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這些芯片扔掉?回爐重造?
開什麼玩笑!
芯片哪部分存在缺陷,就把哪部分通過算法和程序屏蔽掉,剩下的部分不照樣能用?
雖然整體性能會下降,但就算下降了,綜合性能也比之前哪怕最先進的45納米製程芯片高啊,照樣是好東西。
於是,這一年產量之中的30萬枚最高質量芯片,李青鬆全部拿去準備造一座最新的超算,剩下的970萬枚芯片便全都流入到了工廠和基地,以及各式飛船、車輛之中。
便在這不斷地生產,不斷的優化調整之中,整體良率也在緩慢提升之中,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提升到90%以上。
此刻有了更先進芯片供應,李青鬆終於將夢寐以求的新式超算造了出來。
相比起上一代超算,這一台超算使用的芯片數量更多,足足達到了16萬枚!
它的算力,也達到了每秒1.3億億次浮點運算,足足超出上一代超算30多倍!
建造並調試完畢後,李青鬆迫不及待的將之前性能嚴重受限的戰鬥AI放到了這一台超算裡,並再度展開對戰實驗。
這一次,李青鬆采取了與上一次不同的對戰方式。
他的本體也來到了演習場,幾乎無延時的操縱著甲方艦隊,同時,有意識的拖延對乙方艦隊的控製,令其具備了100秒的延遲。
但乙方艦隊擁有一艘超算飛船,可以實時接受戰鬥AI的輔助。
便這樣,一方無戰鬥AI但也無延時,一方有戰鬥AI但也有延遲,雙方使用空包彈和模擬武器,在太空之中展開了猛烈的交火。
伴隨著新式超算的應用,肉眼可見的,乙方艦隊無論靈活性、反應速度、協調程度、配合能力等等,都出現了巨大的提升。
前突、編隊、齊射、掩護、壓製,各種戰術輪番上演,同時子彈洪流、火炮、星際導彈、電磁炸彈等等武器輪番使用。
最終,李青鬆直接控製的甲方艦隊仍舊贏得了這一次對戰的勝利。
但贏的並不輕鬆。
綜合評估,在延遲達到了100秒的情況下,自己延時操縱加戰鬥AI輔助,乙方艦隊的戰鬥力大約能達到甲方艦隊的九成左右。
李青鬆沒有停下,再次展開試驗。
這一次,他將乙方艦隊的延遲增加到了500秒。
再一次對戰,乙方艦隊便出現了明顯的戰力下滑,最終評估,綜合戰力隻剩下了甲方艦隊的7成左右。
但如果沒有戰鬥AI輔助,完全依靠自己頂著500秒的延遲去控製艦隊的話,其綜合戰鬥力便暴跌到了僅有三成左右。
戰鬥AI在這其中,提供了四成的戰鬥力提升!
“500秒的作戰延遲,對應約7500萬公裡的作戰半徑了。
從此刻開始,在戰鬥AI的輔助下,哪怕是距離7500萬公裡之外的飛船,我也能發揮出艦隊巔峰戰力的70%!
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