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怎麼可能會忘記?
他忙道:
“父皇要說的是術,還是勢?”
扶蘇並沒有提“法”。
法,主要還是針對老百姓的。
大明的老百姓有問題嗎?很顯然,沒有。
所以肯定和“法”字無關。
要麼就是控製臣子的“術”,要麼就是引領天下的“勢”。
在這兩個字上出問題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秦始皇嗯了一聲,道:
“會排除一個錯誤答案,也算不錯了。”
“朱翊鈞的問題,是‘勢’出了問題。”
“天下大勢?”扶蘇立刻追問。
秦始皇淡淡道:
“對一個國家來說,法、術、勢三個字從來都不是分開的,而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
“在正常的情況下,無論是百姓、官員還是皇帝,自然都希望國家越來越強盛。”
“那麼這個國家的大勢就是想要變得更強,更好。”
“高拱、張居正兩任首輔的改革,其實就是利用法和術,將大明的國勢引領去這個方向。”
“然而朱翊鈞的所作所為已經破壞了這個國勢,國勢既然崩壞,那麼帝王的‘術’再怎麼精通也無法控製臣子了。”
“權術無法控製臣子,臣子的分裂、內鬥、黨爭就是理所當然。”
“當國勢和權術都崩潰了,最基層的法還能執行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扶蘇聽著聽著,心中突然靈光一閃。
“父皇,兒臣明白了。”
“大明國勢先崩壞,接下來就是和‘術’有關的官員階級崩潰,最後到‘法’相關的老百姓崩潰。”
老百姓崩潰之後會發生什麼?
扶蘇早在第一部盤點視頻,看到陳勝吳廣喊出那句口號之後就完全明白了。
扶蘇繼續道:
“您斷言大明即將亡國,就是因為您知道,‘勢’崩壞之後,‘術’和‘法’的崩壞也是必然。”
“整個大明的崩潰會從朱翊鈞這個皇帝傳導到官員階級,最後傳導到天下所有老百姓身上。”
“然後,大明就亡了!”
秦始皇嗯了一聲,道:
“這個過程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大明兩百年王朝的底蘊必然會積攢許多人的忠心,積攢天下萬民對大明的希望。”
“但這個過程也不會太長,運氣好的話,三四十年吧。運氣不好,那朱翊鈞就是亡國之君了。”
“哦,好像之前金幕哪裡提到過他不是亡國之君?那他運氣其實還是不錯的。”
扶蘇好奇問道:
“難道就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難道不管誰坐在皇位上,都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大明亡國?”
秦始皇哈哈地笑了起來。
“怎麼可能?天下大勢是什麼?是天下人的人心所向。”
“隻要能改變天下人的人心,自然也就可以改變天下大勢了。”
扶蘇不由啞然。
父皇這話,說了等於沒說。
扶蘇雖然還不是皇帝,但他作為太子也好些年了,管的人也不少。
他深知,管一個人很容易,但改變一個人的人心,很難很難!
更何況,是天下千千萬萬的人心?
更何況,是要把天下千千萬萬的人心,從“大明亡了”改變到“大明強了”。
秦始皇顯然能看出扶蘇的心思,又是一笑。
今日秦始皇似乎頗為開心,露出笑容的時間很多。
“扶蘇啊,你要知道,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明君。”
“如果是朕、劉徹、李世民或者朱元璋,任意一人穿越到朱翊鈞的身上。”
“大明這點問題,無非就是癬疥之疾罷了!”
扶蘇啞然。
合著您說了半天,至少也是千古大帝才行唄?
不過想想也對。
朱翊鈞弄的這個爛攤子,可是把大明都活生生地搞到要滅亡了!
就這種情況,一般的開國皇帝還真不一定救得回來。
原因也很簡單,破壞永遠比建設更容易。
開國皇帝們往往都是在王朝的廢墟之中崛起的,他們建立的王朝,屬於是剛出娘胎的新生兒。
但朱翊鈞治下的大明,相當於一個纏綿病榻多年的垂垂老朽。
從娘胎裡接生一個新生兒,隻要具備一定水平,這事不難。
但想讓一個病重垂死的老頭痊愈如故,就算是多年的老中醫,這事也幾乎不可能完成。
隻有千古大帝這種改天換地級彆的怪物,才能逆天改命!
扶蘇吐出一口氣,笑道:
“兒臣確實不需要救回大明,兒臣隻需要讓大秦安安穩穩地發展下去,就足夠了。”
秦始皇看了一眼扶蘇,微笑不語。
孩子啊,你真以為“安穩發展”這四個字,對一個皇帝來說很簡單嗎?
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朱常洛戴著太子冠冕,正在上課。
正是隆冬時節,朱常洛雖然穿著厚厚的衣服,但在四麵透風的大殿,依舊被凍得瑟瑟發抖,和個孫子一樣。
負責給朱常洛講課的翰林學士見狀大怒,朝著旁邊侍立的太監們怒吼。
“此乃大明太子殿下,爾等閹奴竟然不生火給太子取暖?”
“難道爾等真以為在宮中有鄭氏的庇護,天下群臣就奈何不了爾等閹奴不成?”
在這名翰林學士的怒斥下,太監們這才不情不願地給大殿中的爐子生火,總算是有了幾分暖氣。
翰林學士給朱常洛授課完畢,對著朱常洛鄭重一禮。
“殿下的遭遇,臣子們都看在眼裡。”
“請殿下放心,隻要大明還有一絲正氣在,所有大明臣子都永遠是您最堅實的後盾!”
朱常洛熱淚盈眶,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朱常洛雖然已經成為太子,但把持了整個後宮的鄭貴妃卻依舊想方設法地迫害朱常洛和其母恭妃。】
【這也導致朱常洛的性格變得無比懦弱、膽小。】
【最終在鄭貴妃的迫害下,恭妃雙目失明,病重垂死。】
朱常洛得知消息,急忙趕赴恭妃所在的冷宮。
“母妃,母妃!”
“快來人,快開門啊!”
然而,恭妃所在的宮殿,卻從外麵掛上了一把大鎖。
外麵的鎖不開,裡麵怎麼能開門呢?
此刻的朱常洛,終於奮起膽氣。
“來人啊,給本宮把這個鎖砸了!”
砰砰砰,大鎖被砸開了。
朱常洛快步而入,來到了床榻上的恭妃麵前。
“娘!”
恭妃已經看不到了,她麵容憔悴,緊緊地握住朱常洛的手。
“孩子,我的孩子!”
朱常洛正想說些什麼,恭妃猛然用力,將他的頭顱拉近,在他耳旁輕聲開口。
“鄭氏有人在此。”
朱常洛身體一震,所有的話都說不出來。
他流著眼淚,握著恭妃的手,看著自己的娘親漸漸斷絕了最後一口氣,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名苦命的女子,她雖然給朱翊鈞生下了皇太子,但在朱常洛生下來之後就沒有享過一天的福。
有的隻是擔驚受怕,和來自鄭貴妃永無止境的迫害。
終於,她死了。
對她而言,死亡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朱翊鈞對待朝政,對待皇太子,肆意征收礦稅,隻知道奢靡享樂的事實擺在所有大明臣子的眼前。】
【許多原本忠於大明的臣子,對這個大明皇帝徹底失望了。】
【一部分人想要另尋他法,用自己的方式拯救大明。】
【另外一部分人則嗅到了機會來臨的氣息,開始暗中組建自己的勢力,以備不時之需。】
【各種亂象,猶如雨後春筍般在大明出現。】
【萬曆三十二年,無錫。】
畫麵中,出現了一所書院。
在許多官員、士紳和讀書人的慶賀聲中,一名五十多歲的男子含笑走了上去。
【顧憲成】。
在眾人翹首以盼中,顧憲成將牌匾上的布揭了下來,露出了上麵的四個字。
【東林書院】。
顧憲成表情嚴肅,對著麵前的眾人拱了拱手,沉聲開口:
“諸位,顧某不才,也曾經在朝為官。”
“但當今朝堂,某些人……嗬嗬,不提也罷。”
“今日,顧某和幾位同仁在此,得知縣大人和諸位善人的資助,共同創立東林書院。”
話音落下,便是一陣如雷的掌聲。
顧憲成等掌聲平息之後,繼續道:
“顧某從小讀聖人之書,這輩子人生起伏,頗有一些心得,和諸位分享。”
他清了清嗓子,開口道:
“官輦轂,誌不在君父;官封疆,誌不在民生;居水邊林下,誌不在世道;君子無取焉。”
“以此,和諸位共勉!”
頓時,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這一年,顧憲成聯合顧允成、高攀龍、安希範、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發起“東林大會”,製定《東林公約》,開創東林書院。】
【這八人,也被稱為“東林八君子”。】
【東林書院效仿戰國時代的稷下學宮,既教授知識,又抨擊時事。】
【一時間,東林書院名震天下,無數朝堂鬥爭失敗的官員,對現狀不滿的有誌之士,渴望用才學改變世間不公的讀書士子雲集此地。】
【在明末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東林黨”,正式登上了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