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2)

在實際工作中,交易或事項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為形式並不總能完全反映其實質內容。所以,會計信息要想反映其所擬反映的交易或事項,就必須根據交易或事項的實質和經濟現實,而不能僅僅根據它們的法律形式進行核算和反映。例如,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雖然從法律形式來講承租企業並不擁有其所有權,但是由於租賃合同中規定的租賃期相當長,接近於該資產的使用壽命;租賃期結束時承租企業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企業有權支配資產並從中受益,因此,從其經濟實質來看,企業能夠控製其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所以,會計核算上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視為承租企業的資產。

3.6重要性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對於重要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單獨、詳細反映;對於不具重要性、不會導致投資者等有關各方決策失誤或誤解的交易或事項,可以合並、粗略反映,以節省提供會計信息的成本。

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做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的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於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簡化處理。

重要性原則與會計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關。堅持重要性原則,就能夠使提供會計信息的收益大於成本。對於那些不重要的項目,如果也采用嚴格的會計程序,分彆核算、分項反映,就會導致會計信息的成本大於收益。

在評價某些項目的重要性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一般來說,應當從質和量兩個方麵綜合進行分析。從性質方麵來說,當某一事項有可能對決策產生一定影響時,就屬於重要性項目;從數量方麵來說,當某一項目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就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

3.7謹慎性

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也就是說,在資產計價及損益確定時,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或金額可供選擇時,應選擇使本期淨資產和利潤較低的方法或金額。

需要注意的是,謹慎性原則並不意味著企業可以任意設置各種準備金,否則,就屬於濫用謹慎性原則,將視為重大會計差錯,需要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企業的經營活動充滿著風險和不確定性,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在麵臨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做出職業判斷時,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充分估計到各種風險和損失,既不高估資產或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例如,要求企業定期或者每年年度終了,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減值準備等,就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對會計信息的修正。

3.8及時性

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會計信息的價值在於幫助所有者或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經營決策,具有時效性。即使是客觀、可比、相關的會計信息,如果不及時提供,對於會計信息使用者也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可能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堅持及時性原則,一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即在經濟業務發生後,及時收集整理各種原始單據;二是及時處理會計信息,即在國家統一的會計製度規定的時限內,及時編製出財務會計報告;三是及時傳遞會計信息,即在國家統一的會計製度規定的時限內,及時將編製出的財務會計報告傳遞給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

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不能及時進行,會計信息不能及時提供,就無助於經營決策,就不符合及時性原則的要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