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憑這一份狠勁兒,祁元詢也能知道,此子為什麼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構陷兄長,最終成功地以庶代嫡,過了十數年晉王的癮。
狠人啊!
隻不過手段太陰狠,其他方麵又沒有什麼能找補的,所以在光幕記載中,沒有其他為他宣揚名聲的技能的他,最終被削去王爵、晉王世子一脈複位,也是可以想象的。
終於快到晉藩地界的時候,一行人都已經累得不行了。
白日行路的強度高,主要還是路上帶的人手有點多,每日能趕路的時間就那麼點。
若不是這個時代的有些夜路難走,怕是夜間也要燃起火來繼續趕路。
這樣連軸轉,才緊趕慢趕地在比較早的時間裡到了晉府。
祁元詢這位皇太子親臨宣旨,命晉王世子繼晉王之位,自然代表是天子對晉王府的重視。
而後就是晉府內部的權力交接和一些安排,祁元詢也隻負責看,事情是輕易不會管的。
等到晉王的棺槨被抬入王陵葬下,晉府喪儀之事,也就告一段落了。
祁元詢倒沒有急著啟程。
堂堂皇太子出京,若隻是做為晉王發喪這一件小事,滿朝文武光是口水都能把天子噴個狗血淋頭。
那不是尊敬兄長,那是腦子進水!
天子安排隨祁元詢出京的,除了侍衛、宦官、負責衣食住行的宮女等,還給他安排了兩員千戶官——京中的武將老師畢竟沒那麼多時間陪太子瞎逛,隨行的老師自然也得重新安排。
彆小看這兩員千戶,他們可是出身燕山護衛軍的老人。
按製,藩王有三護衛,趙王本人就藩的其實是燕趙之地,偏於幽燕,是以他的王府護衛軍便號為“燕山護衛”。
如要品評,這些人“皆偏裨列校,非有勇略智計稱大將材也”,也就是說,夠不上名將的格,隻能做個護衛、偏將之類的小官。
可是除了根基就在皇城的皇太子外,所有藩王最為倚仗的力量,便是他們手中的王府三護衛。
當今天子自然也不例外。
縱然天子繼位不是“靖難”而是正常繼位,他手下的這幫人失去了一遇風雲便化龍的機會,也難改天子對他們的看重。
世上天生超出同儕的人不是沒有,可實在是太少了。
在大家的才乾基本上相仿佛的情況下,誰得上頭的看重,擁有更多的支持,就更容易出頭。
這樣的道理,就是不說,大家也是懂的。
這兩位千戶在原本的燕山護衛中,可能隻是副千戶或者百戶,誰讓他們的上峰升官了呢?
而他們的前景遼闊,亦不在話下。
是以祁元詢對這兩位千戶便很客氣,不呼名,而是呼以官職,謂之“張千戶”、“譚千戶”。
祁元詢的遊曆路線,從晉府開始,先往代府,再至穀府,轉北京順天府稍加修整,繼續北上,去寧府、遼府見兩位叔父。
若不是遼藩極廣,又很是苦寒,祁元詢屢次受勸,指不定他還會一直到遼地與朝鮮交界處去看一看。
當然,這隻是列計劃的時候被打斷了而已,沒說實際成行的時候他不能去吧?
回來的時候可以試一下海船,到岸之後,過齊府、魯府、吳府,最後回南京應天府。
這樣的話,祁元詢這次遊覽,起碼要花上大半年的時間,將半個國朝遊曆個遍。
路線很明確,祁元詢主要需要了解的也是藩府的運作。
當年懿文太子也曾去過諸弟的封地,隻不過是去考察的,祁元詢嘛,也不是把心思放在找皇叔的茬上的,若是做得過分了,他自然要管上一管,可是人家好生生的,他跟著學習一番,實地體驗一番如何守邊也就是了。
乾聖帝沒給祁元詢定個時間,這一路上,他便行得頗慢,和前頭強行軍至晉府的時候簡直是判若兩人。
一路上,他是既看風景,又觀民生,還記地理,感興趣的地方,方方麵麵都涉及了。
路上又接到南京送來的家書,告訴他,慢慢走,不著急,就是到北京要早點,在那裡多休息一陣子,補充一下人手。
沒有目的地瞎逛也是不行的,到北京後,記得查收東宮官楊寓,好歹稍個文學老師上路。
祁元詢很感動。
啊,要不說遊子遠行在外就容易思鄉呢!
父皇還是難得這麼直白地表達出對他的愛呢!
晉、代、穀這幾藩,彼此相鄰,祁元詢從晉府出發,過了代府、穀府,到北京的時候,也才十一月月初,楊寓已經在北京城等著他們了。
東宮屬官多,但多的是名儒和正經進士入翰林的,征辟入館就職的,才華卓著者首推楊寓。
他畢竟在路上的時間多,也要不了那麼多老師一直如往常出閣讀書一樣正經授課,楊寓便被乾聖帝點名,來路上陪伴太子遊曆諸藩。
此時天氣已冷,少不得在北京城多逗留些日子。
北京城的風景,與南京城自是不同。
升格為京,比他記憶中的北平府,又添了幾分味道。
今上的潛邸趙王府是宣武年就藩的時候,在前朝太子宮隆福宮的基礎上建的。
前朝太子宮的宮室保存基本上還是比較好的,隻是需要重新整修一番。
當然,比完全重新另起一座王府,工程量是要減少很多的。
整體修的時候,以本朝親王府的規製為模板去修的。
不過宣武帝為諸子修封地的王府的時候,或多或少有逾製之處,用自己的標準要求某些建築。
可是這位本來就是皇帝啊,王府修好了,天子親自修的,就算稍有逾製,誰敢說?誰能說?又能說個什麼呢?
這處本來就是前朝東宮的王府,在重修完畢後,當真是氣象萬千,顯得有些過於超拔了。
然而當初看再怎麼超拔,趙王府升級成為潛邸,北平城升為北京之後,又猶有不足了。
北京行宮當然不會在趙王府潛邸的基礎上重修,而是另起一處動工。
北京如今沒有藩王受封,升格為北京之後,行宮也還沒開始修,所以皇太子到北京後,還是先住在原先的趙王府這處潛邸裡。
隻不過潛邸仍稱王府,難顯排場,便又複隆福宮之舊稱。
現今天子早已踐祚,這麼一看,當年為藩王時,便居於前朝東宮隆福宮,又有種天命所歸的味道。
作者有話要說:北京作為前朝都城,受封於此的藩王府選址,真的很有意思。
建文削藩的時候好像還以此為借口,隻不過當年他爺爺做這個決定的時候,燕王就擔心過這件事,老爺子也給過解釋的。
到了後期,北京修紫禁城的時候,皇城西南缺一角,就是因為這塊地方是擴建後的潛邸——後來升格叫做西宮了——規模龐大的西宮。:,,,,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