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長安失守,秦始皇怒噴李世民(2 / 2)

砰一聲,李淵將桌案上的香爐直接扔了出去。

“混賬,實在是混賬之極!”

大殿之中的大唐君臣,表情也是極為難看。

裴寂忍不住道:

“上了盤點,失敗自是必然。”

“可這般失敗,簡直……唉!”

群臣聞言,皆有同感。

安祿山叛亂,是朝廷失察,情有可原。

洛陽丟了,是反應不及,也能理解。

但潼關這一戰,明明守住就能贏。

卻偏偏要出去送!

這種大優勢局麵下硬要送人頭的操作,是最容易讓觀眾心態爆炸的輸法。

此刻,大殿之中的大唐開國君臣,心態全部炸穿!

貞觀世界之中,皇帝李世民坐在皇位上,臉色鐵青。

“娘的,朕這個曾孫,怎麼蠢如豬玀一般!”

“李治,你小子怎麼教的孫子!”

麵對著李世民的怒吼,李治身子忍不住一縮。

“父、父皇,兒臣這輩子應該是沒有李隆基這個孫子了。”

看著戰戰兢兢的李治,李世民聞言不由一滯。

李治還真沒說錯。

這個世界線上的武媚娘都被李世民賜死了。

沒了武媚娘,自然就沒有李旦,更不可能有李隆基!

李世民沉吟片刻,對李治招了招手。

“你過來。”

李治心驚膽戰地走了過來,然後被李世民一腳踹飛出去。

李世民麵無表情地看著從柱子上緩緩滑落的李治。

“雖然知道沒有李隆基,但朕還是很不爽!”

李世民,號稱古今第一統兵皇帝。

領兵作戰,他是真正意義上的華夏五千年巔峰人物。

如今,卻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後代這種“微操”。

這簡直就是圍棋九段國手,看一個剛剛學會下棋的臭棋簍子輸棋。

偏偏這臭棋簍子還是李世民的後代。

偏偏這臭棋簍子輸掉的還是大唐的江山!

一群大臣見狀慌了,衝上來,七手八腳地抬起李治。

“晉王,你沒事吧?”

李治鼻血長流,虛弱地搖頭。

“沒、沒事。”

群臣這才放心,紛紛勸說李世民。

“陛下,算了算了。”

“反正武媚娘都死了,陛下和一個注定不會出生的李隆基較勁乾嘛?”

就連平時最喜歡噴李世民的魏征,也破天荒地勸了幾句。

李世民哼了一聲,總算是消氣不少。

再抬眼看到金幕,李世民又有些心煩意亂。

“唉,朕現在算是知道,之前那些朝代的先祖,看到後輩這些敗家子的感覺了。”

李世民說著,表情嚴肅起來。

“諸位,咱們得想個辦法,解決一下府兵製度的隱患!”

安祿山為什麼敢造反?

因為他是三鎮節度使。

為啥會有節度使的出現?

因為府兵製崩潰了,大唐不得不招募邊軍。

邊軍總得有人統領吧?節度使由此而生。

故而,解決了府兵製度的崩壞,就能解決節度使的出現,就能避免安祿山叛亂的誕生。

不然,縱然大唐能弄死一個安祿山,誰知道將來會不會還有什麼王祿山,李祿山?

群臣聞言,也陷入沉思之中。

大明世界,朱元璋哼了一聲。

“府兵,這種製度本就是不可持續的。”

“靠軍功分田,天下的田地就那麼多。”

“人口一多,田地必然會被分完。”

“怎麼可能不崩盤?”

朱棣趕忙插了一句。

“這還沒算上門閥豪強對土地的巧取豪奪呢。”

朱元璋緩緩點頭。

“是啊,所以朕的衛所,才把分的田地設立在邊疆!”

大唐的折衝府,大部分都設立於關中。

采取的是“強乾弱枝”,以關中鎮天下的製度。

關中田地一旦不夠分,府兵製度直接崩潰。

朱元璋吸取教訓,直接在邊疆設立衛所,在邊疆給衛所兵分地。

他的本意是,將來衛所的邊疆地不夠分了,就繼續擴張!

隻要不斷朝著異族擴張,從異族手中拿地,就不需要擔心不夠分的問題了。

朱棣表情怪異,道:

“父皇,這草原也種不了地啊。”

朱元璋一臉的無所謂。

“是啊,種不了地,但能養馬啊。”

“誰規定府兵一定要分地?分草場也是可以的。”

“至於糧食,大明不是有鹽引麼?”

朱棣震驚了。

“父皇,您這個構想,確實天才!”

所謂鹽引,就是大明給商賈發放憑證,讓他們運糧去邊疆。

隻要運送足夠數額的糧食到邊疆衛所,朝廷就會給這些商人發放鹽引。

商人們有了鹽引,就能去官府鹽田取鹽,拿去賣掉。

運糧當然是虧本的,但鹽巴可是國家專營。

人不吃鹽巴,是一定會死的。

故而,賣鹽就是暴利!

有了鹽引利潤在,足以支撐邊疆的糧草運輸。

朱元璋哼了一聲,道:

“製度當然是好的,但不也被大明這些不肖子孫玩壞了?”

“你沒看到之前朱祁鎮那一帶的衛所軍官,有了糧食還不滿足,都開始對瓦剌韃靼走私了!”

朱棣聞言,頓時有些心虛,一聲乾笑。

“咳咳,那父皇,咱們要不想個辦法,杜絕此事?”

朱元璋嗯了一聲,對朱棣道:

“那就是你和高熾的任務了。”

“啊?”朱棣傻眼,“父皇,您雄才大略,不指點一下兒臣?”

朱元璋雙手一攤。

“朕可沒什麼好辦法。反正朕是管住了,你們管不住是你們的問題。”

朱棣:“……”

雖然道理是這個道理,但父皇您這麼一說,怎麼總給人一種甩鍋的感覺呢?

朱棣無奈,隻能轉頭看向金幕。

連父皇都沒有辦法,或許,這金幕能給出答案?

金幕之中,畫麵已經切換到了長安皇宮。

“什麼,哥舒翰全軍覆沒,潼關已經失守?”

聽到這個消息,大殿之中鴉雀無聲,一片死寂。

潼關失守,意味著叛軍兵鋒能直入關中平原。

沒有了潼關天險,二十萬叛軍精銳殺進來,拿什麼擋?

李隆基身體顫抖不已,開口道:

“諸位卿家,事到如今,如何是好?”

沒有人回答。

大家不是不想回答,是壓根無法回答!

太子李亨深吸一口氣,咬牙正準備開口,卻被楊國忠搶先一步。

“陛下勿憂,長安城高牆堅,又有百萬民眾。”

“隻要發動百姓,軍民一心,定能抵擋叛軍!”

李隆基聞言,默然不語。

長安?

要朕在長安冒著性命風險,去抵擋叛軍?

這怎麼行!

【李隆基舉棋不定,在是否留守長安這個想法中猶豫了很久。】

【最終,在叛軍抵達長安之前,李隆基決定逃跑!】

畫麵之中,舉著“燕”字大旗的叛軍,自東邊席卷而來。

長安西門處,一支由數千羽林軍組成的車隊,則急急忙忙地離開。

車駕之中,能看到李隆基、楊貴妃、太子李亨。

當然,還有大唐宰相楊國忠!

車隊剛剛離去不久,一群文武百官才得知消息,追到城門處。

但此刻,他們能看到的,已經隻是李隆基等人留下的煙塵了。

群臣麵麵相覷。

有人道:

“陛下都走了,這長安……還能守嗎?”

【長安群臣得知李隆基逃跑消息之後,紛紛出逃。】

【叛軍幾乎沒有碰到什麼抵抗,就順利地占領了長安。】

畫麵之中,繁華富庶的長安城,處處燃起了火焰。

叛軍在城中肆意劫掠殺人。

許多大唐官員被舉家屠戮。

更有無數女子被叛軍當街拖走,淒厲的哭喊聲響徹耳膜。

猶如人間地獄!

【在李隆基和楊國忠這對君臣的昏招迭出之下,原本已經露出敗亡之象的安祿山,意外收獲了長安。】

【戰爭的局勢,從大唐朝廷的極度有利,轉而變成了安祿山大占上風。】

【這場叛亂,終於來到了最高潮!】

貞觀世界之中,大唐君臣同樣也是一片寂靜。

李世民看了一眼還躺在地上的李治。

等等,這小子為什麼還躺在地上?

“來人啊,把晉王拖出去治傷!”

李治好像一條死狗般被拖走。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心中諸多念頭翻滾。

原本他心中是傾向於李治的。

但現在,又有些不確定了。

或許,就用李承乾也挺好?

李承乾雖說能力差點,但為人還是比較沉穩的。

想來李承乾的後代,不至於捅出這麼大的簍子。

便在此時,長孫無忌開口了。

“陛下,看來之前大唐對番將的態度,還是要有所調整才行。”

長孫無忌的話,立刻就得到了群臣的讚同。

“陛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啊。”

“這安祿山一個番人,狼子野心,覬覦中原神器,絕對不能再給其他番人這種機會了。”

李世民聞言,心亂如麻。

天可汗的奧義,就在於給這些異族一個在大唐分享權力的出路。

要是就此斬斷這條道路,那些異族們怎麼可能願意給大唐繼續效力?

可不按群臣所言,將來真的出了一個李祿山,又該怎麼辦?

李世民頭疼不已,良久才道:

“且容朕再想想,再想想!”

大秦世界之中,扶蘇也想到了這一點,忍不住提問。

“父皇,咱們大秦將來要是開疆拓土,該怎麼處理這些異族呢?”

秦始皇嗬了一聲,用看白癡的眼神看著扶蘇。

“你小子,莫不是瞎了?”

“啊?”扶蘇一時間沒回過神來。

秦始皇重重哼了一聲,淡淡道:

“朕問你,朕統一六國之後,做了什麼?”

扶蘇不假思索地開口。

“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

秦始皇點頭道:

“這就是朕給出來的征服異族答案了。”

扶蘇呃了一聲,道:

“六國不都是華夏麼?”

秦始皇這下忍不了,乾脆翻了一個白眼。

“七大戰國,文字不同,語言不同,度量單位不同,就連馬車的軌距也不同!”

“沒錯,都是華夏啊。但一個楚國人看不懂燕國的文字,一個齊國商人到大秦地界做生意會因為度量單位的不同而虧個底掉。”

“大家都是同族,其實卻和異族無異!”

扶蘇聞言,呆滯住了。

秦始皇冷笑道:

“若是朕不統一文字、度量單位,像這李世民一般去做什麼狗屁‘天可汗’。”

“哦不,應該是去取代周王成為新的‘天子’,那等將來大秦弱了之後,各國還不是自然獨立?”

“你要明白,所謂的同族,是指一個遼東人去到嶺南,他依舊能靠著語言和文字,毫無阻礙地跟當地人交流。”

“在他目之所及的一切東西,都和他的家鄉是同樣的單位,同樣的製度。”

“這才能叫做同族!”

秦始皇說著,指了指金幕。

“李世民的想法是很好的,草原行胡法,中原行漢法。”

“但他做的最錯誤之事,便是沒有趁著大唐還掌控草原的時候,強行在草原之中推廣漢家製度!”

“大唐控製了草原幾十年的時間啊,若是真能下力氣去推廣,至少能培養出兩代寫漢字、說漢話、以身為漢人為榮的草原貴族。”

“有了這些人的支持,大唐更進一步地同化草原,世世代代地占據草原,就不是空中樓閣!”

“可這臭小子和他的兒子李治做了什麼?”

“他們什麼也沒做!”

“就抱著一個狗屁天可汗的名號,沉浸在這虛名之中。”

“既非同族,那草原降而複叛又有什麼奇怪?”

扶蘇突然回過神來,道:

“父皇,這安祿山帶著好像也不是草原兵吧。”

秦始皇冷笑道:

“安祿山是突厥突騎施人,所謂的昭武九姓出身,如何不是草原人了?”

“試想,假如李世民和李治對草原貴族進行漢化,那有沒有可能,這個大胖子安祿山會變成一個滿口之乎者也的大儒?”

“那樣的安祿山,心中可能全是忠於華夏帝王的思想,恨不能在碰到異族時以身殉國!”

扶蘇張大了嘴巴,心中一片混亂。

大儒安祿山?

這……

扶蘇有點沒辦法想象那種場景。

秦始皇喝了一口水,語氣也變得平穩不少。

“朕早就知道,滅六國易,收六國人心難。”

“朕也早就知道,隻要朕一死,六國餘孽必然反叛。”

“但大秦隻要撐過去,殺掉這批老餘孽,過了四五十年,從遼東到嶺南,就全是真正的老秦人了。”

“朕是真沒想到,胡亥那個蠢貨,竟然連六國餘孽最後的垂死反擊都撐不過去。”

說著,秦始皇露出了恨鐵不成鋼的表情。

扶蘇心中突然一動,道:

“父皇之前不殺項羽,莫非也是這個原因?”

秦始皇嗯了一聲,臉上露出讚許表情。

“你的腦子總算還沒有完全壞掉。”

“占領一個國家容易,改造一個國家的人心卻很難。”

“六國之中最年輕的趙韓魏都存在了兩百多年,更何況是楚國這種八百年老諸侯國。”

“或許,項羽就是一個能更快讓大秦獲得楚地人心的機會。”

扶蘇思索片刻,道:

“萬一項羽不行呢?”

秦始皇嗬嗬笑道:

“不行就不行,也無所謂。”

“反正隻要過個兩三代人,這些從小學習大秦文字,說大秦語言的楚地後裔,大部分都會融入大秦之中的。”

“時間和習慣,終究會改變一切!”

扶蘇聽著,身體突然有些顫栗。

那些曾經拚命抵抗大秦雄師的楚國大臣、士兵後代,竟然會在幾十年後搖身一變,成為忠心耿耿的老秦人?

這一刻,扶蘇第一次無比深刻地了解到,自家父皇“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的意義!

秦始皇長出一口氣,目光看向金幕,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嘲諷表情。

“千古四帝?”

“哼,在朕心裡,這泱泱華夏,縱然萬年之後,也沒有任何一名帝王配和朕相提並論!”

金幕之中,李隆基的逃難車隊,正急急忙忙地向西而行。

他們的目標,是巴蜀!

正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對於年老的李隆基而言,擁有堅固山川地理的巴蜀,此刻才能給予他一點點的安全感。

天公不作美,在逃難路上,大雨瓢潑而下。

雨水劈裡啪啦地打在驛站的房頂,帶來了震耳欲聾的響聲,讓每一個人都心煩意亂。

驛站外麵,還掛著一塊牌子。

【馬嵬坡】。

太子李亨跪在李隆基的麵前,痛陳利弊。

“父皇,巴蜀並非爭霸天下之地,而是一塊死地啊!”

“自古以來,從未有自巴蜀起兵而奪天下者。”

“更何況,兩次征討南詔,劍南軍損兵折將,根本無力和叛軍作戰。”

“還請父皇移駕河西隴右,那裡還有一半大唐西軍精銳,足可幫助大唐重奪長安!”

這位一直以來被李隆基壓製了幾十年的太子,在麵臨國難的情況下,也終於是忍無可忍了。

李隆基表情默然,坐著一言不發。

楊國忠聽著李亨的話,心中卻有些慌了。

李亨說的確實沒錯,巴蜀是死地,劍南節度使的兵馬也早廢了。

但劍南節度使的官職,如今正被楊國忠兼任!

隴右、河西的節度使,那是太子李亨一黨,和楊國忠可尿不到一個壺裡。

如今這種情況,楊國忠一旦去了隴右河西,基本上是保不住性命的。

隻有去劍南這個楊國忠的老巢,他才能活命,才能在將來大唐打回長安之後,有希望繼續執掌朝政!

是以,楊國忠立刻開口反對。

“太子殿下,陛下才是大唐的九五至尊,你可不要在這裡越俎代庖!”

“巴蜀對陛下來說才是最安全的,去了隴右河西,一旦吐蕃回紇出兵夾擊,陛下的安危如何保證?”

楊國忠的一番話,果然讓李隆基心中一動。

對,隻有去巴蜀才是最安全的!

李隆基開口了。

“不必再說了,亨兒。”

“就去巴蜀吧。”

李亨滿臉失望地離開。

畫麵一轉,李亨坐在另外一間房子裡。

麵前是他的兩個兒子,大唐廣平王和建寧王。

李亨緩緩開口。

“父皇若去了巴蜀,大唐必然滅亡。”

“孩兒們,這是大唐最後的機會了。”

“爾等,都做好準備了?”

廣平王和建寧王對視一眼,齊聲開口。

“事在人為!”

【在麵對如此危機之下,皇太子李亨,終於爆發出了隱忍二十年的怒火。】

畫麵一轉,上千名禁軍包圍了李隆基所在的驛站正房,大聲鼓噪。

“請陛下殺奸臣楊國忠,以謝天下!”

“請陛下殺禍水楊玉環,以謝天下!”

李隆基聽著外麵禁軍們的喊話,被嚇得魂不附體,使勁推搡著楊國忠。

“國忠,快,出去安撫一下他們!”

楊國忠麵如土色,顫聲道:

“陛下,他們要殺臣啊,臣不能……”

話還沒說完,砰的一聲,外麵院子的大門被撞開了。

禁軍們湧了進來,怒吼道:

“楊國忠何在!”

楊國忠魂飛魄散,拔腿就逃。

然而這小小馬嵬驛,他又能逃到哪去?

才剛剛跑到西門處,楊國忠就被身後諸多禁軍將士追上。

“殺了這個奸賊!”

禁軍士兵們怒吼著,亂刀齊下。

短短一分鐘,楊國忠就變成了一灘肉泥。

楊國忠的兒子楊暄,以及其妹妹韓國夫人等親屬,也被禁軍士兵找到,全部殺死。

殺完之後,眾人找不到目標,一時間有些茫然。

接下來該怎麼辦?

總不能連皇帝一起殺了吧?

不知道誰在亂軍之中喊了一句。

“皇帝昏庸,讓太子殿下主持公道!”

瞬間,所有禁軍士兵們立刻集中起精神,大聲高喊。

“對,讓太子殿下出來主持公道!”

李亨終於帶著廣平王和建寧王出現了。

他騎在馬上,高聲對著眾人道:

“各位,國賊楊國忠已死,爾等都是大唐的功臣!”

聽到這句話之後,禁軍士兵們頓時心中一定。

剛剛殺楊國忠,固然是爽了。

但這件事情可沒有得到聖旨,屬於擅殺大唐宰相!

如今李亨這麼說,表明了不再追究。

眾人立刻齊聲高呼。

“太子殿下英明!”

李亨滿意點頭,道:

“諸位隨本宮來,我們去覲見父皇,定能給諸位一個公道!”

禁軍士兵們亂哄哄地,跟隨著李亨一起,包圍了李隆基所在之處。

此刻,另外一支禁軍正在大門處死守,雙方對峙,劍拔弩張。

李亨看著對麵這支禁軍的首領將軍,沉聲道:

“陳玄禮,本宮要見父皇,你讓開!”

陳玄禮表情平靜地看著李亨,開口道:

“太子殿下是要殺楊貴妃?”

李亨愣了一下。

殺楊貴妃?

開什麼玩笑。

事情都到了這種地步,彆說是楊貴妃了,就是皇帝李隆基本人,也得死!

這場兵變本來就是李亨在暗中策劃的,不需要費什麼勁就能查明。

李隆基若是不死,將來一定會對李亨秋後算賬!

所以,李亨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趁亂將李隆基也殺了。

反正是軍隊嘩變謀害父皇,將來誰也怪不到李亨的頭上!

但眼下陳玄禮手中依然還有上千禁軍,讓李亨有些舉棋不定。

馬嵬坡共計三千人,李亨手裡此刻有兩千人,是陳玄禮的兩倍。

可一旦交戰起來,李亨畢竟沒有打仗經驗。

他沒辦法確定,自己手下這兩千禁軍,究竟是不是大將陳玄禮麾下那一千人的對手!

李亨念頭急轉,沉聲開口道:

“沒錯,楊國忠既然都已經死了,還留著楊貴妃作甚?”

“楊貴妃不死,三軍將士難以心安!”

李亨身後眾多禁軍聞言,立刻鼓噪起來。

“殺!”

“殺了楊玉環!”

聲音驚天動地,傳遍整座馬嵬坡。

房間之中,李隆基聽到後大驚失色。

“完了,朕今日死於此地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