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國本之爭高峰,武則天瘋狂吐槽朱翊鈞,哱拜之亂開啟(2 / 2)

扶蘇立刻道:

“諸侯權勢過大,架空了周天子。”

秦始皇嗯了一聲,淡淡道:

“諸侯的勢力,本質就是‘諸侯黨’。”

“現在你應該明白了。”

扶蘇身體一震,頓時恍然大悟。

“所以父皇的意思是,當大明有黨爭出現時,這些什麼浙黨、楚黨很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浙國,楚國?”

秦始皇嗬嗬笑了笑,道:

“這是自然,不過也有其他可能性。”

“從之前乾隆篇的盤點視頻來看,朕懷疑黨爭等諸多因素加劇了大明內部的分裂,最終被大清取而代之。”

武周世界之中,武則天看著金幕,發出一聲輕笑。

“哈,黨爭。這種小兒科的東西,就已經把朱翊鈞玩得團團轉了嗎?”

一旁的皇太女太平公主聞言便笑道:

“您說得對,這些對您來說都是小兒科。”

武則天當年從感業寺回到皇宮出任皇後,麵對的可是長孫無忌這麼一個重量級老臣。

接下來,武則天又和自己的丈夫李治勾心鬥角,最終取得“二聖臨朝,共治天下”的地位。

等李治死後,武則天還要一個個扳倒那些忠於大唐的臣子們,最後才能建立大周。

和上麵這些事情比起來,朱翊鈞這個隻能決定太子人選的“國本之爭”,簡直就是小兒科!

太平公主有些好奇地開口問道:

“陛下,您若是麵對這種事情,究竟會怎麼做呢?”

照理來說,太平應該稱呼武則天為“母皇”。

但這個稱呼似乎有些彆扭,所以她還是比較喜歡用“陛下”和“您”來代稱。

武則天笑了笑,淡然道:

“自然是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啊?”太平愣住了。

一旁的上官婉兒臉上也露出震驚表情。

太平公主吃驚了一會,才道:

“陛下,就連您也無法對抗群臣的意見嗎?”

“對抗?”武則天嗬嗬地笑了起來,猶如一位慈祥的老奶奶。

“太平啊,朕問你,你知道秦始皇為何會成為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開創者嗎?”

太平心中自然是有答案的,但話到嘴邊,她選擇了搖頭。

“兒臣愚鈍,請陛下賜教。”

武則天輕笑道:

“因為秦始皇用的是法家,而法家的最高奧義,就是‘勢’。”

“何謂勢?天下大勢也。”

“秦始皇正是因為能掌控和引領天下大勢,才能開創前無古人的大一統王朝偉業。”

“而現在……”

武則天指了指金幕,淡淡道:

“朱翊鈞這個時候的天下大勢是什麼,你看不出來?”

太平公主身體一震,脫口而出。

“是立朱常洛為皇太子!”

武則天笑著點頭。

“沒錯。”

太平公主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到了“天下大勢”這四個字的分量。

她遲疑一下,又開口道:

“那您當年是怎麼做到隨意廢立太子的呢?”

李旦、李顯這兩個太平公主的兄弟,都曾經當過大唐的皇帝和大周的太子,又先後被武則天廢掉。

為啥武則天做起來好像吃飯一樣隨意的事情,朱翊鈞就做不到呢?

武則天打了一個哈欠,淡淡道:

“天下君王,分三等。”

“上等,能掌控和引領天下大勢。這般君王,自然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立誰廢誰,都是一句話的事情。”

“故上等君王,多半能開創一個朝代,或者把朝代的輝煌推高到史無前例的地步。”

“中等君王,雖不能掌控引領天下大勢,但卻知道順勢而為,利用天下大勢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故中等君王一般可以讓重振國家,營造出中興氣象。”

“下等君王嘛,既不知道如何掌控引領天下大勢,更不懂順勢而為,往往隻知道隨心所欲貪圖享受,或者在權術的小道之中沉迷而沾沾自喜,說白了就是——逆勢而行。”

“這種君王呢,就是衰落之君,亡國之君了。就好像之前的秦二世、隋煬帝、漢靈帝……”

“……哦,當然還要算上這個朱翊鈞。”

說著,武則天懶洋洋地打了一個哈欠。

“朱翊鈞除非能大徹大悟,不然這輩子也立不了朱常洵的,你就等著瞧吧。”

“好了,朕有點乏了,你們都出去吧,讓張昌宗和張易之兩兄弟進來伺候朕安寢!”

大清世界。

弘曆突然開口,提出了一個問題。

“皇祖,孫臣想問,之前阿瑪和各位皇叔皇伯,他們算不算結黨呢?”

胤禛聞言頓時身體一震,恨不得縫上弘曆的嘴。

這個臭小子,你問什麼不好,竟然問這個!

康熙哈哈地笑了起來,點頭道:

“朕可記得,這些家夥一個個自稱什麼‘四爺黨’、‘八爺黨’,你說他們算不算結黨?”

胤禛一頭冷汗,隻能當場跪了下來。

“請父皇治罪!”

康熙笑了笑,擺手示意讓胤禛起來,目光卻看向弘曆。

“弘曆啊,繼續問。”

弘曆點了點頭,道:

“兒臣的疑惑是,若這也算黨爭的話,為何大清卻沒有因為黨爭而像萬曆朝之後的大明一樣衰弱呢?”

康熙注視著弘曆,過了好一會才開口道:

“誰說黨爭之後的大清沒有變弱的?”

“若是大清沒有變弱,金幕視頻之中你爹又怎麼在雍正朝複興大清?”

“啊?”弘曆聽到了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答案,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康熙歎了一口氣,道:

“黨爭是一定會削弱一個國家的,朕怎麼可能不知道?”

“但朕比萬曆皇帝好的地方就在於,朕的兒子很多,而且都很優秀。”

“所以,朕能把大清的基業交給最出色的那個兒子,讓你爹來力挽狂瀾。”

弘曆心情複雜,說不出話。

原本以為自家皇祖父會有什麼靈丹妙藥來削弱黨爭對大清的影響。

合著搞了半天,皇祖父就是啥也沒乾,直接把爛攤子交給了老爹胤禛去收拾?

康熙看著弘曆這般模樣,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朕這麼和你說吧,朕哪怕隻有兩個兒子,也能讓其中一個成為雍正皇帝。”

“而朱翊鈞?就算給他一百個兒子,他也教不出哪怕一個雍正皇帝!”

“傻孩子,你不會真的以為,教育後代就不算男人的本事了吧?”

胤禛在一旁聽著這番話,突然有些慚愧。

康熙皇帝話語之中透出來的,能教育出雍正皇帝的自豪感,是真真切切做不得假的。

這確實是父皇的本事!

可我胤禛,交出來的卻是……

乾隆?

胤禛備受打擊。

在教育兒子這方麵,他確實和自家父皇差得太遠!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就在張有德上奏疏的時候,朱翊鈞借機發作,將原本確定在萬曆二十年進行的冊封皇太子儀式推遲一年,到萬曆二十一年再舉辦。】

【然而,新任內閣首輔王家屏並非申時行那般首鼠兩端之人,而是堅定支持皇太子朱常洛。】

【在多次上奏請立朱常洛沒有得到答複後,王家屏選擇辭官。】

【萬曆二十年三月十四日,王家屏第五次上奏辭官,終於得到了朱翊鈞的批準。】

【三月十八日,王家屏離開京師。】

畫麵中,王家屏看著前來送行的諸多同僚,拱了拱手,微笑道:

“老夫無能,不能幫助皇長子殿下。”

“還請諸位將來為大明國本,繼續堅持!”

眾人紛紛拱手。

“王閣老且去,有我等在京,終究不會讓某些奸佞之人得逞!”

在給王家屏送行的眾人中,一名中年官員的鏡頭被漸漸放大,並在金幕中顯現出了他的名字。

【吏部考功司主事,顧憲成。】

王家屏很快坐上馬車,離開了京師。

【從萬曆十九年中到萬曆二十年三月,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申時行、王家屏兩位內閣首輔辭官,暫代內閣首輔的許國同樣也辭官。】

【內閣作為大明的政務中樞,幾個月內人選變動至此,無疑讓內閣乃至整個大明朝廷的運轉效率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同時,在過去幾年裡因為國本之爭而導致朝廷混亂不堪,對地方的控製力不可避免地減弱了。】

【這樣的大明,讓許多原本潛伏的野心家們看到了機會。】

【萬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大明寧夏鎮指揮使,歸降大明的蒙古人哱拜發動了叛亂。】

畫麵中,無數蒙古人肆虐寧夏鎮中,搶奪大明將士的財富,肆意殺戮漢人的性命。

哱拜一臉得意,在幾個兒子和謀士們的簇擁下,高聲開口。

“朝廷無道,我等當順應天命,趁勢而起。”

“各位,我將成為草原的大汗,然後滅亡大明,重現當年大元先祖皇帝忽必烈的偉業!”

【哱拜起兵不過一個月時間,就攻陷玉泉營、中衛、廣武等黃河以西地帶大明總計四十七座城堡。】

【隨後哱拜叛軍先鋒又渡過黃河,並派出使者勾結河套蒙古部首領著力兔、宰僧進犯平虜、花馬池,陝西全境震動。】

【至此,大明萬曆朝以來相對平靜了二十年的邊疆,燃起了熊熊的烽火。】

【一場又一場的大戰,開始降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