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歸來(1 / 2)

第18章

寄出那封信,校嘉華很快將白恪言忘之腦後。

她實在太忙了。

供銷社新進了一批衛生紙和塑膠衛生巾,工藝不算精細,依然深受女同誌歡迎。

家底豐厚的女知青,領了工分攢了錢,咬咬牙,人人買了一套。

大隊的姑娘和媳婦們沒錢,就買些花布、棉絮,按照校嘉華提供的畫稿,做成布老虎等公仔,送去供銷社置換。

短時間內,女同誌們的衛健狀況,有了不少改善。

再有一個多月就過年了,農村不少小夥要相親。

為了穿的體麵,他們會砍一棵自家院子的樹,打成城裡人需要的家具,換取時下最流行的軍大衣、軍大帽。

當然,家具圖紙也是由供銷社提供的。

青河村乃至周邊居民的農閒生活,前所未有地充實了起來。

陽曆的元旦一過,很快就到了臘八。

這個冬天,供銷社賺的錢,除掉進貨的回款和社員的工資,還有不少結餘。

校嘉華算了算,從大隊裡再支出一比,加上這些錢和回收的物資,買兩噸化肥不是問題。

於是,她早早給縣城的公司打電話,讓王展發和許德順提前把尿素備好,哪怕從外省調度。

開春,農場就要給小麥追肥了,青河村必須要先用上。

青河村是今年各地供銷社的黑馬,被縣城的商業部領導點名表揚過,王經理和許主管更加高看,一口應下。

打完電話,天也快黑了。

校嘉華離開大隊大院,剛到供銷社,就看見幾個二流子拎著獵/槍,抬著從山上打下來的野狐、野兔,在社裡鬨事。

“徐長貴,我們供銷社不收野味,你們拿回去!”蔡小菊義正言辭地拒絕。

這個點,梁高峰去食堂幫女同誌打飯了,隻有蔡小菊一個人應付。

“城裡能收,憑啥你們收不得?趕緊把軍大衣、精粉麵拿出來,老子們人手搞一套。”

男人們大聲起哄,把玻璃櫃台拍得震天響,蔡小菊嚇得不敢言語。

校嘉華走進來,給蔡小菊遞了個眼色,讓她找機會出去喊人。

她冷冷地看著為首的徐長貴。

這廝長得虎背熊腰,一臉麻子,二嫂李翠枝當初能看上他,也真是重口味。

“你就是校嘉華?”徐長貴陰戾地說,他還記著撫恤金的事。

校嘉華知道他今天是故意來找茬的,決定先拖延時間。

“徐長貴,你們要的軍大衣,可是稀罕貨,供銷社沒有現貨,需要提前一周預定才行。”

“那就給我折成現錢,不多不少,我要一千塊。”

正是那筆撫恤金的錢。

校嘉華暗罵獅子大開口,準備繼續胡謅。

這時,梁高峰從外麵跑進來,手裡還拎著兩個熱騰騰的鐵飯盒。

“欺負女同誌,我跟你們拚了!”

梁高峰怒吼著,腦門一熱,連盒帶湯,一起招呼到了徐長貴臉上。

“我艸!”徐長貴抹了把臉,端起了獵/槍。

“梁高峰,小心!”

校嘉華耳邊,隻剩悶頓的撞擊聲。

.

徐長貴要卸掉梁高峰一條腿的時候,村民們及時趕來,把這幾個二流子壓製住,結結實實地打了一頓。

這一次,老鄉們沒有手下留情,他們至少半個月不能下床。

供銷社裡,梁高峰為了保護校嘉華,被打得鼻青臉腫。好在,沒有傷及內臟和筋骨,休息兩天,依然是條活蹦亂跳的好漢。

趙富達真的動了怒,砸爛了他們的獵/槍,還要直接扭送公安,李家村村長親自來要人都不管用。

快過年了,哪個村、哪個鎮再出幾個勞改犯,誰臉上都沒光。

鎮長隻好出麵,讓李家村先賠一百斤糧食,開春再“借”出三畝菜園,那幾個小流氓才免了一場牢獄之災。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李家村的村長也氣得不輕,放言等他們把傷養好了,就把他們趕到山裡,去開墾荒地。

安全起見,趙富達在事發當天,又調了兩個男知青過來,加強供銷社的保衛。

校嘉華覺得,那幫流氓短期內不會再來鬨事,但也接受了村長的安排。

畢竟臨近年關了,家家戶戶要準備年貨,供銷需求非常大,正是缺人手的時候。

隻是,每當看見梁高峰腫著一張豬頭臉,還在供銷社裡算賬,校嘉華好笑又內疚。

立春這天是臘月十八,晚上閉社的時候,校嘉華叫住梁高峰,當著幾個知青的麵,把一大包魚乾遞給他。

幾個人當中,蔡小菊最先瞪大了眼睛,心裡不酸澀是假的。

梁高峰養傷這幾天,蔡小菊頂著同伴的打趣,一直在悉心照顧他,又是燒熱水,又是送熱飯。

可他找她說話,三言兩語離不開“咱們校同誌”。

都是年青人,醉翁之意,一點都不難猜。

校嘉華大方解釋:“梁知青,這是青河結冰前釣的,你們拿回知青點分了吧,算是上次保護供銷社的謝禮。”

身為一個釣魚高手,校嘉華能拿得出的,也就這些了。

梁高峰簡直受寵若驚:“笑笑,我和他們打架,不是為了獎勵,隻是希望你沒有受傷 。我還要謝謝你,沒有責怪我當時衝動……”

大哥,你也知道自己當時很衝動啊。她原本隻想采取拖延戰術的!

事已至此,校嘉華隻能保持客套:“梁知青,祝你早日康複。”

.

在農村過年,總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儀式感。

從小年開始,二三祭灶、二四掃除、二五推磨、二六割肉、二七宰雞、二八貼花、二九蒸包……每一天都忙並快樂著。

有校老栓和崔麗芬的幫襯,再加上家務小能手校大寶,校嘉華這個廚房廢柴,不用花什麼精力,家裡的年貨照樣井然有序,一樣不缺。

她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供銷社上。

因為有了供銷社,青河村也難得過了一個“富饒年”。

除了農場發的工分、糧食和豬肉,這群勤勞的老鄉,還用自己的智慧和手藝,從供銷社置換了不少寶貝。

男人有好煙好酒,女人有新衣香皂,小孩有糖果玩具,老人甚至有老花鏡和糕點……

這些在未來當然不算什麼,但是眼前的快樂,勝在新鮮和“知足”。

知足常樂。比知足再多一點,超出預期的驚喜,就是幸福。

對校嘉華而言,能夠帶給大家如此多的幫助,這份充實和價值感,並不亞於她當初坐擁百強企業時體會過的快樂。

臘月二十九這天,趙富達在大隊大院,接到了縣城供銷社公司打來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