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歌皇帝聞言,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確實如此。我點的那位狀元,其救災策略之深刻,筆鋒之犀利,直擊問題核心,令人歎為觀止。他直言不諱,天災雖猛,但人禍往往更為嚴重。若救災時不能有效遏製人心之貪婪,確保物資真正送達需要之人手中,則災禍隻會愈演愈烈,悲劇亦將更深重。”
說到這裡,她不禁歎了口氣,眼神中流露出幾分憂慮與無奈:“相比之下,杜若蘭與蒲柏在救災策略上提出的措施,雖亦不失為良策,但終究稍顯稚嫩,未能觸及問題之根本。”
潘曉明聞言,心中暗自思量,隨即恭敬地回應道:“陛下所言極是。不過,臣以為,這兩位學子雖在見解上尚未達到狀元之高度,但其救災答卷亦屬上乘之作。他們之所以不如狀元,並非文采不足,而是缺乏歲月的積澱與閱曆。若因他們年輕便輕易否定其才華與潛力,恐怕有失公允。”
清歌皇帝聞言,點頭表示讚同,眼中閃過一絲欣慰與期待:“你說得對。年齡並非障礙,反而可能是他們未來成長的資本。他們還年輕,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曆練的機會等待著他們。國家的未來,終究還是要靠這些年輕人來承擔。既然如此,就點蒲柏為男探花,杜若蘭為女探花吧。”
“陛下聖明!”潘曉明恭敬地回應道,心中暗自為這兩位學子感到高興。他知道,清歌皇帝特意審閱這兩份試卷的用意,也明白這兩位學子是殿試中才貌雙全的佼佼者。如今得此殊榮,無疑是對他們才華與努力的肯定。
麵試結束後,殿試的學子們都翹首以盼,等待著探花郎的最終確定和傳臚大典的到來。整個皇宮仿佛都沉浸在一種緊張而又興奮的氛圍中,每個人都期待著那一刻的到來。
所謂傳臚大典,便是古代科舉製度中宣布進士名次的隆重儀式。在古代,“臚”有上傳語告下的意思,傳臚即唱名公布之意。因此,宣布進士名次的典禮便被稱為“傳臚大典”。這一日,對於所有參加殿試的學子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天。
這一天終於來臨,學子們都早早地來到太和殿等候。太和殿作為外朝三大殿之首,是大炎皇宮中最宏偉、規製最高的建築,民間俗稱“金鑾殿”。它高聳入雲,氣勢磅礴,仿佛是天地間最莊嚴的存在。
學子們身著新製的官服,男子一身粉色衣裳,顯得英氣勃發,神采飛揚;女子則披著藍色的長裙,溫婉可人,端莊典雅。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殿試中男子所穿的官服特意選用了粉色。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粉色都曾是男子的專屬色彩。一是因為粉色染料珍貴,僅次於紫色和青色,隻有顯貴之人才有資格穿著;二是因為在傳統審美中,暖色調被視為陽性,與男子的剛健氣質相契合;而冷色調則屬陰性,更適合女子。因此,粉色作為暖色調之一,自然成為了男子所喜愛的顏色之一。而藍色則象征著廣闊的天空和寧靜的宇宙,女子穿著藍色衣裳更顯溫婉嫻靜、端莊典雅。
隨著傳臚大典的臨近,整個太和殿都沉浸在一片莊重而熱烈的氛圍之中。學子們或站或坐,或低聲交談,或默默祈禱,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期待與緊張。他們知道,這一刻的到來,將意味著他們的人生將翻開嶄新的一頁。無論結果如何,他們都將全力以赴,為自己、為家族、為國家爭光。
終於,隨著一陣悠揚的鐘聲響起,傳臚大典正式開始。太監們手持黃卷,高聲唱名,宣布著進士們的名次。每宣布一個名字,太和殿內便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與歡呼聲。學子們或喜或悲,或激動或平靜,但無論如何,他們都在這一刻感受到了科舉製度的莊嚴與神聖。
當太監唱到蒲柏與杜若蘭的名字時,兩人幾乎同時站了起來,眼中閃爍著激動與喜悅的光芒。他們知道,這一刻的到來,意味著他們的努力與才華得到了認可與肯定。他們相視一笑,仿佛在說:“我們做到了!”
傳臚大典在熱烈的掌聲與歡呼聲中圓滿結束。學子們紛紛向皇帝行禮致謝,感謝她的賞識與提拔。而清歌皇帝則微笑著看著他們,眼中充滿了欣慰與期待。她知道,這些年輕人將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她相信,在他們的努力下,國家一定會更加繁榮昌盛。
說起來,粉色,在往昔的歲月裡,曾是君子風度的優雅代言,它承載著一種溫文爾雅,又不失力量的氣質。而藍色,則如同淑女般,靜靜地流淌著溫婉與寧靜。然而,時光荏苒,世事變遷,如今的人們,總愛調侃說,男子漢穿上粉色,那才是真正的勇猛無畏,這並非空穴來風,曆史的長河中,早已有過這樣的風尚潮流。
自民國七年以降,女權之聲日益高漲,女孩子們開始大膽地嘗試男孩子的顏色,以此彰顯她們追求平等的決心。一來二去,審美的天平悄然傾斜,藍色逐漸成為了男子的象征,而粉色,則意外地成為了女孩兒的專屬領地,這一轉變,雖無明文規定,卻成了社會上約定俗成的規矩。
李清歌,這位穿越時空而來的姑娘,初到這個世界時,便被這顛覆傳統的色彩觀念所震撼。她望著滿街的粉色,從玫瑰粉到芭比粉,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而當她看到男學生們身著粉色衣裳,那份驚訝,幾乎讓她的下巴都要掉下來了。她覺得,這樣的搭配,實在是太過突兀,難以接受。
她的心裡,不禁泛起一陣陣漣漪。她想,若是小孩子穿粉色,或許還能增添幾分可愛;但若是那些飽經風霜,準備參加科舉考試的大老爺們,個個頭發斑白,臉上皺紋橫生,再穿上粉色,那畫麵,簡直是不敢直視,太過違和了。
李清歌的眉頭緊鎖,然而,周圍的人卻似乎並不覺得有何不妥,反而認為這才是真男人該有的裝扮。時代在變,審美也在變,李清歌雖然無奈,但也隻能隨波逐流。日子久了,她竟然也慢慢習慣了這種顛覆傳統的色彩搭配。
說到科舉,那可是讀書人一生中的大事,如同鯉魚躍龍門,一朝成名,便能從鄉下小子一躍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傳臚大典,更是如同過年一般,學子們都盼著這一天的到來。大炎朝新設的恩科,對於李清歌來說,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她特地命人為她製作了一件大紅緙絲龍袍,上麵繡著淡金色的牡丹,那華麗的程度,簡直令人歎為觀止。穿上它,李清歌非但沒有絲毫的脂粉氣,反而散發出一種君臨天下的霸氣,讓人不禁為之側目。
太和殿前,皇家禮樂聲震天響,禮部官員們穿著統一的朝服,清清嗓子,準備開場。文武百官也是一身帥氣的官服,整整齊齊地走進大殿,站好自己的位置。
禮儀官一聲“吉時已到”,李清歌便邁著堅定的步伐,走進了大殿。她穩穩地坐在九龍禦座上,那威嚴的氣勢,讓人不敢直視。百官和學子們齊刷刷地行禮,高呼:“女王陛下!”
“免禮!”李清歌大手一揮,眼神銳利如鷹,聲音沉穩而有力。她說道:“開始吧!”
話音剛落,鞭炮齊鳴,傳臚大典正式拉開帷幕。中書令劉墉,作為百官之首,手持聖旨,開始宣讀。他的聲音,如同洪鐘大呂,響徹整個太和殿。
跟戲文裡說的似的,好戲還在後頭呢。先宣了二甲、三甲的名單,人數眾多,便隻報了數字,名單則貼在宮門口,讓大家自行查看。
到了最激動人心的一甲,那可是狀元、榜眼、探花的榮耀時刻。能否光宗耀祖,就看這一哆嗦了。傳臚官扯著嗓子,高聲宣布:“新科狀元,男榜江世恒,女榜林若薇!”他的聲音,拖得長長的,每個字都聽得清清楚楚,在太和殿裡回蕩,仿佛要穿透雲霄。
這傳臚的規矩,講究的是一唱三歎,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殿裡殿外,都有傳臚官在同時宣布,將這場盛典推向了高潮。李清歌坐在九龍禦座上,望著下方跪拜的學子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感慨。她知道,這些學子們,經過多年的寒窗苦讀,終於在這一刻,迎來了他們的榮耀時刻。而她,作為這個時代的見證者,也感到無比的榮幸和自豪。
江世恒和林若薇,作為新科的狀元,更是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他們穿著華麗的官服,走上前來,向李清歌行禮致謝。李清歌看著他們,心中充滿了欣慰和期待。她知道,這些年輕的才子才女們,將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材,他們將為這個國家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傳臚大典結束後,李清歌在太和殿設宴款待百官和學子們。宴會上,她親自為江世恒和林若薇敬酒,祝賀他們的成就。江世恒和林若薇也感激不儘,紛紛表示將竭儘全力,為國家效力。
李清歌看著這一幕,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她知道,這個時代,因為有了這些才子才女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精彩和充滿活力。而她,也將繼續在這個時代中,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
大殿裡頭,燭光搖曳,金碧輝煌,映照出一派莊嚴而肅穆的景象。傳臚官身著華麗的朝服,手持象牙笏板,聲音洪亮如鐘,剛把話落音,那殿門處便緊接著響起了響亮的宣告,如同春雷炸響在眾人耳畔:“這一屆的新科狀元出爐啦!男的叫江世恒,女的則是林若薇!”這話兒在殿前又連喊了三次,每喊一次,都像是在大夥兒心裡敲了回鼓,震得人心神激蕩,最後兩位狀元算是板上釘釘,無可爭議。
江世恒,一襲青衫,麵如冠玉,眉宇間透露出一股書卷氣,卻難掩心中的激動。他緊緊握住雙拳,指甲幾乎嵌入掌心,卻強自保持著鎮定。而林若薇,身著淡雅的羅裙,發髻高挽,眉如遠山,眼若秋水,臉上雖也儘力保持著平靜,但那雙眸中閃爍的光芒卻泄露了她內心的澎湃。兩人緩緩走出隊列,步伐雖慢,卻堅定無比,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雲端之上,站到了大殿的正中央,接受著四麵八方的注視。
緊接著,傳臚官的聲音再次響起,如同秋風掃過落葉,清晰而有力:“新科榜眼,男的鐘元,女的許琳!”同樣的話也是喊了三次,那聲音在大殿內回蕩,繞梁不絕,好一陣子才散去。鐘元,身材魁梧,麵容剛毅,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許琳,則是溫婉如水,眉眼間帶著淡淡的憂愁,卻又不失堅韌。兩人相視一笑,彼此間傳遞著無聲的鼓勵和支持。
再來說說探花,那可是這群才子佳人裡的顏值擔當。蒲柏,身姿挺拔,麵如雕刻,氣質非凡;杜若蘭,則是花容月貌,氣質如蘭,清新脫俗。雖然大家心裡都有數,但當真聽到傳臚官念出他們的名字時,還是有些小遺憾。畢竟探花這位置,風光可不比狀元差。狀元嘛,是前程光明一片;探花呢,那就是仕途和姻緣雙豐收,就像那句老話說的,“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兩者都占全了。
傳臚官再次準確無誤地報出了一甲三人的名字,聲音在大殿內回蕩,顯得格外莊重。李清歌女王,身著華貴的龍袍,頭戴鳳冠,端坐在高高的龍椅之上,威嚴而又不失慈愛。她一聲令下:“上圖!”話音剛落,倆騎著白馬的侍衛便如離弦之箭般飛馳而來,手中展開了一幅巨大的畫卷。那畫卷上,畫著一隻巨大的烏龜,名為“鼇”。按老規矩,一甲的這些才子佳人得踩著這圖來拜見天子。
在傳臚官的指引下,江世恒和林若薇並肩站在了鼇頭,兩人相視一笑,眼中閃爍著激動和自豪。鐘元和許琳則踩著鼇的前腳,站得筆直,神情莊重。蒲柏和杜若蘭則站在後腳,雖然位置稍遜,但兩人臉上卻並無絲毫不悅,反而帶著一種淡然和灑脫。六個人站得筆直,一起向李清歌女王行禮:“參見女王陛下!”
李清歌女王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春風拂麵,讓人心生暖意。她輕聲說道:“都起來吧,抬頭看看。”新進士們一聽這話,心裡頭雖然敬畏天子的威嚴,但還是忍不住偷偷抬起了頭,想看看這位明德女王的真容。
這一看之下,六個人都愣住了,心裡頭那個震撼啊,簡直沒法說。大家都說女王陛下手段雷厲風行,治國鐵腕無情,在一片腥風血雨中建立了大炎王朝,又用嚴刑峻法打擊地主,把田地還給老百姓。所以大夥兒都以為女王該是個高大威猛、氣勢逼人的角色,除了性彆不同外,簡直就跟男皇帝沒啥兩樣。可眼前這位女王陛下,卻是美得讓人心動。
她的容貌簡直就像是天上下凡的仙女一樣,光彩照人,讓人看了眼睛都挪不開。那肌膚如同凝脂般細膩,眉如遠山含煙,眼若秋波流轉,鼻梁高挺,唇色嫣紅,每一處都恰到好處,仿佛是大自然最完美的傑作。她身穿龍袍,頭戴鳳冠,更添了幾分威嚴和尊貴,但那股子仙氣卻絲毫未減,反而更加濃鬱了。
杜若蘭更是驚訝得不得了,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看著座上的女王陛下,突然想起了去年自己遇難時對方出手相救的情景。那時候,她孤身一人,身處險境,幾乎絕望。就在那時,一個身著華麗衣裳的女子突然出現,如同天神下凡般將她從危難中救了出來。那時候,她就覺得對方美得讓人刻骨銘心,那種美,不僅僅是外表上的,更是氣質上的,仿佛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
沒想到,這位救命恩人竟然就是大炎女王陛下!這一刻的驚訝和感動讓杜若蘭久久不能平複。她看著女王陛下,心中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敬仰和感激。她知道,自己能夠站在這裡,成為新科的探花,除了自己的努力外,更離不開女王陛下的庇護和關愛。
李清歌女王看著眼前的六位新進士,心中也充滿了欣慰和期待。她知道,這些人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才,是未來大炎王朝的希望。她希望他們能夠用自己的才華和智慧,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她也希望他們能夠保持那份初心和純真,不被世俗的繁華和誘惑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