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張居正穩步推進改革獲得曆朝皇帝稱讚,曹操發現盲點!(1 / 2)

就在朱元璋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的時候,朱高熾悠悠地開口了。

“皇祖,現在大明不是有軍機處了嗎?”

“有了軍機處之後,還需要宰相和內閣作甚?皇祖其實不必糾結這個問題。”

朱元璋如夢初醒。

對啊,朕現在都有了內閣的進階版,還要糾結什麼破內閣呢?

朱元璋立刻就定下心來,狠狠地瞪了朱棣一眼。

“就你這蠢材,連設計個製度都比不上滿清的皇帝們!”

朱棣:“……”

朱棣也狠狠地瞪了朱高熾一眼。

這個逆子,竟然不幫你爹說話!

朱高熾隻當沒看到,轉過頭去聚精會神地看著金幕。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為此,張居正利用大明現有的製度,想出了一個天才的辦法。】

畫麵中,張居正邁步走進了內閣對麵的另外一處衙門之中。

為方便內閣大學士們及時和皇帝溝通政務,內閣的位置非常特殊,是位於宮城內部。

宮城和皇城不同,皇城屬於紫禁城的外城,諸多朝廷機構都設立在皇城裡。

宮城才是真正意義上皇帝的宅子,是皇帝和嬪妃、太後、皇子們居住的家。

但內閣並不是唯一一個設立在宮城中的辦公機構。

在午門後麵的左邊,也就是內閣的正對麵,還有另外一個機構。

這個機構對其他曆朝曆代的皇帝們來說都相當陌生,但大明的任何皇帝,包括朱元璋在內,一眼就能認得出來。

“六科廊!”

【六科給事中,是朱元璋在廢除丞相製度之後,為了防止六部權力過大無人製衡而設立的機構。】

【六科分彆對應六部,但並不隸屬於六部,而是由皇帝直屬。】

【六部所有奏章提交給皇帝時,必須將奏章先送六科,六科必須在五日內抄錄完畢,並決定是否進行封駁。】

【一旦六科進行封駁,皇帝基本都會批準。被封駁的奏章將退回六部,無法正式公布成為國家政令。】

【此外,六科給事中在朝會、延議、延推、審獄中均有諫言的職權,還能彈劾兩京大臣的失職瀆職,幾乎所有朝廷事務六科都能涉及。】

在字幕的介紹中,張居正進入六科廊之中,將六科給事中召集起來。

六科給事中並不是隻有六個人。

其中吏科四人,戶科八人,禮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總計四十人。

彆看這四十人隻不過是七品的官員,但他們對張居正並無太多敬意,隻不過是象征性地行禮。

在曆史上,六科給事中彈劾了不知道多少個權傾朝野的大明大臣,什麼王振、劉瑾、嚴嵩等等。

張居正一個剛剛上任的內閣首輔,算啥?

張居正笑了笑,對著麵前的四十人道:

“諸位,本官今日前來,是希望能跟六科進行合作的。”

“我已經稟明了太後,也得到了司禮監馮保公公的同意。”

“將來,六科廊應該在國家大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對六部的事務進行更強的糾正!”

六科給事中們聞言,眼睛不由自主地亮了起來。

“張閣老,此話當真?”一名工科給事中忍不住問道。

張居正微笑道:

“絕對當真。太後那邊說了,將全麵恢複洪武舊製,讓六科發揮出原本應有的作用!”

【六科製度的設計其實頗為精妙,但作為皇帝的直屬機構,六科能否發揮作用,則仰仗於皇帝是否支持。】

【嘉靖皇帝年間,嚴嵩嚴世蕃父子得到寵信,六科屢次彈劾封駁都被嘉靖無視,故而也就失去了剛設立時的風光。】

【張居正利用李太後和馮保的支持,全麵恢複甚至抬高了六科給事中的地位,和六科廊結成了盟友,利用六科的封駁彈劾權有效地對六部實行了控製。】

大秦世界中,扶蘇看到這裡不由心生疑惑。

“父皇,控製六部居然這麼簡單?”

秦始皇坐在往南的禦駕上,嘴角帶著幾分笑意。

“簡單是因為張居正並沒有新設機構,而是利用六科這個老機構,稱得上名正言順。”

“嗬嗬,此人確實是官場老油條了,深得個中三味啊。”

扶蘇想了想,又道:

“可六科給事中既然直屬皇帝,又為何要配合張居正呢?”

秦始皇指了指麵前金幕,道:

“答案不是已經說了嗎?因為張居正能恢複六科給事中原本的權力。”

“臣子們為什麼願意聽朕的話,是因為朕是大秦皇帝嗎?”

“不,是因為朕能讓聽話的臣子們獲得權力,所以臣子們才願意聽朕的話!”

扶蘇聞言恍然,過了一會之後又道:

“兒臣還有一個問題,六科給事中隻不過是七品官,他們怎麼敢和一二品的尚書侍郎作對呢?”

“張居正難道就不擔心六科給事中被尚書侍郎們拉攏嗎?”

秦始皇哈哈地笑了起來。

“不,誰都可以被尚書侍郎們拉攏,但唯獨六科給事中們不會。”

“因為六科給事中被授予的權力,就是和六部尚書侍郎作對!”

“任何一個放棄和六部尚書侍郎作對的六科給事中,就是放棄了自己這個官職帶來的權力。”

說到這裡,秦始皇意味深長地開口。

“對一個官員來說,讓他放棄自己的權力,比讓他去死還難啊!”

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咦了一聲。

“這個六科給事中的製度設計,還真是有點意思。”

在場的三省六部大臣們聞言,臉色都起了不同的變化。

對六科給事中,他們即便僅僅是聽了金幕之中的簡單介紹,心中也已經產生了強烈的忌憚!

楊勇好奇地開口。

“父皇,這六科給事中就不怕得罪了六部的尚書侍郎,導致將來的仕途不順嗎?”

隋文帝哈哈一笑,撫須道:

“這就是整個六科製度的精妙之處了。”

“勇兒,你注意到六科給事中和六部尚書侍郎們官職品階之間的區彆了嗎?”

楊勇點頭道:

“六科給事中是七品,六部尚書和侍郎們的品階雖然金幕沒提,但尚書大約是正一品或者從一品,侍郎應該是二品或者從一品。”

隋文帝點了點頭,笑道:

“能升到一品官或者二品官的人,年紀至少都在五十歲以上,六七十歲的也不罕見。”

“但七品的官員,年紀一般是在三十歲左右。考慮到六科是皇帝直屬,那二十多歲的應該也為數不少。”

“這個年紀上的差彆,就是關鍵之處了。”

楊勇似乎明白了什麼,仔細品味了一會,道:

“他們其實是兩代人?”

隋文帝嗯了一聲,道:

“對,兩代人。六科給事中更年輕,年輕就是他們的資本!”

“當那些尚書侍郎們回鄉告老的時候,六科給事中還能憑借年輕在政壇上大展拳腳呢。”

“既如此,六科給事中們為什麼還要害怕尚書侍郎們將來的報複呢?”

楊勇呃了一聲,想了想又道:

“可尚書侍郎們應該都代表著一個個龐大的官僚利益集團才對,就算他們退休,這種利益集團也不是六科給事中能抗衡的吧?”

隋文帝哈哈大笑起來。

“勇兒啊,尚書侍郎們有利益集團不假,但六科給事中背後是誰,你忘了嗎?”

“是皇帝!”

“皇帝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大利益集團的代表。”

“這天底下,哪個臣子會這麼不開眼,去招惹皇帝直屬,前途無量的年輕人?”

“真有這種蠢材,也不可能做到尚書侍郎這樣的高位!”

楊勇徹底恍然大悟。

這一刻,他心中完全理解了六科給事中製度的奧義所在。

從品階、年紀、權力乃至皇帝直屬的身份,四個要素缺一不可。

正是有了這四個要素的集合,六科給事中才能保持旺盛的戰鬥力,才能成為大明皇帝用來製衡六部的一大神兵利器!

隋文帝看著金幕,發出一聲感慨。

“這個朱元璋,明明隻是一個泥腿子出身,卻能設計出這麼精妙的製度,如此通曉官場權力的本質和人性。”

“也無怪乎,他能成為金幕作者選出的千古大帝之一!”

楊勇聞言,本想下意識說一句,父皇您也不比朱元璋差。

但楊勇馬上又想到了金幕各個視頻,以及曆朝皇帝彈幕等各種信息彙總起來的朱元璋形象,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默。

這位明太祖,從各種意義上來說,確實都是一個逆天級彆的人物!

此時金幕中,已經出現了其他皇帝彈幕的感慨。

【秦始皇嬴政:這個六科給事中用來製衡六部的想法還是很不錯的,或許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來製衡軍機處。】

【漢武帝劉徹:朕無需用這個辦法,不過確實能給後代的大漢皇帝們一些參考。】

【漢高祖劉邦:小朱這家夥心思確實是挺細膩的,之前還以為你泥腿子出身設計的國家製度有漏洞呢,現在看來可能是朕有點誤會你了。】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看到曆朝皇帝的誇讚,心中也不免有些自得。

【唐太宗李世民:所以明太祖留給後代製衡六部的六科給事中,後代皇帝沒用,反而啟用了宦官?】

【宋太祖趙匡胤:這視頻的關鍵字不是叛逆嗎?朕看大明後代的這些皇帝們一個兩個確實都是挺叛逆的,哈哈。】

朱元璋臉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

他惡狠狠地盯著朱棣。

本來朕好好的在曆朝皇帝麵前出個風頭,就因為你!

逆子!

朱棣大驚,忙道:

“父皇,兒臣用的是內閣,可沒有用宦官乾政!”

父子兩人心有靈犀,同時看向朱高熾。

朱高熾也慌了,忙道:

“皇祖,孫臣也沒用宦官啊。”

朱元璋哼了一聲。

“你兒子用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