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 29 章(1 / 2)

農莊裡的人剛剛得知蓮花跑去學醫的事情, 一個比一個驚訝。她是村長的大兒媳,按照村子往常的慣例,她會是未來的村長媳婦。

按照原來的軌跡, 按照所有人的預想,她會跟著她婆婆好好學一學, 到時候負責看顧著家裡, 幫著王大柱記一些瑣碎的東西, 到時候提醒他。或者代表王大柱去跟村裡的女人們說一些話。

她會是族長媳婦, 她會是最好的賢內助, 會是村裡所有媳婦的榜樣。

現在,她不好好在家裡忙活,居然跑出去學醫了, 村裡人第一反應她瘋了,第二反應去看王大柱, 後者毫無反應, 村裡人才迷迷糊糊地想起來, 蓮花能去肯定是家裡願意她去。

所以,是不是村長瘋了?

不同於宣寧之前找人學織毛衣,或者再往前找小姑娘跟著綠柳學刺繡。在大家眼裡,女紅本來就是女人的東西,富貴人家的大小姐才能學這些精細的繡法。但凡家裡稍微疼孩子一點的, 都咬牙自己平時多乾點活,好讓家裡的女孩有時間去跟著學, 或者至少能抽空看幾眼。

至於醫……連杜若這種出生在杏林之家的都是偷學到的,其他女孩的情況可見而知,根本沒機會接觸到這一領域。聽都沒聽過的事就發生在自己認識的人身上,一時間, 大家八卦之心頓起,就連剛結束不久的技能大賽都顧不上了,話題統一變成了“村長的大兒媳婦”、“那個心大的蓮花”。

更有好事者乾脆跑到村長家裡,想去問問這一家子都是怎麼想的。

宣寧花了大力氣說服蓮花去學醫,確實有考慮到蓮花的身份和她本身的性格,想讓她做出點成績來起個帶頭作用的想法。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目的達到了,她就把蓮花扔在一邊獨自麵對閒言碎語。

於是流言剛剛起了個頭,就被另一件更大的事情打斷了。

宣寧要建一座繡品廠。

什麼叫“繡品廠”?

農莊裡所有人都有同樣的疑問。

“繡品”聽起來文縐縐的,一說他們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可“廠”是什麼東西,“繡品”和“廠”合起來又是什麼?

小屋裡,排骨問出了同樣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那些做繡活的人待的地方。”

“在家裡不也能做嗎?”排骨表示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專門建……專門建廠?”

“這個嘛,”宣寧想了想,道:“你可以簡單理解為,這樣能更規範一些。”

農莊裡的人大概能分成這麼幾類。

散碎的不說,隻說主要的。一些人負責乾農活,是農莊裡最普遍的職業,目前還吃著莊裡的“低保”——定時定量的、不算很稠的粥。乾這種活的人最多,多到甚至不好統計數量,因為地和地裡的莊稼在大家心裡頂頂重要,哪怕平時負責彆的,但也一定會抽出時間去地裡幫忙。

一些人負責灶上的活計,不是自己家做飯吃飯的地方,宣寧更樂意管那裡叫“食堂”。做這個的往往是四十歲以上的大娘。她們擁有著絕對崇高的地位,各個昂首挺胸,走路帶風,在莊子裡說話都比彆人聲音響。

一些在護衛隊裡,領著高工資高福利,負責訓練和保護農莊。

還有一些技術人員,比如木匠大夫,平時在莊園裡看不見的鐵匠等等,他們原本計件拿錢,現在是職稱加獎金,工資僅次於護衛隊。

另外還有一部分,就是做針線活計的女人們。

她們同樣占據著相當龐大的數量,孩子都是放養的,平時除了做飯下地,就是拿起針線做活。她們也是按活計的數量和質量拿錢,做活的時間卻不固定,經常見到有往灶裡塞一把柴火,然後低頭縫兩針的情況發生。

嗯,順手和柴火一起塞進去的也不少,那又是一頓雞飛狗跳。

甚至從排骨的觀察來看,雖然大家都默認這活是女人的,但也有幾家男人禁不住金錢的誘惑,躲在屋裡偷偷地乾,然後充作自家女人的勞動成果。

總之,做這活的人數和質量也不能確定。第一梯隊是綠柳,然後是她帶的幾個小朋友,再然後就沒有什麼梯隊之分,同一個人做出來的也忽好忽壞忽高忽低,全看她們自己的創意,以及做活的時候忙不忙。

布發到手裡了,總不交那叫賴賬。於是在給定期限內,忙就敷衍一下,家裡的活和地裡的活最要緊,閒就認真點,多花點時間做得精細一些。

被敷衍的宣寧表示很不高興。

這些繡活因為龐大的數量,目前是她主要的經濟來源,她自然無比關注,也很快明白了大家的想法。

於是就有了今天這一出。

宣寧把自己的想法跟排骨說清楚,然後讓他的人去跟大家講明白。這件事和莊裡每戶人家都息息相關,蓮花的事很快被人扔到腦後,談起了這個新奇的廠子。

中午休息時間,幾個女人湊在一起做活,人一多免不了閒話幾句,話題當然彆無二選。

“我聽說啊,廠子起來之後,不要散工了哩。”

“啊?那可怎麼辦?咱們以後都不能做活掙錢了?”

“那就進廠子唄,我問了排骨,繡工和木匠他們是一樣的法子,給月錢還給獎金。給的可高了,最頂級的繡工比最頂級的木匠月錢還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