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 拚盤投資(求月票)(1 / 2)

,最快更新美利堅縱享人生最新章節!

多年來,美國對外資進入影視製作產業十分審慎,正是因為傳奇恰逢業績低迷,才讓來自z國財團獲得了買入的機會,成為了傳奇的新主人。

按照大老王的習慣,買下傳奇,他肯定不僅僅是希望進行資本運作,而是與並購盈方、鐵人公司等體育公司一樣,希望將ip拿到z國市場賺錢。

尤其是傳奇影業旗下的怪獸矩陣,在這個提倡大ip的大片時代,是具有積極作用的,如果沒有這點資本,大老王也不會看上虧到姥姥都不認識的傳奇影業。

而且z國票房市場依然在增長,往往拉動製作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上揚,將ip轉變為收益,也是資本市場喜聞樂見的方式,這也是大老王敢砸下上百億軟妹幣的代價,拿下傳奇的底氣所在。

不僅如此,傳奇影業這個公司也對得起它的名字,這家公司,它的曆史並不如環球、福克斯、派拉蒙那麼悠久,也許不是每個人都很熟悉它,但它在好萊塢是非常特殊的一家片廠,尤其是它的運作模式。

首先必須要知道,好萊塢拍電影的那麼多錢,都從哪裡來?

這其實也是好萊塢發展的幾個重要轉折點。

最早是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自有資金投資這不必說,電影公司從票房賺了錢,然後投入到電影的再生產。

而從銀行借款這種方式自好萊塢開天辟地以來就存在了,從愛迪生和格裡菲斯時代起,好萊塢已經開始向華爾街的銀行家借錢。

貸了款拿去拍片,把賺的錢還上本金和利息,這同樣非常好理解。

但每年開啟的項目太多了,光靠銀行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除了銀行之外,好萊塢還會尋找其他外部資本,這種做法的曆史也很悠久。

著名的外部投資人案例包括:報業大王赫斯特家族、著名的肯尼迪家族、包括現實版鋼鐵俠霍華德休斯,以及後來的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等等,他們都投資過好萊塢,但直到七十年代之前,外部資本對好萊塢來說都隻是很小的補充。

七十年代《大白鯊》和《星球大戰》開啟了好萊塢的超級大片時代,影片投資成本飛速上漲,電影產業的經營風險急劇增加,對融資的需求也大大提高。

完全依賴自有資金和銀行資本顯得捉襟見肘,畢竟當時還有個時代背景是幾大傳統電影公司紛紛被綜合性傳媒集團收購,而集團總公司不重視電影業務,因而壓縮了自有資金的投入,而且,商業銀行的低風險傾向已經無法滿足好萊塢資本市場的要求。

恰好在這時,聯邦zf出台了針對電影投資的折稅政策,大大鼓勵了國內乃至歐洲的私人投資者大舉進入電影資本市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