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廠改革。
老朱陛下緊接著就派遣監察院入駐。
不管是官營還是民營,亦或者雙方都有,隻要是鐵廠,那就必須進行改革。
怎麼改?按照遵化鐵廠的模式改!
為此太子標下了死命令,誰敢敷衍了事督促不力,他這個監國太子爺會親自將其處以極刑。
整個大明都因此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鐵廠改革之風。
“始作俑者”李祺,此刻卻是來到了一處不知名的鄉野。
藍玉率五百甲士隨行,對此頗有些茫然。
“公子,我們這是去什麼地方?”
李祺沒有理會,而是眺望著遠方。
田地裡麵,還有不少百姓正在勞作,可看起來卻是麵黃肌瘦,衣衫襤褸。
“天津繁華更甚以往,可這些百姓卻是麵帶菜色,衣不蔽體,你們覺得這正常嗎?”
藍玉眯著眼睛打量了一番,下意識地搖了搖頭。
“公子,看起來也沒什麼異樣啊?”
他是個粗鄙武夫,也不怎麼動腦子,瞟了一眼就覺得沒什麼奇怪的地方。
李祺無語地瞪了藍玉一眼,隨後解釋道:“誠然,百姓生活艱苦,這是大明常態。”
“當今天下,能夠填飽肚子,還可以時不時沾點葷腥的,可能也就隻有京師百姓了。”
“但是,你們現在看到的這些百姓,他們不是填不填得飽肚子的問題,而是身體狀況已經差勁到了極點,隨時都有可能一頭栽倒在這田地裡麵,變成一具屍體!”
聽到這話,眾人這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確實,底層百姓吃不飽,這是常態,畢竟大明連年戰爭不斷,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生產。
好在李景隆和馮誠及時帶回來了甘薯、土豆與玉米,這才提升了大明的糧食產量。
但是吃不飽歸吃不飽,那後麵還有一個餓不死,每天靠著稀粥充饑日子也能過得下去。
但是眼前這些百姓呢?
一個個地,看起來走路都快沒力氣了,還得辛勤勞作,還得耕田種地!
這他娘地,究竟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李祺看向藍玉,後者先是一怔,隨後這才反應了過來,急忙下馬,走向了一位地裡的老農,不斷套話打探著消息。
不得不承認,藍玉跟了李祺這麼久,還是被調教得聽話了不少。
李祺欣慰地笑了笑,隨即下令就地休整,吃乾糧的吃乾糧,喝水的喝水。
很快藍玉就領著老農回來,態度還算和藹。
“公子,問清楚了!”藍玉臉色難看地走了過來。
李祺眯起了眼睛,“說,問題出在哪兒?”
“鹽!”
藍玉言簡意賅,吐出了一個字。
李祺聞言卻是一愣,隨即又覺得可以理解。
鹽是人體必需品,長期不吃鹽,或者說吃不起鹽,就會導致四肢無力,嚴重一點的還會引起全身水腫,身體出現一係列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