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我原本還覺得,應該給主公表大司馬、漢中王。如今看來,這大司馬的職位,有必要麼?”
諸葛瑾之所以思維慣性要上“大司馬”,自然也是因為曆史上劉備就是上的大司馬,然後封還了左將軍印綬。
注:左將軍和宜城亭侯,都封還了,換了大司馬、漢中王。豫州牧的印綬並沒有封還,因為豫州牧是地方官,跟劉備的新職務不衝突,地方上可以留一堆州牧的頭銜都沒問題。
不過,魯肅顯然不知道曆史,他也就對“大司馬”這個頭銜並無執念。最終,魯肅本著實事求是、公事公辦的心態,公允分析道:
“在下也以為,大司馬之位,或許並無必要。主公之前已經是車騎將軍了,上大將軍或大司馬,還要封還車騎將軍印綬。而如今天下並無大將軍,所謂驃騎將軍,也不過是被曹操給了馬騰這等名不副實之輩。
主公保留車騎將軍,就已經是現有諸將軍中最高位的了,沒必要為了大司馬而放棄。相比之下,將軍和公卿之位是可以並存的,不如表主公的職官為太尉,這樣可以同時身兼車騎將軍和太尉二職,不用封還。
而且關鍵是這樣一來,可以彰顯主公對於恢複三公、尊重朝廷舊製的堅決態度,以身作則起到表率。太尉本來也是三公之首,主公實權在手,太尉還是大司馬,又有什麼關係呢?”
諸葛瑾聽完,頻頻點頭,也不得不承認,魯肅之才,實在是實用、現實、實誠得很。不圖虛名,不為好大喜功而放棄實利。
倒是頗有幾分後世極簡主義辦事的作風,“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也罷,這等名分綱常的事情上,我倒是一時竟不如子敬看得透徹,看得明白,這次給主公的回信,就由子敬代筆吧,寫完之後,我再過目,沒問題就我們三人聯署。”
魯肅見諸葛瑾采納了他的方案,也是頗感振奮,當天就一揮而就,把自己的表官、表態意見都寫了,諸葛瑾審閱一番,跟關羽聯署。
次日一早,諸葛瑾和關羽、魯肅就踏上了前往武昌的船隊,而送回信的信使,則是快馬加鞭,直奔回蜀中。
不過半個月工夫,信使就回到了江
州。而劉備也暫時從梓潼回到了江州過年,接到諸葛瑾、魯肅回書,便跟諸葛亮、龐統一起參詳,問問他們的意見。
諸葛亮看了之後,覺得這套細化方案,倒是非常樸實穩健,但確實挑不出錯來。對於占據道德製高點打擊曹賊,也是做到了極致。
因為上麵署著他大哥的名字,諸葛亮也不好再多批評,就隻是稍微提了點細枝末節的優化,最終便拍板了。
臨了,諸葛亮還表達了一下自己的判斷:“此策確實持重樸實,但卻不像家兄所為。家兄素來高屋建瓴,提綱挈領,不會想得那麼紮實……雲長定然也是沒這個本事的。看來,子敬在此策中,必然也出力頗多。”
劉備聞言,短暫一愣,又拿過回信仔細反複看,不由哂然一笑:
“細節處,確實不像是子瑜所為,看來子瑜在關東,這兩年也是愈發清閒了。做事必是抓大放小,他隻管掌舵大局,小處就讓子敬落實。不過隻要確實穩妥,又何必計較過程是怎麼得出的呢。立刻讓人聯絡季玉賢弟,讓他的人按照這個要求上表。顯思賢侄那裡,也是一並如此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