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疑惑,少女拿著雜誌,又找到了老教授,問道:“爺爺,這篇《少年的巴比倫》我怎麼,怎麼看不懂?你幫我講講唄,這個小說到底在講什麼故事啊?”
老教授沒好氣地接過雜誌,嘟囔地說道:“這小說能有什麼難懂的。平時讓你多看點書,你就知道上網……”
抱怨歸抱怨,但孫女的要求還是要滿足的。老教授又戴上眼鏡,認真看起了《少年的巴比倫》。
“……嗯?這真是那個‘小魔王’寫的?”看了開頭,老教授也迷糊了。
同樣迷糊的還有在羊城開報刊亭的老陳。這天一早,就有七八個小年輕——看樣子都還是高中生——來他這裡問有沒有3月號的《花城》賣。
《花城》這種純文學雜誌在報刊亭裡一向算滯銷品,要不是統一配送,他根本就不會進貨。在他這裡,《花城》賣上三年,都沒有《故事會》三天賣的多。
僅有的2本《花城》早就被買走了,想買的又源源不斷過來問。老陳慌了,趕緊向配送那邊打電話,讓再送10本《花城》過來。
結果人家告訴他:“你打晚了,早就被人搶光了。現在全羊城都找不到貨!”
最迷糊的是《花城》雜誌社,一大早辦公室的電話就被打爆了,全國各地要求增訂3月號的訂單,像雪花一樣飄了下來。
到中午稍稍一統計,就已經超過了10萬份,並且電話還沒停,訂單還在增加。
這一下可把主編兼社長蕭建國給搞懵了,一邊安排印刷廠加班加點,一邊把編輯們都叫到辦公室來開會,分析原因。
聽到同事們七嘴八舌地討論,朱妍玲隻是微笑、沉默。
田英眼尖,看到她這麼淡定,就問道:“小朱,你說說看。”
<b
r>????朱妍玲這才開口道:“原因是什麼,不是和尚腦袋上的虱子——明擺著嗎?這期雜誌和以前相比,隻有一個變化,它不是原因,什麼是?”
“你是說張潮那篇《少年的巴比倫》?太武斷了吧。”
“他是有點粉絲,可都是高中生,最大也不過二十幾歲吧?我們可是純文學雜誌。”
朱妍玲歎口氣,道:“你們都小看他了,也小看網絡了。”
“網絡?”
朱妍玲不說話,而是走到蕭建國的辦公桌前,在他的電腦上登錄了自己QQ,然後點擊“按關鍵詞搜索QQ群”,分彆輸入“張潮”“潮汐”,再點確定——
頓時,帶著這兩個關鍵詞的QQ群像瀑布一樣傾斜而下。
“一生愛潮汐1、2、3、4、5、6、7、8、9……”
“摯愛潮汐1、2、3、4、5、6、7、8、9……”
“潮言汐語1、2、3、4、5、6、7、8、9……”
最樸素的就是“張潮粉絲群1、2、3、4、5、6、7、8、9……”
點開來,每個群少則百十人,多則三五百人。大部分都在討論自己買到了或者怎麼買3月號《花城》的事。
看得圍觀的眾編輯頭皮發麻!
網絡之力,恐怖如斯!
朱妍玲說道:“早上我聽說這事的時候,就在琢磨是不是和張潮有關係。又聯想到我兒子最近喜歡玩的QQ群,就試了一下,沒想到……”
這時候負責接電話的編輯推門進來了,彙報道:“社長,訂單又多了,印不過來了。”
蕭建國忙道:“我去協調,一定要抓住機會,不要讓盜版鑽了空子。”
田英哈哈笑道:“小朱,你當時說要用這個中篇給張潮要出版的長篇做個預熱,這個預熱會不會太熱了啊,熱得發燙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