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先生曾多次言道,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但正因其具有強大的‘現代性’,所以不但未能速朽,甚至還因此近於不朽。”
一番話說完,整個教室都安靜下來。張潮的發言,也許沒有說服他們,但是無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角度。
但不一會兒,就有一個刺耳的聲音從人群中傳來:
“屁大的孩子,你懂什麼魯迅!笑話!”
一時間眾人嘩然,張潮甚至都沒看清是誰說的話,正想要發言駁斥,忽然一個溫和和堅定的聲音,從門口傳來:
“他不懂,那我呢,我算懂,還是不懂?”
眾人往門口望去,隻見一個腦袋圓圓、頭發白白、眉毛粗粗的老頭,站在那裡,笑咪咪地看著大家。
魯院的張院長首先反應過來,連忙起身,把老頭迎到了主持席上,口中道:“錢教授,你來了怎麼不說一聲。”
來的正是燕大的錢立群教授,國內現當代文學的頂尖學者,同時也是研究大先生時繞不過去的一個名字。
錢立群教授坐下以後先和大家道歉:“今天這場文學沙龍,張院長本來讓我來主持的。但是學校臨時有事,我隻能遲到了。不過遲到也有遲到的好處,站在門口,聽到這麼精彩的一場討論,不虛此行啊。今天要是我來主持,說不定效果就沒有這麼好呢!”
接著話題一轉,道:“剛剛雙方的觀點,我都聽了。我認為,大先生不是不能批評,但是批評他,不能隻站在今人的角度去看。
我們今天的思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我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生人,曆經了幾個時代,看到這
種變遷。張潮這個‘屁大的孩子’講的內容,我認為恰恰切中了要點……”
錢立群侃侃而談了十分鐘,然後拿出一疊打印稿,讓工作人員分給了在座的學員。
大家拿到手裡一看,發現是一篇極短的文章,還不夠A4紙一麵,標題是《為失敗者的魯迅》。再仔細一看標題下麵的作者姓名——“張潮”。
教室裡頓時議論紛紛。
錢立群道:“這是今年一個高三的考生——也就是我們高研班的學員,張潮,寫的高考作文,是滿分,登在報紙上了。雖然才800多個字,卻對我有所啟發。過去人們講大先生,強調的是作為‘戰士’的他;他死後,葉公超寫出了一個‘非戰士’的他;接著是竹內提出的‘回心’的他……
而這篇高考作文,雖然短小,卻也提供了一個比較新穎的,看待大先生的視角。想不到年輕人中,還有這樣讀大先生的——吾道不孤,吾道不孤啊!”
看到眾人都沉默了,錢立群又追加了一句:“大家都是寫作的老手了。但1個小時內,800個字篇幅,又有誰能把大先生‘解剖’如此精微的地步呢?
所以他雖然是個‘屁大的孩子’,卻也懂大先生啊!張院長讓我在沙龍結束以後,進行一個總結發言。我本來準備了一份稿子,但是看到這篇作文,卻讓我改了主意了。今天,我要講一個以前沒有講過的內容,主題就是——《失敗的大先生和大先生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