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為後人計!抑製土地兼並!(1 / 2)

陛下的意思?

曾秉正有些慌了。

但他也反應了過來。

估摸著還真是陛下的意思。

否則陛下也不會命他找李祺報道。

可是真要這樣做嗎?

那……成何體統啊!

“曾秉正,你讀了一輩子聖賢書,應該沒少學些愚弄百姓的辦法吧?”

聽到這話,曾秉正心頭劇震,臉色逐漸難看了起來。

這位帝婿駙馬爺,看起來對士林讀書人,意見大得很啊!

說到底,我們這些讀書人愚弄百姓,還不是為了老朱家能夠坐穩江山?

難不成你還想開啟民智,淡化老朱家的君權?

真到了那個時候,誰還願意聽你老朱家的號令?

那不是打著燈籠進茅房——找死嗎?

曾秉正就想不明白了,皇帝陛下何等英明神武的帝王,怎就會聽信這李文和的讒言呢?

他梗著脖子問道:“駙馬爺此話何意?下官聽不明白!”

“很簡單啊,字麵意思。”李祺冷笑道:“如你們這些程朱讀書人,那有恃無恐的底氣,還不是來源於你們能幫助朝廷愚弄百姓,穩固朝廷的統治?這話沒說錯吧?”

“你們成天張口閉口的仁義道德,一肚子都是如何愚弄百姓的壞水,搞出一套又一套的愚民之策,還有臉自稱什麼忠君愛民,真不知道你們哪裡來的臉!”

曾秉正:“???”

你大爺!

這話你能說?

還不是為了老朱家?

你堂堂一個帝婿駙馬爺,怎麼有臉說出這話的啊?

不過話說到這兒,曾秉正也算是看明白了。

這位駙馬爺創辦那大明新報,竟然是想要開啟民智!

老朱陛下到底在想什麼,這不是自己給自己的江山掘墓嗎?

“駙馬爺,此言大繆!”

“百姓淳樸耕田種地自給自足,不四處流離,不胡亂遷徙,這是王朝穩定的前提,更是王朝長治久安的基礎!”

“而讀書人讀書習字,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通曉大義明辨是非,所以可入朝為官,可為天子牧民!”

“倘若天下百姓如讀書人這般開啟民智,他們將會不滿於當前現狀,欲望如雜草般蔓延生長,屆時何人還願意辛苦勞作?”

“駙馬爺,心如欲壑,後土難填,一旦開了這道口子,隻怕我大明江山不穩啊!”

這番言辭懇切的話語,如果落到他人耳中,隻怕會覺得是金玉良言。

然而李祺是後世進步青年,聽到這話隻是覺得可笑無比,甚至覺得很是諷刺。

動用一些愚民政策,塑造信息壁壘,強行把百姓子民禁錮在鄉野田地裡麵,給你們這些士紳縉紳耕田種地,生產糧食,這就是王朝長治久安的根基?

真他媽的可笑啊!

“開啟民智,讓百姓了解朝廷大政方針,讓百姓敢於反抗剝削壓迫,這就是在動搖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那你的意思是,繼續保持現狀,任由讀書人魚肉百姓,奴役子民,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李祺冷笑到:“曾秉正啊曾秉正,你果然是個投機分子,枉顧聖恩!”

“你還記得,方才本王問你那句話嗎?你方才如何回答的?”

曾秉正一怔,但他還是朗聲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陛下聖恩無以為報,下官從不敢忘!隻是……”

“那你告訴我,你還沒發跡前,大明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

曾秉正一驚,不知該如何回答。

他還沒發跡之前,任淮安府海州儒學正一職。

這學正秩正九品,是基層儒學官員編製之一,隸屬於國子監,在官學裡麵任職。

曾秉正在這個位置上麵乾了三四年,自然了解底層百姓的艱難生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