼,但我信玄德。”

見劉意郎心似鐵,荀彧邊上的官員催促荀彧,“荀彆駕,您也勸勸長公主。”

荀彧不語,劉備是最好的人選。他雖有名望卻無兵馬謀士,難成氣候。即便日後立功,他也背棄不了長公主。奪城更是笑談,在座有多少願意投奔劉備的。劉備一旦奪城,先前的名望儘失,真君子成了偽小人。投奔他還不如投奔袁紹。

隻是去長安,荀彧緩緩開口,“此招甚險。”

戲誌才接話,“彆駕此言差矣,都說富貴險中求。長公主不是求了個冀州來,說不準也能將天子求來。”

再不濟,天子求不來,劉意至少做了表態。他日無論是天子還是諸侯,亦或是,沒人會指責劉意的不是。

她都冒著抄家的危險去救天子了,你們還要怎樣。要罵也是罵袁紹不是東西,在這個節骨眼上開戰。

荀彧明白戲誌才話中未儘的意思。隻是礙於劉意,不曾點破。

劉意離去後,剩下的官員嚷嚷起來,有的說戲誌才胡說八道,出什麼餿主意,有的道劉備何德何能暫任州牧之位。鬨哄哄的成一團,劉意眺望官員一個個離去,和荀彧閒聊,“還得等麹將軍首戰,他們方能定心。”

不過有馬鐙和火器,加上麹義的作戰能力。劉意對此信心很足,她喊阿史牽馬匹過來,打算去營寨巡查。身後荀彧問她,“長公主非去長安不可?”

劉意翻身上馬,隻說了一句,“他是我弟弟。”

冀州沒了可以去江東,再失去一個弟弟,她連白手起家的勇氣都沒有。

荀彧沒能抓住劉意的衣角,他駐足觀望劉意的背影,想起盧植臨終前的話。

亂政……

……

董卓身亡的消息一同傳到了袁紹耳中,袁紹喜極而泣,對部下說,“大仇得報,叔父他們可以瞑目了。”

當年他討伐董卓,不想害了雒陽族人,包括叔父在內,一家二十餘口被殺。此仇此恨叫袁紹刻苦難忘,因而之後董卓數次談和,袁紹都沒答應。

今日董卓身亡,袁紹是恨不得拍手稱快。

繼而又問,“是何人殺了董卓?”

對方道,“是飛將呂布。”

袁紹納悶了,他沒記錯的話,呂布是董卓義子,難不成兩人反目成仇了?

“詳細道來。”

這事也是真真假假,說是王允王司徒有個義女名貂蟬,生的貌美動人。王允假意將她許配給呂布,又轉頭送給董卓。

那貂蟬周旋在兩人中間,挑撥離間,使兩人生分,王允趁機遊說呂布,讓其幫忙鏟除董卓。

袁紹聽完不屑道,“先殺丁原,後殺董卓,果然是好兒子,不敢要,若是一個不小心,豈不是又要被他大義滅親。”

眾人哄然大笑,閒聊中鄴城那邊來了消息,“啟稟將軍,鄴城傳聞,長公主有意往長安迎天子。”

袁紹收了笑,麵有深思,部下不安,“將軍,長公主若離開冀州,我等再攻打,怕是會對將軍不利。”

光腳不怕穿鞋的,袁紹現在還穿著鞋子,劉虞拒絕在先,袁紹已沒了麵子,要是再打劉意,他是真真切切站在天子對立麵。

到時誰都可以罵他袁紹。

他現在有兩個選擇,找公孫瓚討要劉虞,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新帝的名聲打出去。

或者和劉意一樣,去長安迎接天子。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0-03-0200:30:45~2020-03-0423:44:3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肉醬、26685168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拉拉10瓶;23312797、精衛填海5瓶;肉醬、放蕩不羈愛自由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