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吾妻親啟(1 / 2)

宋北溟專門了解過玉關,依著玉關城門外葫蘆口地形,他便能判斷交鋒地就在城門外的一段距離,他聽炮聲已寂,鐵騎洶湧,便知城門危險。

因出戰倉促,漢家軍和踏雪軍來不及磨合,他此行帶的三萬人,以踏雪軍為主。其中五千騎兵是當初跟著他打過娘子關的,士兵對那奇襲之戰至今熱血難忘。

悲風的刀身渾厚鋒利,出鞘之時劃破風聲。

士兵們完全信任著宋北溟,當宋北溟在箭雨停下那刻衝向漠狄帥旗時,所有人整齊拔刀,鐵騎轟鳴,銀甲如浪,蒼龍怒吼著咬向漠狄的後心。

-

狄捷在箭雨來之前,還信誓旦旦自己能把玉關收入囊中,他派高手專盯著杜鉉,看杜鉉腰上挨了一刀,血流如注,他陰鷙地笑起來,拍掌稱快,凶惡地喊:“往他脖子再上來一刀,我要杜鉉的腦袋,掛在我王府的門前,叫那些曾經被他嚇到的人看看!”

杜鉉受了一刀,漠狄人想把他拉過去,他咬牙往後退,刀頭劃著皮肉出去。

漠狄的彎刀可怖之處就在於此,硬拉出去,會拉出比刀口長數倍的口子,那彎刀在血肉裡攪一圈,血嘩啦澆了滿地。

錦衣衛小旗奮力逃出包圍,踢掉漠狄人,飛身撲過來,拿手按著杜鉉的刀口,可那血根本止不住,從他指縫間湧出來。小旗紅著眼睛喊:“大人!”

另一個錦衣衛兄弟,跟著護過來,擋掉了漠狄人又一記重刀。

離得近的玉關兵,也圍了過來。

杜鉉的血那麼紅,刺痛了將士們的心,這些兵在他手下沒打過敗戰,見著主帥倒下去,全都悲痛地紅了眼睛。

小旗把杜鉉交給其他人,他提起繡春刀,大喊道:“援兵已至,各位與我一同守住這座門,隻要這裡不破——”

就在此時,南邊傳來了急促的戰鼓聲。

這熟悉的音色和節律,是大靖的戰鼓!

是援軍!

小旗激動地大喊:“援軍已至,衝啊!”

-

李猛在城牆上也聽到了,那特殊的鼓點是合圍的意思,玉關的城門大開,李猛一騎飛出,早就激憤不已的士兵們嘶喝著殺出來。

李猛路過杜鉉,想要停馬,眼淚大滴的掉。

杜鉉躺在血泊裡,朝他擺擺手,虛弱地說:“走。”

戰場上沒有時間說旁的話,李猛聽話地扭頭往前,他用力揮舞著刀,顧不上抹淚,發誓要找漠狄算帳。

戰士們路過杜鉉身邊,也不被允許駐足,他們被那血色刺痛了神經,燃燒起憤怒的恨意,在刀光中大罵漠狄,要漠狄拿命來償。

-

聽到後方的的戰鼓和鐵蹄時,狄捷以為自己聽錯了。

大靖的援兵不可能來,他把玉關圍得那麼死,連隻蒼蠅都飛不出去,這才兩天多,怎麼援兵就來了呢?

玉關城裡的戰鼓應和而響,狄捷鄙夷地對身旁的將士說:“就玉關剩下的三四千人,充門麵都不夠,還敢衝出來受死?”

漠狄的將士們猖狂地扶著刀,露出吃人的笑,看向玉關打開的大門。

軍師比狄捷更了解大靖,他從方才的疼痛中緩過來此許,死命咬牙喊道:“王爺,撤兵!西境若有援兵來,必是漢家軍和踏雪軍之一,這兩隻軍隊都不好惹,咱們快走!”

眼看到嘴的肉就這樣吐出去,狄捷不甘心。

他對玉關城門舉起了刀:“本王不可能撤回漠狄,要撤也隻能撤到玉關城裡去,給本王衝,踏破玉關!”

漠狄的兵非但不退,反正對玉關城發起了總攻。

騎兵首先交鋒,步兵緊隨,刀光交錯在一起,地上的血又厚了一層。

狄捷像中了邪般,就是想杜鉉的腦袋,他自己也衝了出去,對準杜鉉拉滿了弓。

就在他的箭要離弦之時,一支天外飛箭直衝他後心而來。

他周圍這麼多護衛,其中也不乏高手,竟是無人提前感知到危險,待聽到飛到近處淩厲的破風聲時,最近的護衛已經來不及出手相救。

那枚箭穿過後心,箭尖露在狄捷胸口。

狄捷不可置信地低頭,看那箭鋒上滴著自己的血,他震驚地伸手握住胸前還有餘勢的半截箭,“哇”地吐出血水,從馬上摔下去。

一箭穿心之後,疼痛晚了幾許才被身體感知,狄捷驟然間被死神揪住了心神。

他瞪大了眼,不敢相信自己的生命已被人奪走。

大靖的男人瘦弱矮小,都像杜鉉那樣弱不禁風,絕不是強壯的漠狄男人的對手,他不可能會死在大靖的戰場上。

狄捷自大地掙紮著,然後聽見格外淩厲的馬蹄聲在疾速靠近,他側頭想去看看是何方神聖,還來不及動作,眼前便顯出放大的雪白馬蹄。

那馬蹄上有鐵掌,竟是照著他的臉踩下來。

狄捷已經連眼睛都來不及閉上了,親眼目睹了自己的死亡。

-

北風驚風踩爛了狄捷的臉,狄捷的親衛被衝散,宋北溟的馬過去之後,更多的鐵蹄奔湧而來。

繡著“宋”字的帥旗給玉關吃了一顆定心丸,錦衣衛率先高喊:“蒼龍軍已至,小王爺到了!”

將士們一浪高一浪地喊:“小王爺到了,玉關有救了!”

杜鉉失血過多,他看到那個宋字已經躺著動不了。可他那麼高興,極力露出個欣慰的笑。

宋北溟在戰場上特地繞到他身邊,算是送彆。

杜鉉用最後的力氣,用儘了餘力,很輕卻很清晰地咬字說:“新節已至,我……甚慰。”

宋北溟聽到了。

他沒有回應這句話,而是對杜鉉說:“放心罷,玉關安全了。”

杜鉉緩緩地閉上了眼,嘴角含著笑。

-

總督府。

燕熙坐書齋裡,四周的窗子都開著,門也敞著。

三郡主官都來了,溫演坐在燕熙身後的小案,攤開筆墨。

燕熙叫人上茶,對衛持風說:“著人去把董正甫請來。”

董正甫到總督府等了一日,才等來了自嶽西軍營歸府的燕熙一行。

他站在客院的門邊探頭張望,看外院那邊人頭攢動,又聽說三郡主官都在候著了,便想著燕熙方回府,要處理的事情很多,自己大約還得等一等。

未料他才往回收腦袋,便聽身後急步聲,來人施禮喊他“董大人”,說,“書齋裡總督大人有請”。

董正甫略愣,連忙回禮,掀了袍角快步跨出院門。

-

董正甫到了書齋外,停住步子,等人通傳。

他看外院隻是尋常的裝璜,唯一特殊之處便是在院裡移種了一排青竹,風過處有細細的竹葉聲,竹影下陰晾愜意,很是舒服。

他聞著竹香,努力回想靖都幾次遠遠看到燕熙的模樣,記憶中是幾抹清減麗雅的姿儀,再多的他沒近處瞧過,實在無從想起。

他這邊方想個開頭,便聽裡頭溫潤的聲音說:“見晦請進。”

董正甫進了書齋,壓著腦袋行禮,正要跪,燕熙抬手叫他免禮,他被衛持風引著坐到位置上。

這是董正甫第一次正麵見燕熙,他飛快地瞧了一眼,倉促地垂下頭去,在那逼人的美貌下不能免俗地怦怦心跳。

太漂亮了,比傳聞形容的還要漂亮許多,難怪有人說太子殿下的姿容是文寫不儘、筆畫不出的。

-

燕熙命人給董正甫看茶,在那茶水緩和的聲中說:“見晦來得好,給咱們西境開了好頭,緊跟著朝西境投帖的人便多了。西境百廢待興,有人才能辦事,見晦給境幫了大忙。”

董正甫對燕熙還停留在彈劾上司、當朝打人的印象裡,乍一聽這麼溫和的聲音,自己先不好意思地臉紅了,羞窘地回話:“實在是不敢當,該是卑下謝督台大人知遇之恩才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