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諸葛亮曹操一眼看穿申時行,國本之爭拉開大幕!(1 / 2)

看到這裡,三國世界之中,諸葛亮咦了一聲。

劉備當即看向了諸葛亮。

“丞相莫非是發現了什麼問題嗎?”

諸葛亮沉吟片刻,開口道:

“亮是覺得,這申時行……不對勁。”

張飛在一旁聽到這句話,隨口笑道:

“對朱翊鈞來說申時行當然不對勁,畢竟申時行可是張居正的心腹啊。”

諸葛亮搖了搖頭,緩緩道:

“不,不是這樣的。”

劉備疑惑道:

“丞相你的意思是?”

諸葛亮搖了搖羽扇,緩緩道:

“從金幕視頻的介紹來看,這個時候的朱翊鈞至少還是一個合格的君主。”

“既然足夠合格,就不可能在清除張居正派係的時候,依舊還留一個張居正的心腹在內閣之中。”

“除非……”

諸葛亮說到這裡並沒有繼續說下去,但關羽卻已經明白了諸葛亮的意思,開口道:

“除非這個申時行已經和張四維一樣,早就背叛了張居正!”

諸葛亮點頭道:

“是這個道理。申時行之前在視頻之中也有露臉,那個時候他就應該是背叛了張居正,所以才能被朱翊鈞保留在內閣之中。”

張飛摸了摸腦袋,疑惑道:

“那要是按照這樣的說法,為什麼申時行會主動提及立太子呢?”

諸葛亮嗬嗬一笑,道:

“這可能就有很多了。首先,皇帝都已經有好幾個兒子了,選擇其中一個立太子原本就是臣子應該做的本分,曆朝曆代都是如此。”

“其次,申時行或許背叛了張居正,但張居正的影響力已經擴散到了整個大明之中,無論朱翊鈞再怎麼樣也不可能完全根除。”

“所以亮猜想,申時行很有可能以張居正心腹的身份暗中和張居正留下的勢力結合,從而獲得更多的政壇盟友。”

劉備聽到這裡,眼睛一亮。

“朕明白了。申時行一方麵是為了迎合張居正餘下勢力,另外一方麵是為了試探朱翊鈞的態度。”

關羽嘖了一聲,道:

“所以按照丞相的意思,申時行壓根就不是張居正的繼承人,隻不過是一個想要在皇帝和張居正餘下勢力間兩頭通吃的家夥?”

諸葛亮嗯了一聲,羽扇緩緩搖動幾下,笑道:

“這也隻是亮的猜想,未必就一定會是現實。”

“且再看下去,應該很快就有答案了。”

於此同時,魏國皇宮之中,曹操嗬嗬一笑。

“這個申時行,應該是個兩麵派。”

曹丕頗為驚訝。

“父皇您是怎麼看出來的?”

曹操隨意道:

“朕這輩子見過太多的兩麵派了,申時行這家夥那種氣質朕用腳趾頭都能看出來!”

曹丕和曹植聞言,不約而同地想起了一件往事。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決戰對峙期間,袁紹無論是兵力還是糧草都占據優勢。

這個時候的曹操其實相當艱難,隨時都可能落敗。

於是曹操麾下的不少人就偷偷寫信給袁紹,暗中表達了效忠之意,希望能在曹操落敗之後改換門庭去袁紹那邊繼續混個前途。

後來曹操逆轉擊敗了袁紹,在袁紹的大營中繳獲了這些信件。

這下子事情就相當尷尬了,究竟要怎麼處置這些和袁紹暗通款曲的兩麵派呢?

曹操的決定是,當眾把這些信件全部銷毀,並向眾人表示:

“孤沒有看過這些信,諸位將來隻要好好效忠孤,孤就既往不咎,當這件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

且不說曹操究竟有沒有看過這些信件,但後來曹操確實也完成了這個承諾,沒有因為這件事情懲罰過任何一個臣子(至少明麵上沒有)。

曹植畢竟更加年輕氣盛一些,當即冷笑一聲,道:

“無論任何時候,這些該死的兩麵派還真的都是死不絕啊!”

說著,曹植忍不住目光環視了一眼在場的諸多曹魏老臣。

曹植猜測,肯定有當年寫信之人在場!

然而,所有的曹魏老臣都非常淡定,臉上的表情一點變化都沒有,讓曹植根本就看不出來。

曹操笑嗬嗬地開口:

“其實這還是很有意思的,首輔申時行雖然是個兩麵派,但他隻要還對張居正餘下的勢力有所渴望,至少明麵上就不可能按照朱翊鈞的意思立三子朱常洵為太子。”

“接下來,這大明內部怕是要有一場皇帝和臣子之間的較量嘍。”

一旁的賈詡緩緩點頭,道:

“陛下所言極是。這種諸子爭位的事情就好像西晉一樣,對任何一個朝代來說都是巨大的內耗。”

“唉,還是能免則免啊。”

曹操聽到這裡,心中突然一動。

作為三國最大的梟雄,曹操怎麼可能察覺不出來賈詡話裡的隱喻?

朱翊鈞的大兒子和三兒子爭奪皇位,曹操何嘗又不是兩個兒子爭奪皇位?

曹丕,曹植兩兄弟,近年來為了皇位明爭暗鬥,各自都有一些支持者,已經是有點水火不容的意思了。

該怎麼辦?

曹操頓時陷入了為難之中。

便在此時,樂進快步走了進來,對著曹操稟報了一個消息。

“陛下,咱們大魏的艦隊在倭海上以少勝多,擊敗了吳國的水軍主力!”

吳國皇宮。

孫權看著麵前前來報信的使者,幾乎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話。

“你說什麼,朕的艦隊被曹操的艦隊給擊敗了?”

使者同樣也是瑟瑟發抖。

就在數日前,倭海上。

魏國艦隊和吳國艦隊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海戰。

吳國艦隊在抽調了來自東南亞的諸多艦船支援後,大小戰艦已經超過了三百艘,是魏國艦隊的三倍。

在這樣的情況下,吳國艦隊主帥呂蒙自信滿滿地發動了進攻。

一開始的戰況其實是非常順利的,一番激戰後魏國艦隊確實出現了頹勢。

但就在關鍵時刻,呂蒙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為了儘快殲滅魏軍艦隊,呂蒙所在的旗艦過於靠近了戰場。

魏國艦隊某艘戰艦找到機會,一發火炮直接命中了呂蒙所在旗艦的主桅杆!

主桅杆被打斷後,呂蒙所在的吳軍旗艦立刻失去了絕大部分動力,速度慢如烏龜。

魏軍趁勢接連發射火炮,短短一刻鐘時間,將這艘旗艦當場擊沉!

主帥呂蒙在附近船隻的救援下,僥幸活了下來。

但旗艦上的大部分將士,都永遠留在了深冷的海底。

旗艦被擊沉後,吳國水師士氣頓時大降。

魏軍趁勢反擊,將之前的所有劣勢全部扳平。

最終,吳國水師不得不主動撤出戰場,回到港口。

這場戰爭的結果,以魏國一百艘戰艦擊敗了吳國三百艘戰艦而告終。

孫權聽著,心中一邊是惱怒,另外一邊也鬆了一口氣。

惱怒當然是在於自家三倍的艦隊竟然都被魏軍給擊退了。

鬆了一口氣的原因,則是這場戰爭雖然吳軍損失遠大於魏軍,但總體實力依舊還是占據上風,並沒有出現全軍覆沒這種最壞的結果。

孫權深吸一口氣,冷冷道:

“呂蒙實在是太讓朕失望了,竟然連這種情況都不能取勝!”

“傳朕的旨意,立刻罷免呂蒙的所有職位,再讓陸遜用最快的速度趕往倭島接替呂蒙,務必要將魏國勢力徹底驅逐!”

在場的吳國大臣們趕忙恭敬領命。

做完這個決定後,孫權表麵依舊陰沉,心中卻湧起一絲竊喜。

呂氏家族,原本就是江東的大門閥之一,近年來借助呂蒙的勢頭更是越發強大了,已經是吳國最頂級的門閥。

這一次的戰敗,正好給孫權壓製和清洗呂氏家族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借口。

可惜了,呂蒙怎麼就不死在那場海戰之中呢?

孫權嘀咕了幾句,將目光投向了金幕。

金幕中,朱翊鈞正在大發雷霆。

“朕要立誰當太子,是他們這些臣子能管得著的嗎?”

朱翊鈞提起朱筆,本想把這份奏折狠狠地駁斥一番。

但他的手很快就停頓了下來。

過了片刻,朱翊鈞將朱筆丟了回去,發出一聲冷笑。

“這份奏章留中!”

所謂留中,就是把奏章保留在皇宮之中,不做任何批示。

這其實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態度,不過和跟直接駁斥相比,顯得會緩和一些。

內閣群臣又一次地聚集了起來。

王錫爵沉聲道:

“各位,之前的奏折被陛下留中了,我們是不是應該再繼續上奏折?”

留中這種事情對大明臣子來說屬於並不常見,但也絕對不罕見的事情。

和皇帝鬥爭,更是大明文官的習慣。

早在幾十年前的嘉靖朝,嘉靖皇帝剛剛繼位就爆發的“大禮議”事件就是先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禮議事件雖然最終嘉靖皇帝達成了目的,但也讓文官集團的自信心攀升到了頂峰。

沒有我們文官的同意,就算你堂堂陛下,也得耗費十幾年才能達成目的!

那我們還怕什麼?

和你鬥就完了。

內閣首輔申時行聞言,不由有些遲疑。

申時行已經察覺到了一絲不對,他緩緩開口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