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出閣(下)(2 / 2)

甭管丘福日後有何等成就,封爵拜公,如何風光,現在到底隻是今上舊臣,還未有功勳,並不是最難管的。

難對付的是天子以“學問之暇,兼講武事”為由,為皇太子擇選的那一批侍從以及武勳家族送來的侍讀。

除了天子,據聞還牽扯到了上皇。

隻是這樣的事情,不是他們能夠多談的,便暫且擱置不論,隻說這道命令。

天子詔在北京、南京、江北鳳陽、滁州,山東、山西、陝西、河南、四川、湖廣等地,選民間十七至二十歲的勇健子弟,送入京師,全程的路費、稟食朝廷都給包了。

這意味著什麼?

當今天子對下一代天子的教育準則,也是要文武兼修,這給人的感覺,不就是防著他們這些儒臣將未來天子教導得隻知詩書禮儀嗎?

對於他們這些文人來說,天子信重,自然是他們立身的根本。

如今來了一堆武將與他們相爭,且這些侍從健兒都是天子精心為皇太子挑選的,指不定就有誰得了太子的看重呢!

為著太子出閣讀書的事,天子發下的詔令攪動了朝廷許多文武大臣的心,便是南京的百姓,也能在閒談中說個一二來。

東宮官的人選關乎到皇太子的利益,祁元詢自然不會萬事不管,隻做甩手掌櫃。

可是他爹如此精心安排,已有的東宮官人選還不算完,還要在今年春闈得中的進士中為他擇取屬官,什麼楊榮、楊輔、金幼孜、胡廣,不知道的還以為東宮要組未來文官天團出道呢。

東宮文官已是如此了,武官侍從含金量更是不低,武將勳貴家的適齡人也送來了東宮出仕。

祁元詢就在這裡頭看見了自己徐家表弟的名字。

連皇後娘家、堂堂國公都願意送自家子弟進東宮率衛,可想而知,這個時間的東宮官遴選是怎樣的激烈。

得封皇太子,親爹選的人又如此的合心意,祁元詢真是喜不自勝。

侍從健兒到底還要一段時間,倒是文官就緒,祁元詢可以找個日子,典儀之後就能出閣讀書了。

天子原本為東宮太子的時候,是在文華殿辦政,武英殿反倒送給了祁元詢,如今天子搬回乾清宮,祁元詢也入住東宮,是以天子理政的地方便改回了武英殿——從宮殿來說,祁元詢這位太子原先竟在武英殿讀書,又成了他簡在帝心、乃聖上愛子的佐證之一——祁元詢每天早朝聽政完畢後,便要回文華殿讀書。

期盼讀書的皇太子殿下,重新體驗讀書生活三日後,就覺得有些撐不住了。

他們這些原先進京讀書的皇孫,也和宮中的皇子一道接受教學,但那是小班製,一個老師管他們這麼些個人。

太子不一樣,一個學生,卻有一堆老師。

老師多也就算了,不就是能問問題的對象多了同時,問自己問題的老師也多了嘛,作為標準好學生,跟自己的二弟比更是皇家典範的祁元詢,根本就不帶怕的。

至於每日練上百字,俱要嫻熟優美,也沒什麼問題。

這個時代不像祁元詢的前世有那麼多不同種類的科目,隻不過是上新課要學寫的字多了點,反正他已經掌握大部分的常用字了,練字隻是溫故知新的同時,讓自己的書法水平得到提升而已。

最讓祁元詢受不了的,其實是費嗓子的讀《四書》、《五經》、史籍等書的項目。

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是要大聲誦讀出來的。

讀得差不多了以後,才是侍講講解這一項。

侍讀官其實就是為天子或皇子授書講學的,可是書這個東西,尤其是這些典籍,字句都是經過斟酌的,祁元詢覺得,讀書的時候自己不讀,光聽彆人讀,是沒有什麼用的。

就算他天資聰穎,光聽彆人講解著學習,怕是效益不大。

祁元詢是把侍讀要為他講讀的今日學習的內容,當做新課預習加早讀來讀的,這也是他的習慣了。

隻是一天要學習的內容有許多,就算文學的學習隻有上午,但是出閣讀書後便沒有假期,每月隻有初一十五和天氣實在惡劣的時候會停講——當然,他也可以耍賴請假,但這對他的名聲將會有過大的損害——一直讀下來,最近光是清涼潤喉的草藥他就不知飲了多少。

而且這些東宮官都是他未來的班底,讀書之餘,他還得表現出自己作為太子的禮賢下士、體諒臣僚,有空閒的時間還要和東宮官們聯絡感情,刷刷自己的聲望。

然後,約莫過了五日,他下午的武學課程也正式開授了。

過上了自己想要的讀書生活,充實的同時,還有皇帝爹、上皇爺爺時不時的帝王施政心得講授課程作為小灶,祁元詢隻覺得自己讀書已經讀得昏天黑地了。

當然,痛苦的同時,他還是很快樂的。

不過這並不妨礙他想稍作休息。

所以當朝鮮遣人為其冊立的世子來申辯,天子讓祁元詢過來參預的時候,他是歡天喜地地就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文中提到的人名都是仁宗的東宮屬官,隻不過他們的名字有詳細的記載,還是因為永樂帝讓他們兼任皇太孫的老師,當然,這幾位都是未來名臣。

曆史上永樂帝真的有為儲君挑選十七到二十歲的健勇為侍從,隻不過這位儲君,當然是皇太孫,遭爹嫌棄的文藝青年仁宗嘛,當然是沒有這個待遇的啦!:,,,,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