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磾依舊彎著腰,沒有開口說話。
漢武帝想了想,道:
“江充,你來負責這件事情吧。”
江充趕忙應是。
這位漢武帝的寵臣之所以是寵臣,就是因為他無論任何任務都欣然接受,而且還能根據漢武帝的心思做到最好!
看到是江充負責這件事情,太子劉據眉頭又皺了起來。
江充現在進了軍機處,本就已經是大漢炙手可熱的人物。
眼下父皇又把一個個任務交給他。
父皇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衛青和霍去病同樣也對視一眼,輕聲在
“舅舅,真不能找個機會一箭射死他?我看到這個江充心裡就煩。”
“彆鬨,你射死他,陛下隻會認為是太子授意,到時候吃虧的就是太子。”
“……”
唐初武德世界之中,李淵饒有興致地開口。
“世民啊,你說這第二階段的戰爭,誰會贏?”
李世民微微直起身體,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兒臣覺得,明軍有七成的希望大破倭軍,一舉收複整個朝鮮所有丟失領土。”
李淵哦了一聲,道:
“就是說倭軍還有三成的希望獲勝了?”
李世民搖頭道:
“不,還有兩成的可能是明軍全殲倭軍。”
“最後一成的可能,是明軍主帥犯下重大失誤,導致倭軍能在傷亡不大的情況下全身而退。”
李淵仔細品了一下,有些愕然。
“你是說,倭軍的勝算完全沒有?這不可能吧。”
周圍的大唐臣子們表情也是頗為驚訝。
倭軍畢竟是有十幾萬大軍,就算明軍後續主力趕到也就七萬人,倭軍數量是明軍的兩倍。
怎麼就零勝算了呢?
李世民笑嗬嗬地開口道:
“因為倭軍的軍心已經徹底亂了,但明軍卻沒有。”
“明軍更換了新的主帥,麻貴肯定想要建功立業,會鼓足了勁來打這一仗。”
“而倭軍雖然也更換了主帥,麾下真正的軍團指揮官和將軍們卻已經完全不想打了,甚至想出了主動向敵人泄露己方情報的招數。”
“兒臣認真地說,這種情況下,若是讓兒臣帶七萬明軍奔赴朝鮮,倭軍但凡能有超過一萬兵馬逃離,都算兒臣的失職。”
李淵聞言,動了動嘴巴,想要說些什麼,但又強行忍住。
金幕之中可是非常明確地指出,李世民和朱元璋,是華夏古往今來兩個最能領兵打仗的皇帝。
其他人,甚至連同為千古四帝的秦始皇和漢武帝,都和李世民不在一個檔次。
即便現在還不是曆史上的貞觀朝,但李世民的戰功都足夠鎮壓當世了。
彆人說這種話是純純吹牛皮,可李世民來說這種話,那就是沒毛病。
李淵點了點頭,緩緩道:
“所以明軍其實就是必勝,隻不過是贏多少的問題了?”
李世民點了點頭,突然笑道:
“兒臣突然想起來,這朱翊鈞可是個敗家子啊。”
“或許,就這種必勝的情況,朱翊鈞委任的這些前方將領統帥們,還真會弄出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情來呢。”
李淵聽完先是一怔,隨後有些好笑地開口。
“看了這麼多金幕視頻之後,朕好像都沒有那麼擔憂了,甚至還有些……咳咳。”
大明世界。
朱元璋表情嚴肅地開口。
“這一次大明應該是能贏了。”
對此,朱棣也表示認同。
隻有朱高熾頗為疑惑。
“皇祖為何如此篤定?孫臣總覺得,這朱翊鈞會不會像李隆基一樣,搞個什麼幺蛾子出來。”
朱棣瞪大眼睛,正想要喝斥一下朱高熾。
但話到嘴邊,朱棣突然也有些不太有底氣了。
朱棣看了一眼朱元璋,發現自家父皇的表情也同樣十分地微妙。
片刻後,兩父子不約而同地歎了一口氣。
朱元璋頭疼地揉了揉太陽穴,由衷開口。
“朕真的不希望再看到大明的盤點視頻了,這人老了,真受不了這種刺激。”
朱棣連連點頭。
“對啊對啊。”
以朱棣的年紀,倒是不需要擔心受不受刺激這種事情。
但朱棣的問題是,每次看到這些子孫後代窩囊廢的樣子,又不能直接穿越過去把這些廢柴後代暴打一頓,那就真的很不爽!
朱棣雙目一轉,從袖子裡麵拿出了一本書。
“父皇,這是您讓兒臣參考修訂的大明版本《帝範》,請您有時間過目一下。”
朱元璋嗯了一聲,讚許地看著朱高熾。
“高熾,你還是很勤勉的。”
朱棣:“……”
父皇,這是俺給你的,你去誇獎朱高熾做什麼?
算了算了,朱高熾畢竟也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小小貢獻。
就讓父皇誇他兩句吧。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就在倭軍分兵北上的時候,漢城之中,朝鮮君臣也同樣陷入了糾結。】
朝鮮國王李昖沉聲道:
“倭軍分兵北上,予憂心如焚,諸卿該當如何?”
作為華夏的藩屬國,各種規章製度自然全部都得按照華夏來。
朝鮮國王沒有資格自稱“朕”,這是華夏皇帝特有的。
“寡人”也不行,因為這也是以前一些皇帝用過的。
所以就隻能自稱“予”。
朝鮮群臣聞言,麵麵相覷。
他們能有什麼好辦法?
過了片刻,金應南,柳成龍兩人先後發言。
“陛下,順天府缺乏兵馬駐守,不如請大明派兩三千人去坐鎮。”
“陛下,眼下當務之急是立刻重整水師,和倭軍決戰,斷其糧道!”
對於這兩個臣子的進言獻策,李昖的第一表情就是想要翻個白眼。
順天府並不是大明的順天府,而是朝鮮一座位於漢城以南的城池。
這座城池比如今大明副總兵楊元駐守的南原還要在往南,基本就是朝鮮和倭國實際控製區的邊界一帶。
派兩三千人過去,這不就是給倭國十幾萬大軍送菜?
至於什麼重整水師,就更加扯淡了。
水師都已經被元均那個混賬東西全部敗完了,以朝鮮現在的國力,彆說是馬上重整旗鼓,就是十年八年也未必能行。
這些家夥,簡直沒一個靠譜的。
還是得指望大明……
想到這裡,這位朝鮮國王更加鬱悶了,開口道:
“大明現在那位麻貴將軍,也就隻有一萬多人。”
“倭軍真的打來了,予覺得他也頂不住啊,唉。”
朝鮮君臣麵麵相覷,一時間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過了好一會,柳成龍試探性地開口道:
“陛下,要不……先準備一下遷都?”
李昖聞言,頓時怒了。
“你是在懷疑大明天兵的能力?”
將柳成龍訓斥了一通之後,他放緩了表情,輕聲道:
“可以暗中準備一下,但不能讓城裡的天兵發現了。”
【朝鮮君臣對於上一次被倭國打得跑到鴨綠江邊的義洲顯然有著很深的心理陰影,也認識到了有大明支持的情況下自己應該不會被滅亡,從國王到民間態度都開始變得曖昧。】
【他們認為,不必拚命和倭軍作戰,應該更多的保存力量,儘可能地讓大明的軍隊和倭國兩敗俱傷。】
【如此一來,朝鮮既可以重新收複國土,也可以避免被大明吞並的命運。】
【就在這個時候,倭國人也同樣玩出了一個騷操作。】
一名喬裝打扮的朝鮮探子,站在了被倭軍占領的昌原城內,布告欄麵前。
這布告欄中,赫然用漢字寫著一篇告示。
鏡頭漸漸放大,將其中一部分文字清晰地顯露出來。
“……八月三日,發自各陣,水陸五道,直犯大明。”
“(加藤)清正領兵十萬,由密陽向草溪、居昌。”
“(鍋島)直茂等領兵三萬,由金海、昌原向晉州。”
“(長宗我部)盛親等領二萬兵,由南海、興陽,向羅州榮山浦。”
“(小西)行長、(宗)義智、(島津)義弘領數十萬兵,由巨濟、南海,向求禮。”
“(寺澤)正成、甲斐守(黑田長政)等領五萬兵,由光陽、順天、求禮,十五日皆會南原、全州。”
“戰將凡二十七,軍兵六十萬。或向忠清,或指京城,或由慶尚左道還下。”
“爾曹諸人,當曉諭北方朝鮮同輩,令其簞食壺漿來迎,為我倭國臣民,必不失富貴!”
看到這裡,曆朝曆代的皇帝們都震驚了。
西漢世界之中,劉邦差點當場噴出來。
“什麼,這些倭國人竟然把自己的行軍路線都公告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