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康熙要賣皇家禦用品給英國人?明倭和談風波不斷(2 / 2)

“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

“我已經將那邊的底牌全部透露給小西君了,至少小西君不會讓我死在這裡了,對吧?”

小西行長哈哈地笑了起來,露出親熱的表情。

“沈君說的這是什麼話!你我也是認識這麼多年的故交了,我怎麼可能害你性命呢?”

“行,既然是沈君發話了,那我就給你一個麵子。”

“兩個月,不,三個月內,我的第一軍團都不會離開平壤繼續北上,如何?”

沈惟敬笑嗬嗬地點頭,隨後低聲道:

“從我們的情報來看,李成梁的兒子李如鬆應該會帶至少四萬人進入朝鮮,小西君你這兩萬人恐怕是不夠打的。”

“我建議你和加藤君交換一下領地,讓第二軍團來這裡駐守吧。”

小西行長哼了一聲,道:

“沈桑,你未免過於把大明的官軍看重了吧?之前對平壤城的突襲,我還不是讓那個祖承訓死了六成人手?”

沈惟敬臉上笑容不變,道:

“這隻是一個建議,你知道的,我不過是一個傳聲筒,改變不了任何事情。”

小西行長伸出一根手指。

“我也已經提前答應你了,所以明年小西家的份額要多一成。”

沈惟敬搖頭道:

“一成不可能,一個兵部尚書值不了這麼多,最多半成!”

雙方視線對視了一會,小西行長爽朗地大笑起來。

“半成就半成!”

“來人啊,上酒。再弄幾個李昖的妃子過來,讓沈桑也嘗嘗鮮!”

沈惟敬哈哈一笑,連連擺手。

“不不不,我可是大明使者,怎麼能睡朝鮮國王的小妾呢?”

“這樣吧,小西君你找幾個還沒破瓜的朝鮮官員嫡女,讓我玩一玩也就是了。”

兩人相視一笑,儘在不言中。

【沈惟敬的第一次出使,就帶來了驚人的成果。】

【在所有人都不抱希望的情況下,他竟然真的說服了小西行長停止北進,由此更加得到大明朝廷賞識。】

【故而在萬曆二十一年正式議和的時候,沈惟敬作為使團之中地位僅次於正副使的第三官員,全程參與其中。】

畫麵中,豐臣秀吉非常隆重地招待了大明使團,舉行了一場頗為盛大的宴會。

【作為實際上的倭國統治者,自認為足以和大明皇帝朱翊鈞平起平坐的豐臣秀吉,自然不可能屈尊紆貴地去和大明使者談判。】

【非常巧合的是,倭國負責談判的人,竟然還是沈惟敬的老熟人——小西行長。】

金幕畫麵中,大明和倭國兩國使節團就座。

小西行長笑嗬嗬地坐下來,剛剛打算開口,沈惟敬就提前用倭語開口了。

“小西君,請用貴國語言說話。”

小西行長同樣也是會說漢語的,此外還會說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

小西行長愣了一下,思考片刻之後開口道:

“奉關白之命,我國的議和條件如下:”

“一,迎大明公主為我國天皇皇後。”

“二,恢複朝貢\/勘合貿易。”

“三,明、我兩國武官永誓盟好。”

“四,京城及四道歸還朝鮮,另外四道割讓於我國。”

“五,朝鮮送一王子至我國作為人質。”

“六,我國交還所俘虜的朝鮮國二王子及其他朝鮮官吏。”

“七,朝鮮永誓不叛日本。”

沈惟敬聽完,頓時皺起眉頭。

隻要稍微了解一下戰爭形勢以及大明心態的人,都可以清楚的判斷出,大明皇帝朱翊鈞是絕對不能接受這種條件的。

一旁的大明正使謝用梓和副使沈一貫見小西行長嘰裡呱啦地說了一通,自己卻完全聽不懂,心中不由焦急,催促道:

“老沈,這些倭人說的什麼?”

沈惟敬深吸一口氣,緩緩將小西行長的話逐字逐句地按照原意翻譯出來。

“什麼?”

謝用梓和沈一貫也傻眼了。

這種條件,大明怎麼可能答應?

開玩笑吧。

大明,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

天子鎮國門,君王守社稷!

謝用梓深吸一口氣,傲然道:

“這些條件過於無理,大明是不可能答應的。”

“大明的要求如下:”

“一,倭國必須完全退出朝鮮,不得占領任何一寸朝鮮領土,恢複戰前狀態。”

“二,大明可以冊封貴國關白作為國王,但和親之事絕無可能。”

“三,倭國國王必須上降表向大明皇帝陛下賠罪,此後絕對不可侵犯朝鮮。”

小西行長並不需要翻譯,聽完之後也愣住了。

……

【大明和倭國之間的談判,從一開始雙方的立場差異就非常巨大。】

【很快,這一次的談判就不歡而散。】

大明使館臨時駐地之中,謝用梓、沈一貫以及沈惟敬三人對坐。

謝用梓憂心忡忡地開口:

“兩位,倭國這種條件陛下是絕對不會答應的,咱們該如何是好?”

作為談判使者,如果不能談出一個好的結果,那是肯定得負責任的。

考慮到朱翊鈞的性格,謝用梓此時覺得自己的腦袋涼颼颼的,隨時都可能會和脖子分離。

沈一貫也有些沒主意,看向了沈惟敬。

沈惟敬雖然隻不過是沈一貫的侄子輩,但沈惟敬來之前可是接受了某些囑咐,知道這個侄子才是代表著那些個江南大人物大家族的意誌。

沈惟敬並不著急,笑嘻嘻地開口道:

“此事簡單,咱們隻需要回去告知宋應昌大人,就說倭國態度恭順,願意接受大明封貢。”

“這也是實情嘛。”

謝用梓愣了一下,道:

“可倭國要求的不僅僅隻有封貢啊!”

沈惟敬正色道:

“謝大人,不是我危言聳聽,若真的把倭國人的七個條件如實告知朝廷,那咱們三個有一個算一個都不可能逃得了好,抄家怕都是輕的。”

“為今之計,隻有想辦法隱瞞倭國條件,避重就輕!”

謝用梓深吸一口氣,道:

“可紙是包不住火的,大明也不是沒有其他能聽得懂倭語的人,這是欺君之罪啊!”

沈惟敬嘿嘿一笑,低聲道:

“謝大人,咱們若是稟報回去,大明肯定會派出使者來封貢,對吧?”

“冊封國王可是一件大事情,那是輪不到咱們這種級彆的人來當使者的,必然會另選他人。”

“到時候那豐臣秀吉發現大明不答應他的條件,肯定會對使者大加折辱,甚至直接殺掉封貢使者!”

“到那個時候,陛下的性格不用說,肯定怒而興師,之前的談判還有誰會在意呢?”

謝用梓不敢相信地瞪大了眼睛。

“你、你這……”

沈惟敬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這是唯一的辦法,若是謝大人不同意,那咱們就按照流程完全稟報上去,等待陛下對咱們性命的裁決吧。”

謝用梓心慌意亂,表情極度掙紮。

良久之後,他終於咬牙,點頭道:

“那就這麼辦吧。”

【謝用梓被沈惟敬說服之後,回到朝鮮稟明負責臨時總領朝鮮軍政的兵部侍郎宋應昌,還有負責和談的兵部尚書石星,隻說“倭國恭順願意接受封貢”,絕口不提其他條件。】

禦書房之中,朱翊鈞看著麵前幾名內閣大臣,道:

“倭國既然恭順,那麼就按照之前的條件冊封豐臣秀吉吧。”

“此戰也該結束了。”

兵部尚書石星滿麵紅光,高聲道:

“遵旨!”

倭國之中,小西行長又一次見到了沈惟敬。

“什麼,大明朝廷寸步不讓?”

“沈桑,你應該很清楚,關白對這種條件不會滿意的!”

沈惟敬雙手一攤,道:

“小西君,你也應該很清楚,我隻是一個商人,不可能讓大明的陛下聽我的話。”

“怎麼辦?”小西行長頓時著急了,道:

“如果真談崩了,你我都逃脫不了責任!”

沈惟敬哈哈一笑,滿不在乎地開口。

“就算談崩了,也不影響咱們之前的生意啊。”

小西行長怒道:

“你隻不過是使團一名普通官員,我可是倭國正使,要負全部責任的!”

“沈桑,你必須給我想個辦法!”

沈惟敬咳嗽一聲,道:

“那之前的半成份額……”

小西行長咬牙道:

“我不要了!”

沈惟敬哈哈大笑了起來,對著小西行長道:

“那我確實是有一個主意……”

【很快,小西行長作為倭國使團的使者,來到了大明京師,也得到了朱翊鈞的接見。】‘

隻見小西行長恭恭敬敬,雙手遞上一份《關白降表》。

朱翊鈞接過來一看,發現這降表上的用詞極其謙卑恭敬,各種告饒謝罪。

在降表的最左下方還寫著豐臣秀吉的名字並用印。

當下,朱翊鈞大喜過望。

“張鯨,爾宣旨吧。”

司禮監大太監張鯨展開旨意,一板一眼地宣讀。

“……大明皇帝旨意如下:”

“其一,倭軍在受封後必須立刻撤離朝鮮,不得停留耽擱。”

“其二,隻冊封豐臣秀吉,不準求貢。”

“其三,倭國當世代與朝鮮修好,不得侵犯。”

“欽此!”

小西行長自然是聽得懂的,他麵不改色地跪在地上,雙手接過了旨意。

隨後,小西行長又和以兵部尚書石星、兵部侍郎宋應昌為首的兵部官員進行了詳細的溝通。

對大明兵部提出的條件,小西行長一律嗯嗯啊啊,痛快地答應了下來。

結束談判後,兵部尚書石星喜滋滋地進入皇宮,向朱翊鈞報喜。

“陛下,倭國人確實是被大明和陛下的天威所震懾,對咱們的條件完全不敢討價還價,全部都答應了。”

朱翊鈞聞言,不由露出自得表情,哈哈大笑。

“哼,諒那豐臣秀吉也沒有那種敢和朕作對的心思!”

“行了,你下去準備一下封貢的使者人選,早日辦成此事,讓李如鬆從朝鮮撤軍吧。”

鏡頭一轉,小西行長又和沈惟敬碰麵了。

小西行長臉色凝重,道:

“沈桑,你和我說好的東西呢?”

沈惟敬嘻嘻一笑,從懷中拿出了一份黃澄澄的“聖旨”。

“小西君,自己看吧。”

小西行長接過這份“聖旨”,仔細閱讀,眉頭漸漸鬆開。

“這旨意確實是關白想要的,隻是,你確定這偽造的旨意能騙過關白嗎?”

沈惟敬嗤笑一聲,道:

“偽造旨意有什麼難的?江南那些大人物,誰家裡沒有幾十份聖旨?”

“而且,你們倭國都已經差不多七十年沒有接過大明皇帝的聖旨了,誰能看出來是真是假?”

“反正呢,隻要使者封貢完成,你的差事也就結束了。”

“將來關白就算發現,你大可推脫說大明背信棄義答應你的事情沒兌現,這不就完全沒你的責任了嘛。”

小西行長這才鬆了一口氣。

“好,希望這一次的議和能順利成功吧。”

【由於雙方往返路程漫長,這場和談從萬曆二十一年開始,一直持續到了萬曆二十三年才結束。】

【在這一年多議和的過程中,大明和倭國都開始逐步撤軍。】

【大明方麵,主持後勤的兵部侍郎宋應昌和軍事統帥李如鬆帶著主力部隊凱旋而歸,而倭國也隻在占領的朝鮮南部四道保留一定駐軍,其餘大部分主力全部撤回。】

【萬曆二十二年十二月,明朝命臨淮侯李宗城充正使,以都指揮楊方亨副之,同沈惟敬前往日本。】

畫麵之中,負責冊封的大明正使,臨淮侯李宗城來到了倭軍控製的朝鮮半島最南端,釜山城。

看了一眼城內諸多倭軍,李宗城立刻皺起眉頭。

“怎麼回事?按照議和條約,倭軍應該已經全部撤出朝鮮了才對!”

沈惟敬心中微微一跳,乾笑道:

“侯爺有所不知,這是最後一批倭軍了。”

“隻要等侯爺上了去倭國的船,這批倭軍就一起跟隨侯爺回到倭國。”

李宗城越發皺眉,怒道:

“豈有此理!大明的信譽,難道這些倭人還敢質疑?”

“而且本侯一路行來,不隻是釜山,朝鮮南方四道中竟然還有許多城池有倭軍存在,這就是背信棄義!”

“你立刻給本侯去告訴那些倭人,隻有倭軍全部撤出朝鮮,本侯才會前往倭國冊封那個豐臣秀吉!”

【李宗城作為大明開國元勳李文忠的後代,敏銳地發現了沈惟敬和小西行長編織的漏洞,當即在釜山停留,拒絕繼續前往倭國,除非倭軍全部撤離。】

【沈惟敬和小西行長雖然想儘辦法,但他們畢竟不可能真的讓倭軍撤出釜山乃至朝鮮南方四道,局麵便陷入了僵局。】

【就在此時,變故再度出現。】

夜色中,李宗城悄悄地在自己的房間裡,和身邊的親衛隊長交談。

這位親衛隊長表情極其凝重,輕聲開口道:

“侯爺,這段時間我們派人喬裝打扮在城中尋找當地士族,已經接觸到了好幾家,打探清楚了。”

“倭國早在去年就已經宣布釜山歸倭國所有,還派來了官員統治此地。”

“不僅如此,朝鮮南方四道的所有城池中都有倭國官員和駐軍統治,兩個月前都已經把今年秋稅給收完了!”

“什麼?”李宗城聞言,臉色頓時大變。

又是派來官員統治,又是駐軍,又是收稅。

如果這還不是吞並統治,那什麼是?

李宗城臉色變了又變,心中除了後怕之外,還有濃濃的慶幸。

還好,朝鮮士族必須學習大明漢語和漢字。

還好,自己事先就發現了不對。

不然自己要是真的就這麼去了倭國……

李宗城身體一個哆嗦,咬牙道:

“不行,我們不能在此地停留了。”

“快,你去弄一套便服來,本侯今晚就要離開此地,回歸大明!”

侍衛隊長愣了一下。

“侯爺,那陛下的差事……”

“你不和楊大人、沈大人商量一下?”

李宗城怒道:

“陛下一定是被某些奸臣蒙騙了,我必須要親自稟報陛下,這裡麵一定有一個巨大的陰謀!”

“使團中一定有奸臣的耳目,說不定就是楊方亨或者沈一貫。不能讓他們知道風聲已經走漏了,快!”

夜色中,李宗城喬裝打扮,在幾名侍衛的保護下,悄然離開了釜山城,一路朝著北方疾馳而去。

翌日。

“什麼,臨淮侯不見了?”

大明副使楊方亨、沈惟敬以及小西行長三個人大眼瞪小眼,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突然,沈惟敬回過神來,大聲道:

“快,必須要立刻通知朝廷!”

李宗城一路北返,風塵仆仆,終於回到了大明京城。

看著眼前的京城大門,李宗城不由熱淚盈眶。

“快,立刻入宮,我要麵見陛下!”

然而,才剛剛到了城門,李宗城爆出身份後,竟然瞬間就被聞訊而來的捕快捉拿,關進了大牢之中。

“你們瘋了嗎,我是大明淮陰侯,我要麵見陛下,有十萬火急之事!”

李宗城使勁搖晃著監獄欄杆,大喊大叫。

突然,監獄的門被打開了。

一個平靜的聲音傳了進來。

“淮陰侯,你不好好完成你的冊封使命,為什麼要偷偷跑回來呢?”

李宗城看著麵前走進牢房之人,先是一臉疑惑,隨後震驚出聲。

“是你?你就是那個欺瞞陛下的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