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 做海產品業務的難處(2 / 2)

學霸快遞員 夢風 4068 字 2024-03-25

雖然同樣是做物流的,但是齊年對於冷鏈物流完全是外行。所以他特地去請教過做冷鏈的同行。

冷鏈同行一開口就問齊年有多少量。一聽齊年報出來的數字就搖頭:“量太少了。又不是價格高的進口貨。你這樣做一單虧一單。”

這又陷入惡性循環了。

量少不賺錢,不賺錢就沒人做,沒人做就量少。

這個事情難是難,但事在人為。齊年這個人存在的意義,不就是把不能為、不可為的事情變得能為、可為嘛。

齊年還是拿出做快遞的思路來,先鋪路,然後再去找在路上跑的車。所謂一招鮮,吃遍天嘛。

快遞這個行業有兩個特性:一是天然的快遞網和人際關係網;二是工作辛苦。

兩個特性結合起來產生的結果,就是同行之間容易產生共情。說白了就是容易自來熟。老板之間如是,快遞員之間如是。

所以通過老板群、快遞員群,齊年很快就找到一些海產品的客戶。

當然,客戶都很小。

客戶小不怕,客戶小就不會有那麼多過份的要求,就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把客戶敲定了幾家之後,齊年又找到做冷鏈的同行,死皮賴臉地談了一個用於試單的友情價。

寸島以外的資源齊年都已經對接好了,寸島以內的資源對接就交給了陶思婭。

陶思婭說是不感興趣,但是事情既然已經交給她了,她也帶著職業精神接下來了,積極地去和做海產品的村民們對接。

等田雙雙把灞上分揀點的裝修工程做完之後,田雙雙回到寸島上接替陶思婭來整合寸島上的海產品捕撈、收購的資源。陶思婭轉而做營銷。

這個業務原本就是要交給田雙雙做的。一方麵田雙雙對這個業務更有熱情,另一方麵按照齊年的設想海產品業務剛開始可以找小b商戶試點,但最終的客戶是c端,是要往線上線下發展的。

無論將海產品放在便利店中賣,還是放到網上賣,田雙雙做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在齊年還在整合b端客戶和冷鏈的時候,田雙雙已經把業務的鏈路圖都畫出來了。分彆針對b端、小b、線上c端、線下c端選取什麼產品、通過什麼物流、進行怎樣的營銷等等拿出了一個初步方案和線路圖。

田雙雙和陶思婭都認同齊年的思路。先從小b和便利店做起,這樣推進的效率會比較高,小b和便利店更有利於與客戶直接交流。可以實時進行消費者行為調查。為以後擴大業務積累原始消費數據。

這個新業務就這樣啟動了。

所有的偉大,都源於一個勇敢的開始!

但無論開始有多偉大,並不一定就會結果夢想的果實。

海鮮產品業務第一單就出了問題,而且還是個大問題。

手機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