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曹沛沛(2 / 2)

敕勒歌 赭梧 3807 字 2個月前

她笑著說還好,把一盤炒小白菜推到聞辯麵前。

“我不吃。”

“但是您晚上還沒吃過東西呢。”

“我嘗不出食物的味道,吃東西挺沒意思的。”

“啊,沒意思?但是吃東西這種事——”

聞辯突然拔開水壺軟木塞,“嘭”的一聲,悠悠喝了一口。“抱歉,趙娘子,你剛才說什麼?”見她連連搖頭,他意識道是自己拔瓶塞聲太大了,忍不住樂道,“沒關係,你可以放鬆些。或許作為長輩我可以叫你阿忍?”

小旅店桌上的燈台很簡陋,火光半死不活地飄搖著,堪堪能把兩人的臉照全。聞辯的麵部線條流暢,眼睛細而彎,相貌相當柔和文雅,是你一眼看去就會很喜歡的長輩。他用指關節輕輕叩著桌子,“趙兄因為工作原因,對佛學頗有研究,想必阿忍在耳濡目染下也有了解,我想請教一個問題。讀過《心經》嗎?其中講‘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形容的就是事物的本質,就像見到一片鏡麵般的、沒有波濤的海洋。然而哪有不起波濤的海洋?說海洋沒有波濤,隻是因為待得不夠久。”

阿忍的興趣立刻就被調動了,“可按照《心經》的理論,看見的海洋也是幻象,您怎麼能拿幻象本身來證幻想的理論——”

“諸法空相,幻想不算諸法的一種嗎?”

“您想說明什麼問題呢?”

於是他講起魯班發明鋸子是受茅草的啟發,神農嘗過百草才有醫藥,就是道教的卦與命理也是在無數個人的身上應驗過,才能用來預測更多個人的命運。人所生活的婆娑世界是由世界的規律、經驗搭建起的,而非思維本身所築的空中樓閣。因果論是種思維,為什麼許多種思維都可以被驗證、成為規律,因果到今日還不能被驗證?

“唔……我想,所謂果,也許不會報在此人產生因的這一生裡;也許報給了子嗣,也許報在了下輩子、下下輩子……倘若要驗證因果,則需要一個人有自太古至永劫的壽命,縱觀全體人類的曆史,到最後的最後才能給出個答案。”

聞辯靠回椅背上打了個無聲的哈欠。兩人又漫無目的地聊了會兒,互道晚安,回客房前阿忍好像看到他從筷筒抽出了雙筷子。

小客棧的隔音效果不好,左邊那間房聽聲音擠了快十個人,不知道在講什麼笑話,笑聲大到窗戶紙都在震,以至於阿忍聽見敲門聲時,門外人已經敲了很久。可能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她在思索聞辯的話,他為何要請教我問題?我見識淺薄,又能懂什麼呢.....抬起栓木的時候仍舊心神不寧。

木門剛打開一道狹縫,伽衡就迫不及待地擠入,一陣寒氣和苦木澀草的氣味撲麵而來。他拿手帕包著幾顆紫色的野果子遞給她,甚至還洗過,外皮上的水滴慢慢將手帕浸濕,“野柿子,你喜不喜歡吃?”

阿忍沒吃過,她拈起一個嘗了嘗,又酸又甜,比普通柿子還要好吃一些。於是說自己拿走一半,另外一半他自己留著吃。

“就是給你摘的,這樹林子到處都是。”

她猶豫著欲從手帕上拿,然而伽衡直接將手帕團起來塞進她手裡,帶上門走了。手上還餘留著他的皮膚溫熱的觸感,在寒涼的空氣中燥的發燙;趕忙用濕手帕擦手,擦了幾下後又想起是他的手帕。

聞辯的話她已經一點兒也想不起來了。該怎麼把手帕還給他比較好?人家有心替你采果,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