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的模樣,似乎想通了?”
張良很認真的點了點頭。
“子房仔細想過,也和一些人談及過。即便子房再怎麼不願意承認,現實便是如此。秦國占據了絕對的主動,隻要有君上在的一日,便無人可以撼動秦國分毫。”
“子房冒天下之大不韙,拚死刺殺皇帝。若是在韓邦,子房早已被五馬分屍而死,便是親眷也都會被悉數誅殺。被活捉後,也是絲毫不知悔改,屢次衝撞。黃公曾言,若是換做他來處理,子房早已死了千百回。但是承蒙君上厚愛,子房現在還活著好好的,並且始終是以禮相待。”
張良頓了頓,聲音都有些哽咽。
接著向後退了大半步,長拜作揖。
“君上恩情,子房此生難以為報。”
“還請君上受子房一拜!”
“快起來吧。”
白稷揮了揮手,也是輕輕歎了口氣。他始終覺得,張良這些人算是有救。他們會這麼想,是因為時代的問題。在陳勝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前,血統論是根深蒂固。不光張良這麼想,很多人也都這麼想。
他們為自己體內流淌著的血而感到驕傲,覺得自己就該先天高人一等。這種觀念是根深蒂固,很難改正過來。白稷也沒有往心裡去,反而是相當的平靜。現在張良主動來見他,說明他都已經是想明白了。
“不光君上,還有皇帝。子房對他恨之入骨,派人刺殺於他。但是皇帝卻依舊願意留著子房的性命,或許有君上的緣故,但也可見其胸襟之寬闊。即便子房不願意承認,韓邦覆滅並不能歸錯於外人。韓邦是亡於自己,而非內史騰。”
“秦國五百來年,篳路藍縷,方能橫掃六國。相反其餘幾國卻是一代不如一代,最終被秦國所滅。捫心自問,各國本就征伐不斷。互相之間攻伐,為的無非便是國土利益。中山,吳國,越國,宋國……這些悉數被吞並被滅。這是天下大勢所趨,而最終完成霸業的卻是當今的皇帝。”
張良說的這些話皆是發自肺腑,即便他不願意承認也沒用。秦始皇能橫掃六國,不光是他一個人的功勞,還有先祖的功勞。但是,他同樣是居功至偉。這種事情,不是說隨便牽個人過來就能完成的。
不光現在,就算後世也有很多人覺得秦始皇是命好,是運氣好才能得到這天下。可事實上並非如此,他的命,真的好嗎?
他出生於秦國王室,他的父親是嬴異人是最不得寵的秦國公子。後來為了登上王位,改名為子楚。隻顧著自己的死活,屁顛屁顛跑會了秦國,全然不顧秦始皇和趙姬的死活。
他的母親為了保護他,為他氏趙。當時已過長平之戰,秦國坑殺趙國四十萬人。趙國十室九空,不知道增添多少寡婦孤兒,無數人恨他恨之入骨!
這就是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