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請令(上)(2 / 2)

有說發兵三十萬的,也有說發兵百萬的,五十萬、八十萬,所言數目各有不同。

這就是他們的目的不同了。

有想要做事留一線的,也有想要發兵滅其國的,這才導致報出的兵馬數目不儘相同。

與其說天子問的是他們認為適宜的發兵之數,倒不如說他是在借此探明殿內臣僚們的想法。

問完了一圈臣子,最後終於輪到了祁元詢和祁元誨。

長幼尊卑,都是皇太子要先開口。

“太子,你覺得,要派多少兵馬合適?”

“五十萬不足,百萬則過多。兒臣以為,八十萬足以。”

“八十萬?你確定?”

“是。”

“漢王,你呢?”

“兒臣覺得六十萬即可。”

天子不置可否。

皇太子和漢王都沒帶過兵,所以他們的決心,在利用數字體現的時候,總會有所偏向。

皇太子穩重,便說了八十萬,漢王就算是為了和皇太子較真,都會說個不一樣的數字來。

但是他們兩個的態度都已經表現出來了。

要打。

還得狠狠地打。

按照流程,說完請發兵的人數後,天子就會去問下一個,全部問完以後,他卻突然又轉回來道:“太子,說說你為什麼要派八十萬大軍。”

不光是天子,其實在座的其他臣僚也很感興趣。

對外的表現一貫是寬和為主,儒學精深,又沒有什麼地方能讓他展現軍事方麵的造詣。

這樣的皇太子,為何僅因光幕顯示,就如此堅定地站定了要滅國的這一方?

祁元詢原本的打算真的不是這樣的。

就算他破解了胎中之迷後,就恢複了前世記憶,回憶起了前世走向與本世界的諸多相似之處。

但是,就算他前世涉及的方麵並不是非常的成體係,也有很多的內容,外加日常讀書,哪裡那麼有閒心,要去管安南的破事?

當然,安南真的撞到他手上,他也不介意給他們一點厲害瞧瞧。

好巧不巧地,光幕顯示出了安南未來將會有的神奇操作,再親身參與了大周這個安南宗主國如何處置他們的討論,體驗了大周的滔天怒火後,他腦海中靈光乍現,一下子將自己為什麼會覺得這個情景非常熟悉、好像親身經曆過的理由想起來了。

他前世的曆史進程裡,安南國這樣的作死,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每個人可能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曆:

自己在做一件事之前,明明還沒開始,卻已經對過程充滿了既視感,仿佛以前做過,或者在夢裡夢到過似的。

全新的事,是不會讓人有這樣的感覺的,隻有自己見過或者經曆過相似的事情,才會出現這樣的既視感。

大周和原廷不一樣,原廷畢竟是東胡人建立的國家,習慣遊牧,大周百姓可是一貫崇尚農耕的。

原廷在融入中原的過程中,一直保留著當年的傳統,沒有完全地融入,這就導致了文化的相悖。

在原本的儒家文化圈中的國家,也因此,在本來就並不是親如一家的情況下,與中原宗主國越行越遠。

這就導致雖然如今大周在中原地區的統治逐漸穩固了起來,但是在周邊的文化圈,當年那一排上趕著朝貢的小國,也就隻有近在咫尺的朝鮮國表忠心表得特彆勤快。

其餘的附屬國,應對原廷已經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針,並且打算將之延續著運用到大周的身上。

大周需要用一個血一般的例子,重新建立自己在藩屬國中的威嚴。

被驅除出中原的原廷其實不是特彆好的威懾對象。

這些在中原生活的東胡貴族將他們的傳統與中原的文化學了個四不像,在王朝末年被推翻,也隻是應有之意罷了。

既然如此,那麼周邊的文化圈裡,哪個小國蹦躂得最厲害,哪個國家就得迎來大周的回擊。

當然,若是他們一直願意當大周的好藩屬,讓大周的影響在周邊地區不受限製地擴散,那麼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隻可惜,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訴求總是不同的,這樣想當然的想法,也不會在國與國之間交流的時候出現在現實之中。

總而言之呢,無論是基於大周重立文化圈宗長的利益訴求,還是為了宣揚大周的絕強武力、保證大周的威嚴,安南國都必須做這隻被殺雞儆猴的雞。

“安南冒犯天威,目無君上。若人人都學他,不知還會有多少藩屬國成為安南一樣的亂臣賊子!我大周萬方來朝的輝煌,又如何延續!”

是的,這就是理由。

為了大周的威嚴,為了讓其餘的藩屬國知道,在大周的統治下,他們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出格的安南國,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

乾聖帝想要實行的也是朝貢體係,最起碼,在本國的人口沒有恢複發展、不需要考慮如何安置本國過剩的國內人口之前,乾聖帝對效仿東胡人當年的那種指鞭天涯,征戰四方以掠其土的模式,並不是很認同。

這是農耕與遊牧的不同之處。

中原之地的疆域雖然自先秦時代以來,一直在擴大,但是可以看出來,擴張的規模有限。

強漢盛唐那時候,為何不將疆域如同東胡人一樣,延續到更廣闊的地方?

那是因為,在現有的模式下,朝廷能夠有效控製的地盤,其實就那麼多。

出了中原膏腴之地,非但不便控製,還環境惡劣,華夏族人看不上罷了。

當然,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便是如東胡人一樣,分封而製,這種方法,在先秦時代便實行了,便是周王朝的分封製。

對於中原的皇帝來說,此舉到底對本土的朝廷有多少臂助,真的不好說。

沒看東胡人所建的原廷,和其他的支脈之間,也是攻訐不斷嗎?

朝貢體係呢,就是宗主國隻管好自己的國土,藩屬國定期上貢。

宗主國借此探知藩屬國的虛實,無論是幫扶還是起衝突,都有一個合理的信息收集時間。

朝貢體係不好實行,太軟弱了,一旦中原積弱,就要麵臨被藩屬國欺瞞甚至偷占國土的局麵。

太強硬了嘛,也得把握那個度。

祁元詢前世的燈塔國在其他國家駐兵,軍費都不用自己出的舉措,其實就是朝貢體係的一種運用,很明顯,薅羊毛薅得還頗有技術性。

就是燈塔國的那幾個藩屬國,就算對爸爸舔得動人,還是有許多國民對這樣的局麵頗為不滿。

看乾聖帝大封藩屬國國王的舉動,就是為朝貢體係鋪路的前奏,隻不過,還缺一個威懾其他國家的對象。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這一回要被推到台麵上殺的安南國,都逃不了它的宿命結局了。

乾聖帝很開心。

兒子雖然用兵方麵可能不如他——畢竟是沒經過曆練的小年輕,紙上談兵和實踐總是不一樣的——但是,政治眼光很不錯,而且,說的話對他的心思。

他可不像太上皇,養兒子偏要和自己反著來。

他不是對自己的長兄有什麼意見,畢竟長兄作為繼承人來說,絕對是夠格的。

但是讓他像自己的父皇一樣培養兒子,他可不一定能做到。

太子在太上皇的教育下,擁有治國守成的能力,這一點他毫不懷疑。

在國朝初立的時候,這樣的皇帝基本都能成為一代明君。

畢竟國朝初立之時,需要的就是休養生息。

可是,他覺得能治國,能守成,和知兵事、性格強硬完全沒有衝突啊!

被他一直帶在身邊教養的漢王,他的成長痕跡,有一部分是寄托了乾聖帝本人對繼承人的期望的。

他的兒子很好,和他希望他的兒子長成什麼樣的人,並沒有衝突。

發完言後,祁元詢收獲了來自臣僚們的“想不到你是這樣的皇太子”的眼神的同時,還得到了父皇愈發慈愛的目光。

還真有點不適應呢。

作者有話要說:上一章有很多小天使驚呆了,襲殺上國護送的軍隊,這種事情也能做得出來。

事實證明,曆史能比更玄幻233333。

*

這一章本來想舉的事例是某自衛&還擊&作戰的,但是求生欲讓我放棄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