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殘暴(捉蟲完畢)(2 / 2)

“說是世家。”

“哪個世家?”

“不知道哩——是個候吧?”

侯爺?哪個候?

淮南候瑟瑟發抖。

他連夜想將兒子送出去,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在八卦報紙如約登上了淮南候府二公子吸鴉/片/煙的事情後,官府將淮南候的家抄了。

然而,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是百姓們知道皇太女殿下十分憤怒,製造了一個大鐵籠,將買鴉/片/煙和賣鴉/片/煙的人都關在了一個籠子裡,每天讓他們抽煙,然後一天天的減少煙量,總有幾個人是不能抽到煙片煙的。

百姓們剛開始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等到後麵,他們要是不能抽煙,就開始發瘋的叫,發瘋的為了煙去殺人,為了那點鴉/片/煙痛苦的在地上撞籠子,將自己撞死後,便有人開始吐了。

吐完對自己的兒女耳提麵命,告訴他們不能吸煙片煙。

有時候宣傳太多也沒用,還得他們親自看見。

然後,折青讓人把他們的屍體給惡狗吃了,一點兒也沒剩下——對於這時候的人來說,屍骨不存,是一件比較難接受的事情。

她又叫人將這故事畫成了連環畫。畫的栩栩如生,發給禹國各處。

晉國的商人領著這畫冊,心裡的滋味彆說多難受了。

——鴉/片/煙能賺到的銀子其實是非常大的,不然,他們晉國也不會默認此事。

若是禹國也行此生意,想來不會比茶的生意差,但是禹國對鴉/片/煙卻直接采取如此強烈的方式拒絕。

而且,今年的禹國,實在是過於強硬了。

楚天齊這時候還沒離開京都,對於禹皇和皇太女在人販子和鴉/片商身上做的事情,深覺讚同。

然後歎息著離開京都。一路東行,開始回國了。

來時還算暖和,回時寒冰冷澈。他坐在馬車上,看見前麵的人好像在衡量什麼東西,心腹道:“好像在說要搞什麼公共馬車和牛車,以後庶民們出行,便便利多了。”

“聽聞會分好幾個站點,隻要在那裡等著,就可以上馬車下馬車,每一個站點的銀錢都是不一樣的,遠的就貴一點,近的就便宜點,但是總的來說,比租馬車好多了。”

這就實實在在的是件好事情。

“庶民一般不會專門養馬車,要是出行,確實不便利。有了公共馬車,便可以在固定的時間等在公交站牌。”

楚天齊:“這又是他們的皇太女殿下想出來的嗎?”

心腹點頭,“京郊城外不是拆遷了嗎?拆遷出了地方,索性就規劃了一條路。”

楚天齊:“很好——若是楚國能學了去……”

心腹就看了看楚天齊,小聲道:“小的去聽茶館聽人說過,說是還在試營業,行不行還不知道呢,而且,這是禹國皇太女自己掏的腰包,沒從國庫裡拿。”

楚天齊就看了一眼心腹,知道他如今也懂得一些基本的道理了:禹國的路,不是誰看了就能走的。

他最近還學習到了一個詞彙:國情。

禹國皇太女在書中每次都會提到:根據禹國國情——

楚天齊輕輕的歎了一口氣:禹國的國情,禹國皇太女是找到了正確的路,那楚國的國情呢?

然後,他又想起了一個令他煩憂不已的問題:他就算學得再多,楚皇肯聽他的嗎?

就這麼一個問題,他都忍不住煩憂,最後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為什麼不直接取而代之呢?

如今天下亂相已起,這天下,當有能者居之。

……

“這東西,是我們齊國造出來的,自然是我們齊國人當享用,當居之。”

一個水泥房子前,齊國來的流民信心十足的道:“這屋子是大家一起建造的,但是分屋子的時候,卻也要講究公平公正,我們齊國研製出來的水泥,自然也要我們先選。”

“你們齊國人研製出來的水泥?”一人笑著道:“你是瘋了吧,你們齊國什麼時候,還研製出水泥了?這可是我們禹國皇太女殿下研製出來的。”

齊國人不信,“我是從齊國京都來的,你們騙不了我,我們那裡都說了,這是齊國研製出來的東西,隻不過是被你們先做出來罷了。”

旁邊人都笑起來,“你們齊國人真是有趣啊。”

齊國人便十分不解,“你們笑什麼?難道不該是這個道理麼?”

一個官兵就搖頭道:“所以說庶民總是容易被蠱惑的——天下都知道水泥是禹國的,你卻這麼自信是你們齊國的——完全聽不懂什麼是人話,算了,不與傻瓜論短長。”

其他人便圍了過去,不過嘴裡還是在說著齊國人最近變瘋的事情。

“怎麼就覺得是自己的呢?”

“聽聞是從佛經開始的。”

“佛經?”

……

“佛經確實是一部分理由。”,青竹大師的弟子歎氣道:“師父,您也知道,我們齊國十分重佛,是其他國家都沒有的。”

青竹大師點頭。

他能以一個和尚之身,行走在齊國宮廷之中,除掉自己的本事,還是因為齊國對佛十分信重。

青竹大師少年便成就大德行,無論是醫道還是佛道,都是集大成者,所以受到君主器重。

在禹國的佛經沒有出世之前,齊國的佛經才是最全,最讓人信服的。

但是等到青竹大師從禹國京都帶回了成套的佛經理論,開始宣揚時,他們卻覺得真相不是這樣的。

——這些佛經,有些是跟齊國的佛經的道理是一樣的。

禹國在禹國皇太女出來哦之前,根本沒有關於佛經方麵的傳聞——會不會,這些佛經,就是禹國偷了齊國的!

這個說法,得到了齊國某些人的支持,然後被人大肆宣揚出去,隨後,輿論便不受控製了,比如,他們認為禹國的其他東西也是從齊國偷去的。

“可是我們齊國沒有的,他們也有,這說不通啊。”

“你這人,腦子就是不聰明,那禹國人將東西都偷了去,我們還能知道嗎?”

“既然不知道,你怎麼知道是齊國的呢?”

“哎,你這個榆木腦袋,你看佛經啊——佛經很多都跟我們齊國相似哩。”

於是越傳越邪乎,青竹大師本一心看佛學,被臨時叫出來處理這種事情,也是十分無奈,他進宮找到齊國君主,將事情講明白,還希望齊皇能下達指令,將事情都說清楚,齊皇卻哈哈大笑,“大師,這些都是小事情。”

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青竹大師:“……”

他覺得這是大事,但是齊皇明顯還有事,他也隻能歎氣而歸。

“師父,那該怎麼辦啊?”

青竹大師肅穆道:“既然事情的起因在我這裡,我會親自寫清楚事情,貼登城牆上。”

那弟子就歎氣道:“要是我們有報紙就好了。”

青竹大師搖頭:“我們也學著做過的,但是報紙一事,在齊國確實辦不下去。”

報紙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不是簡單的印刷報紙出去就好了。比如,茶館裡的人要說,還有每天分發報紙的送報紙人。

然後,這還是初級階段,你的報紙要到達禹國那個階段,必須還要百姓們都識字。

禹國因為離齊國遠的緣故,很少有人願意爬山涉水去禹國,所以造就魯國可能大多數人已經開始學習禹字了,但是齊國的人,卻依舊將禹字看做是不屑一顧的陋習。

看的人不多,便也不會想要去辦了。

再者,禹國每天發生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不是修建這個,就是修建那個,不是這裡招工,就是那裡招工,所以大家都很關注報紙——這就表示,不僅僅是世家大族關注,庶民們也很關注。

他們需要在報紙上獲得賴以生存的東西都在報紙上時,自然要時時刻刻都盯著。

弟子也懂這個道理,他隻是感慨一下。然後就好奇起來,“您每次進宮,陛下再忙,也會留您說禪,怎麼這次突然這麼快出宮了?”

青竹大師這時候也反應過來了。

“是啊,我隻顧著想著如何澄清了,倒是沒想過這事。”

不過馬上,也不用他們猜測了。

齊國對晉國用兵了。

按照齊皇的話說,“就晉國皇帝抽鴉/片抽成那副鬼樣子,朕不信,他還有神智在。”

齊皇已經蓄勢待發很久了。

秦國之前攻打楚國的時候,他就想著要不要跟上步伐,將身邊的晉國打下來。

齊國的糧食是充足的。如果要禹國農科的學生來分析的話,那就是齊國的地理環境是很好的。

首先,它地處北方,日照充足,土地肥沃,而且因為齊國境內有山有河,灌溉水充足,山水水質好,又因積溫時間長,總總原因之下,讓齊國的大米比其他國家好吃一點。

齊國大米一直暢銷七國。在禹國的雜交水稻沒出來之前,齊米在禹國的買賣量還算大。

齊國是一部分人富裕的。齊國人能相信所有的好東西都出自齊國,有一方麵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

齊國不缺糧食,缺的是兵器。不過,這幾年,齊國派人去禹國學了一些他看不起的奇淫技巧,煉製了很多的鐵。

雖然不如禹國的,但是打晉國也算是足夠了。

不過,齊皇觀察西部幾國的戰爭,發現自秦到楚,再自楚到魯,其實看著氣勢洶洶,但是最後,稍有不慎,便是直接失敗,他不敢賭。

就一直藏著,藏著,像是家裡藏著寶藏不敢拿出來,心裡就很著急。

噯,這時候,晉國突然自己作死了。

按照禹國的詞來說,晉國一直是棉花輸出大國,兵器,糧食也不亞於他們齊國,雖然在某些方麵差了一些,但是軍隊力量上來說,是勢均力敵的。

可這時候,出現了鴉/片!

鴉/片這東西,剛開始出現的時候,還沒什麼人注意,不過,當事情嚴重時,齊皇和齊國的朝臣們都看見了危害,唯獨晉國,皇帝帶頭吸。

齊皇晚上偷偷捂在被窩裡笑,給皇廟裡的列祖列宗磕了好幾個響頭,請求他們不要托夢給晉皇,就讓晉皇醉生夢死吧。

果然,禹國都傳來消息,禹國皇太女嚴令禁止,甚至將賣煙的人丟給狼狗吃時,晉皇還覺得禹國太過嚴苛,不會享受。

三月,齊皇把將軍令親自交到選出來的將軍身上,道:“秦國看著凶惡,但就好像一個流氓,將楚國玩弄,結果卻被楚國壓著狠狠的打。”

“魯國就更加蠢笨了,自家的事情沒搞清楚,卻還想著攻打楚國,最後被禹國咬了幾口肉下去,還不敢反抗,乖乖的將十五座城池送到禹國皇太女的手上。”

“如今,魯國就好像禹國的附屬國一般,魯人蜂擁而至到禹國去做事,屢禁不止,魯國新皇學禹國的做派,卻沒學會,將魯國變成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四不像。”

“所以,我們齊國,不能像他國一般,而是要像蘇醒的猛虎,一口吞下晉國,不給他們回擊的餘地。”

齊國將軍自信的笑道:“陛下,我們謀劃多年,自然要一擊即中,您就在京都等臣的好消息吧。”

他將長矛一指,道:“陛下——七國,將來遲早是齊國的,都是您的王土。”

也確實如齊皇所料,齊國攻打晉國。晉國所料不及,被殺的節節敗退,再者,如今三月春寒還在,晉國士兵卻穿的比什麼都薄,有的甚至都沒有盔甲,你要問盔甲乾什麼去了?

被賣掉吸鴉/片/煙去了。

齊國的兵隊直接攻進了晉國的國都,瞬間,晉國成了人間地獄。四處可見屍骨成堆,此時,便有流民起義。

於是又進入新一輪的戰鬥。

自古以來,每一次勢力的交鋒,都是不斷的由白骨堆成。

而在他們打仗的時間,禹國在齊國和晉國的人還在路上,折青並不知道齊國和晉國開戰了。

她正忙著修建水渠和水壩呢。

無論她怎麼發展工業,在如今的時代,其實還是農業社會。農業一直都是最重要的——產量實在是太低了,總是要吃飯的吧?

跟農業配套的就是水。

修水渠和水壩在每個時代都很重要。她查過曆史,華夏王朝從戰國開始,記載的水利工程就很多,比如都江堰、鄭國渠,後來到了秦國,又有了秦渠、靈渠和江南運河。

到了後期,又開始修建運河,比如京杭大運河等。華夏人,一直都很積極的修建水利網。

不過在如今這個朝代,禹國,甚至是七國,都沒有一個很完善的水渠道,她這些年慢慢的修建了一些小的緊緊局限在一州的水渠,不過水壩卻一直沒建。

水壩的難度比較大。要考慮岩層本身的承受力,河流的落差,地下溶洞怎麼樣等等。

選址就是一個大問題。

她跟朝臣們商量了很久,將興建水壩的事情放到了今年。

第五年了,財力和物力以及技術,都可以跟得上水壩的建設。當然,為了修建水壩,折青專門培養了一批搞地理的人,因為暫時還沒出現地理天才,所以她不得不親自每天查閱資料,儘量將東西寫的詳細些給他們,加快他們的進程。

她甚至想:如果電腦裡有錢就好了,她就在網上發布獎賞,讓人給她寫這些東西,就不用她操心了。

可惜了,電腦上一沒錢二沒各種幣,她跪求各種方案,根本沒有人鳥她。

折青隻好自己查的昏天地暗。

這時候,齊國和晉國傳來了打仗的消息,折青暈暈抬頭,第一個想法便是:修水壩的流民有了。

隻不過那麼遠,該怎麼把人運過來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