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了分揀速度快了,是不是能解決車輛的運行效率問題?也能!那麼我們為什麼不集中精力來解決人的問題?這就是我解決問題的關鍵。大家請看這一頁ppt。這是我們的分揀場地。‘雙11’期間,還沒有到高峰期場地就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了。”
齊年又展示了另一張。
“大家看這一頁ppt,是不是場地空出來很多?大家請看右邊的數據,操作工也多出來3倍。這一天的分揀量是前麵那一頁的2倍。這是最高峰那天的數據。以及和我們平時數據的對比。差異並不是很大。為什麼會這樣?還是因為人多使得分揀速度提高了。分揀是一個瓶頸,這個問題解決了,‘雙11’的絕大多數問題就解決了。”
“當然,各位其實也知道人是‘雙11’的重要保障。估計這些天也看到我在轉運中心現場開演唱會的視頻了。但我要說的是,在轉運中心現場開演唱會隻是一個表現形式而已。我們的主要功夫,還是在音樂會之外。這是人力資源配置表,從廣告、招聘、培訓到實際上崗的監督、後備人員的配置,這是一整套流程。我們公司人力資源部隻有兩個人。‘雙11’期間在招人之前,我們把人力資源的人數提到了10個人。當然都是各部門抽調的兼職。”
“人力資源管理不僅管臨時工,更重要的是管理那些帶臨時工的各崗位的員工。因為他們才是進行實習、實訓的教員。把所有的流程、動作都標準化之後,讓一切操作成為本能。這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也就是因為操作成為了本能,才能觀看、欣賞音樂會而不會出錯。任何一個快遞的工位,其實就是機械操作。就像電影《摩登時代》一樣,見到鈕扣也會去擰一下,那麼這個工位的培訓就成功了。”
“我這麼說,大家可能會覺得很殘忍。人是有思維的,人怎麼是機器呢?但是大家看過我在轉運中心彈吉他的視頻,昨天的晚會上大家也看過我的表演。您認為我彈吉他的時候用了思維沒有?沒有,我是用的本能去彈吉他。怎麼樣才可以達到用本能彈吉他?就是先標準化,然後不停地練習、練習、練習。一直練到自己沒有思維為止。這樣的狀態叫什麼?叫“人吉合一”,人和吉他合為一體,中國傳統稱之為‘天人合一’。就是這個狀態。在這個天人合一中,人在哪裡?人在享受中。我的人性在享受彈吉他的這個過程。所以我不是機器,我是一個享受彈吉他的人。”
“同樣,如果快遞員在分揀的時候,心裡存著負麵的情緒,那麼這個分揀的工作一定做不好,件量增大的時候,更加容易出錯。如果反過來,他享受這個分揀的過程,那麼那種‘天人合一’的狀態就出現了。分揀的工作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乾過?我乾過。確實很枯燥、很無聊。但既然要乾,就有兩種乾法,一種是痛苦的乾,一種是快樂地乾。我發現把心態改變了,這個過程就變得有趣了。所以,我在轉運中心開音樂會,一方麵是為了吸引臨時工增加人手,另一方麵就是給現場帶來快樂。即便是有人不那麼快樂,但是在一個快樂的海洋中,他的心態也會有所改變。這就是我“雙11”的心得。”
其實,很多人都已經失去了享受快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