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震懾曹操一整年(2 / 2)

舍弟諸葛亮 浙東匹夫 5095 字 1個月前

“子孝?這麼快就回來了,河北近況如何?張儁乂有沒有盯住趙雲?”

薛悌這才連忙拱手告罪,趨步入堂,也對著旁邊的二荀等人拱了拱手,似是在表達打斷大家開會的歉意,隨後對曹操長話短說,把河北的情況簡明扼要轉述了一遍。

“什麼?趙雲之神勇,一至於此?十日滅速仆延部、陣斬速仆延?一月破公孫度、覆滅十萬之眾、公孫度膽裂而亡?”

“這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趙雲帶了多少兵馬?”

曹操整個人都陷入了麻木狀態,半晌回不過神。

而荀彧荀攸司馬朗毛玠的注意力,也瞬間從剛才盤算今年能剩多少錢糧、適合打哪個小軍閥拓地,拉回到了河北問題上。

公孫度覆滅得這麼快,相比之下其他小問題都不足為道了。

而薛悌也按照諸葛瑾的宣傳和曹軍細作的實際偵查複核,把趙雲所帶兵馬的數量說了一遍。

當聽說趙雲隻帶了幾千騎兵,以及一支僅僅存在於紙麵上的疑兵周瑜部,就滅了公孫度十萬大軍,曹操也是徹底匪夷所思了。

他又哪裡知道,這個十萬之眾,是層層加碼吹出來的,一開始公孫度隻有六萬人。

而曹操也不可能知道周瑜是實際參戰了的,隻是一開始沒用上。更不可能知道,趙雲的騎兵首次裝備了雙側馬鐙,讓騎兵戰鬥力狠狠上升了一個大台階,七八千騎兵的實際戰力,能超過往常上萬人。

這一層層的迷霧,曹操統統無法看透,那他也就隻能相信諸葛瑾的造神了。

“這趙雲之勇,莫非更在呂布之上?天下隻有雲長可比?劉備為何能得到如此多的猛將!

去年符離之戰時,子廉被趙雲壓著包圍了數月,眼看周圍郡縣被蠶食,孤還覺得子廉打得太差了,連續數戰全敗無勝。

如今看來,去年子廉能在趙雲手下隻輸這麼一點點,沒輸掉更多,也已是頗為不易了,唉……”

曹操也算是豁達之人,不管道德如何,心理素質絕對是強的。

但如此豁達的曹操,都長籲短歎絮絮叨叨了那麼久,可見心理打擊之沉重。

最後,還是聽他越說越頹廢,荀彧才開口安慰:“明公切不可自隳其誌,既是已經過去的事,還不如想想如何應對。公孫度既死,讓張郃繼續做好進攻幽州的準備,怕是已無意義……”

一旁的荀攸也點頭附和:“確是如此,就算公孫家還有殘餘兵馬還在抵抗,公孫度一死,那些殘餘抵抗牽製不了劉備太多兵力的。

趙雲本人回薊縣坐鎮,幽州必然穩固,而且他們是大勝而歸之師,士氣正盛。我軍若是在敵軍大勝後再進攻,以諸葛瑾之詭詐,必然會趁機打擊我軍士氣。

到時候,諸葛瑾會千方百計向我軍將士宣揚:我軍尚未出兵,就中了他的疑兵之計,拖延貽誤了戰機,錯過了夾擊的機會。如此,都不用打,我軍將士必然沮喪。

而諸葛瑾又能鼓舞他們的士氣,告訴他自己麾下將士,他們順利抓住了一個集中兵力、先後各個擊破的良機,不用打,諸葛瑾和趙雲的兵都會士氣高漲。

這種影響,怕是至少要拖延一年,靠時間去讓人慢慢淡忘,否則這仗根本打不了。”

打仗關鍵就是士氣,讓一方相信自己製造了千載難逢的戰機,讓另一方相信他們被騙錯失了戰機,這本身一進一出,至少就是好幾成的戰意差距。

雙方實力相差本就不大,一方沒打先降三成,另一方自動加三成,那就沒必要打了。

曹操當然也是懂行的,當下也隻有猛拍大腿懊悔:“怎麼就沒早點確認趙雲去打公孫度了!諸葛瑾真是行事出人意表,天下人都知隆冬之際不適合北疆用兵,他偏偏寒冬臘月偷襲速仆延、公孫度。

而且趙雲還如此雷厲風行,勇猛無敵,諸葛瑾的謀劃,趙雲都能給他實現。這一文一武,但凡缺了一個,這北疆的局麵,都不會是今天這般!”

曹操越說越惋惜,最後拍得大腿生疼,估計都通紅一片了,手掌也拍腫了,察覺到痛感的曹操,這才懊喪停手。

“唉!!!”

荀攸見狀,隻好另外想辦法轉移曹操注意力,讓他好受一些:“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事雖已至此,但我料劉備數月之內,也不可能有其他舉動,他們還是要把精力放在肅清公孫度殘餘上的。

為今之計,朝廷應該抓住機會,趕緊選定一個目標,從關中出兵,劉備拓地,朝廷也拓地,如此才不至於被劉備越追越近。”

曹操聽了這話,總算把懊悔的心思全部投注到了“化悲憤為力量”上,原本他

對於要不要打韓遂或者張魯,還有些猶豫,覺得有點冒險。

現在,他是徹底不猶豫了,求穩注定要誤事,必須賭一把。

曹操:“孤意已決,趁著劉備還要花數月肅清公孫度殘餘,朝廷要趕緊趁著開春後,先打出進攻韓遂的旗號,拿下陳倉。但是隴西貧苦,並無經營的價值,拿下陳倉後,朝廷大軍要趁著秦嶺融雪,就翻越陳倉道,進逼漢中!

益州富庶,要確保朝廷最終能搶下益州,才能對劉備全麵保持上遊之利,還能得錢糧之便——諸位可有異議?”

原本這事兒還是有人想異議的,但薛悌帶回來這麼大的噩耗,也就沒人敢異議了。

曹操求穩,劉備可不會看著他慢慢求穩,這時候必須提速了。

曹操環視全場,見沒人異議,他就正式拍板:“既如此,有司自當即刻準備。二月就要進攻陳倉,攻破後差不多秦嶺也雪化了,趁張魯不備,立刻翻越秦嶺!不計代價滅掉張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