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何吩咐?”
漢武帝表情陰冷地指著金幕。
“來,你告訴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霍光是你教導的吧,這個王莽是你儒家的聖人吧?”
“為何你儒家的好人才,最後都變成了這般模樣!”
董仲舒的汗水嘩啦啦地流。
金幕之中的這些畫麵,其實一點都沒有出乎董仲舒的意料之外。
這本就是董仲舒特意給儒家後代們留的後門,事實也證明了這個後門非常精巧且成功。
按照正常的邏輯來說,漢武帝到死也不會發現這個後門。
而等後世的皇帝們發現情況不對,那時的儒家早就已經變得無比強大,不容許皇帝去修改這個後門了。
想法是美好的,但現實裡卻出了一個金幕!
金幕這一劇透,直接把董仲舒的後門全部暴露了。
以漢武帝的精明,怎麼可能看不出來,王莽得勢的背後就是儒家天人感應理論後門的表現?
董仲舒噗通一聲跪在地上,戰戰兢兢地開口。
“陛下,臣也不知道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啊。”
“臣隻是想著讓陛下成為真正的天子,後代這些儒家弟子胡亂篡改臣的理論,臣也是始料未及。”
董仲舒是不可能承認有後門的。
以漢武帝的性格,董仲舒現在承認,不到明天全家就會被殺絕。
漢武帝陰沉著臉,死死地盯著董仲舒。
良久,漢武帝才冷聲道:
“朕現在算是明白了,為何春秋戰國時代,儒家扶持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是廢物!”
“為何以秦始皇和高祖皇帝的英明,也始終不用你們儒家作為皇帝治國的根基理論!”
“儒家,果然是居心叵測,果然是欺君罔上!”
董仲舒傻眼了,磕頭如搗蒜。
“陛下您誤會了,儒家真的隻是想要成為您最好的臂助啊。”
“董某對大漢和陛下的忠誠,絕對沒有任何虛假!”
漢武帝嗬嗬冷笑,淡然道:
“好啊,這王莽不就是你儒家的徒子徒孫嗎?”
“朕以前從來沒聽說過法家、道家乃至墨家的弟子會在掌控權力之後篡位的。”
“朕會好好看著,看看你們儒家的聖人王莽究竟會怎麼做。”
“若是王莽真的篡位了,嗬嗬嗬……”
聽著漢武帝極為瘮人的笑聲,董仲舒的身上,冷汗越來越多。
金日磾表情平靜地看著這一幕。
自從治理匈奴有功被重新調回漢武帝身邊之後,這位大漢侍中就越來越沉默了。
在他看來,不管什麼儒家法家,隻要是和皇家做對,那都不是什麼好人家!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王莽雖然獲得了攝政的權力,但是他並不滿足。】
畫麵中,又是一次朝會。
王莽坐在小皇帝孺子嬰的旁邊,在兩人身後的珠簾裡,是太皇太後王政君。
大臣謝囂手持芴板出列,彎腰開口道:
“啟稟太皇太後、陛下、安漢公,武功令孟通在疏浚當地水井時,從水井之中打撈出一塊白色如美玉般的巨石。”
“石頭上有一句話,乃‘告安漢公莽為皇帝’。”
聽著謝囂這句話,大殿之中頓時一片鴉雀無聲。
謝囂顯然早有準備,朝著後麵一揮手,立刻有幾名宮廷侍衛將一塊潔白的大石頭搬了上來。
眾人紛紛望去,果然在大石頭上刻著一行字,還用朱筆描繪過。
【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幾個大字,紅豔豔的,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珠簾猛然晃動了一下,從後麵傳出了太皇太後王政君極為憤怒的聲音。
“簡直豈有此理,天下乃是劉家的天下,這孟通竟然做出這種胡言亂語,簡直不可理喻!”
“當免去孟通的官職,流放嶺南!”
王莽聞言,同樣也是勃然大怒,喝道:
“太皇太後所言極是,這個孟通蠱惑人心,欲陷我於不義之地,何其可惡!”
“必須要嚴加懲治孟通,以儆效尤!”
“還有,立刻把這塊來曆可疑的石頭給我拿出去砸毀!”
聽著王政君和王莽的話之後,在場的諸多大臣紛紛下跪。
太保王舜沉聲道:
“太皇太後和安漢公不必動怒,此事臣等已經派人查證過了,該石頭確實是自天地而生,並非人為偽造。”
群臣紛紛開口。
“正是如此,滿朝文武都可以作證。”
“既然是天地所生之物,若是將其損毀,豈不是有違天道?”
王莽再三發作,眾人再三勸說。
最終,王莽一聲長歎。
“爾等如此,就是陷我於不義!”
說完,王莽直接站了起來,朝著珠簾下跪。
“太皇太後,臣無地自容,還請太皇太後恩準臣辭去所有官職,回家養老!”
此言一出,大殿中再度安靜。
珠簾顫動不已,顯然後麵的王政君心情也是非常的不平靜。
過了好一會,王政君的話才再度從裡麵傳出來。
“安漢公何必如此?”
“大漢需要安漢公,若是你此時離開,大漢又該怎麼辦?”
“這般喪氣之言,今後不許提起!”
王莽唯唯諾諾,一臉惶恐地重新落座。
太保王舜見狀,不失時機地開口。
“太皇太後,當今天下臣民都知道,大漢不可一日無安漢公。”
“臣以為,既然上天都已經降下征兆,不妨就順應天意吧。”
珠簾再度晃動起來,王政君充滿怒火的聲音從後麵傳出。
“王舜,你這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陛下禪位不成?”
說來也巧,王政君話音剛落,小皇帝劉嬰就嚇了一跳,抱著一旁乳娘的大腿,哇哇大哭起來。
大殿中回蕩著小皇帝的哭聲,頗為刺耳。
王舜乾笑一聲,開口道:
“太皇太後誤會了,這天下乃是劉家的天下,我等也是劉家的臣子。”
“安漢公作為天下的楷模,自然更不會有任何覬覦皇位的想法。”
“臣的意思是當以周公當年之地位授予安漢公。”
“安漢公接見臣子時,當坐於上首主位。祭祀時當稱‘假皇帝’,臣民可稱‘攝皇帝’,安漢公之諭令可稱為‘製’。”
“但安漢公麵見太皇太後和陛下時,仍需執臣下之禮。”
“請太皇太後聖裁!”
王舜話音落下,在場的臣子們齊聲開口。
“請太皇太後聖裁!”
大殿中又一次變得安靜,隻有小皇帝劉嬰的啜泣聲在回蕩。
良久之後,珠簾之中才又一次傳出了王政君的聲音。
“準奏。”
“但這塊石頭要封存起來,絕對不能被任何人看見!”
王舜心中一喜,高聲道:
“臣等遵旨!”
【就這樣,王莽進一步地取得了攝政的權力,不再需要王政君手中的玉璽便可用聖旨的名義發號施令。】
【大漢太皇太後王政君手裡最後一點能製約王莽的權力,在這一天也徹底喪失殆儘。】
畫麵一轉,又是蔡陽縣。
這一天,大街之中變得十分熱鬨。
“出祥瑞,出祥瑞了!”
聽著人群的呼喊,幾顆少年的腦袋紛紛從牆壁後麵伸了出來。
很快,劉秀和幾個小夥伴站在牆壁上,舉目朝著聲音傳來的地方張望著。
“祥瑞?什麼祥瑞?”
“看到了,是大象!”
一隻大象在眾人的簇擁下,邁著沉重的步伐,於城內招搖過市。
“好大啊!”
劉秀等人齊齊發出驚呼。
劉秀納悶地開口:
“咱們這邊也有大象?”
一旁的二哥劉仲白了劉秀一眼,教訓道:
“你可知道北邊的洛陽,古稱是‘豫’?”
“如今洛陽左近都有大象出沒,咱們在洛陽南邊數百裡,如何沒有大象?”
“哦哦,二哥高見。”劉秀聞言連連點頭。
自家這個二哥什麼都好,就是這個喜歡教訓人的古板性格,和那些老學究一樣一樣的。
說話間,大象已經沿著道路,來到了眾人腳下牆壁隔出來的這條街道上。
劉秀身旁的發小們驚呼起來。
“快看,大象身上有字!”
一名發小急切地抓住劉秀的袖子。
“秀兒,快說說什麼字?我不認得!”
劉秀沒好氣甩開這發小的手。
“彆叫我秀兒,我才是你爹,彆弄反了!”
“讓你天天上課的時候睡覺,連這幾個簡單的字都不知道。”
“這上麵寫著‘安漢公當為皇帝’!”
劉秀念完,突然愣了一下。
等等,我剛剛念了什麼?
牆壁上,一群發小聽完,也是呆若木雞。
喧鬨的人群敲鑼打鼓,從少年腳下的牆壁旁邊道路上過去了。
過了片刻,其中一名少年才開口道:
“這祥瑞都出來了,難道大漢的皇帝要改姓王了?”
“秀兒,你懂的字多,你說說話,聖賢書裡有這種記載嗎?”
劉秀啞口無言,過了好一會才悶聲道:
“我才讀了幾本書,怎麼知道哪本書裡有這樣的話!”
“不過,據說那位安漢公王莽,好像還真是當世聖人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