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的時間,對於科技發展,尤其是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的繼續發展來說,並不算長。
畢竟科技越到後來就越複雜,越困難。
如果可以,李青鬆實在不願意和這樣一個強大的文明對抗。
就算換做巔峰時代的人類文明前來,400年的時間都不一定能發展出多少科技。
但……沒有辦法。
“藍圖克文明,你們究竟在人類失蹤這件事情裡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默默思考片刻,李青鬆暫時放棄了對於未來的思考,將注意力放到了這一場戰爭的收獲上。
這一次戰爭雖然耗費了自己許多精力與時間,但看著麵前這些收獲,李青鬆心中仍舊泛出一抹喜悅。
這次的收獲實在是太過巨大了。
雖然莫莫蘭斯口中所說的那些武裝科考船之類的已經全部被自己殲滅,但沒關係,殘骸還在。
從殘骸上也能逆向分析出許多科技。
最主要的是,他們的母艦還在!一些建造在敵神星地下的基地也在!
以及,還有一千多名俘虜!
這些俘虜雖然大部分都不是科學家,但也俱都受過一定的教育,掌握有許多對於藍圖克文明來說很普遍的知識。
就像人類失蹤之前,隨便一名中學生就能知道分子原子,會解方程,會計算圖形麵積、體積之類。
而這些普遍性的知識,對於自己來說也至關重要!
雖然逆向工程不是萬能,這些俘虜掌握的大部分知識自己短時間內也用不到——就像一名現代人類去了古代,將質能方程告訴了古人,古人同樣用不上一樣,但就算如此,這些知識和收獲也必定能極大提升自己的科技發展速度。
更重要的是,這些科技造物和知識,將會起到一個“方向指引”的作用。
就像當初人類研發原子彈,最大的障礙並不是原子彈的製造多麼困難,而是,人們根本就不知道原子彈這玩意兒究竟能不能造出來。
此刻,那些暫時用不到的知識和科技造物便像是一顆原子彈實物擺在了李青鬆麵前,讓李青鬆明白,哦,原來原子彈真的是可以造出來的啊。
知道了這一點,後邊直接投入資源研究就是了。
操縱著艦隊,將敵神星這裡所有能打撈到的殘骸、地麵基地等全都打包到了母船之中,李青鬆派出了幾十艘貨船,慢慢拖動著藍圖克文明的母船,踏上了返航洛神星的旅途。
李青鬆本體則乘坐戰艦先一步返回。
之後,他的意識再度連接到了110萬名克隆體身上,熱火朝天的建設與科技研究再度開始。
之前耽誤了那麼長時間,自己要儘量趕回來才是。
藍圖克文明的那艘母船終於被拖回了洛神星,對於那些科技造物的逆向工程隨之大規模展開。
為此,李青鬆抽調了足足30萬名克隆體。
於是,李青鬆便再一次感覺到了藍圖克文明的強大。
有時候,一個簡簡單單的連接件,李青鬆就硬是搞不清楚它是怎麼製造的,弄不明白它為什麼這麼小,卻能起到那麼大的連接作用。
一些裝置,李青鬆已經將它們拆的稀碎,但硬是搞不清楚它為什麼是這個構造。
但結合那些俘虜們的口供,李青鬆總歸是收獲到了一部分現階段就能使用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