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黨在剛剛建立的時候,由於多為在朝堂不得誌之人,勢力頗為弱小。】
【但隨著他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朝廷之中也有許多人加入其中。】
【此時的大明朝廷之中,除去新生的東林黨外,還有浙黨、楚黨、齊黨、晉黨……】
【各種以地域、姻親、利益關係而誕生的黨派盤根錯節,相互攻訐。】
【臣子之間不再以國家利益為重,而是“非我一黨其心必異”,竭儘全力庇護和幫助自家黨派成員,不惜一切代價打壓其他黨派的成員。】
朱翊鈞坐在禦書房之中,嗬嗬地冷笑起來。
“好,亂起來好啊。”
“這些個混賬東西,以前不是喜歡團結一致的反對朕嗎?”
“朕現在就在宮裡看著你們狗咬狗,看你們將來還有沒有時間找朕的麻煩,哈哈哈!”
朱翊鈞笑了片刻,順手拿起一份奏折。
奏折上的內容顯露在金幕畫麵之中。
“……皇子朱常洵,已獲封福王數年,理當就藩。還請陛下下旨,著福王殿下早日就藩。”
朱翊鈞的臉色頓時一下子就變得陰冷了下去。
“混賬!這些該死的家夥,就不能給朕一點點開心的時間嗎?”
“朕已經讓常洵把太子的位置讓出來了,隻不過是讓常洵在京師陪一陪朕,這都要被他們置喙嗎?”
朱翊鈞怒氣衝衝地提起朱筆,在上麵批示。
“混賬之言,離間朕父子感情,著錦衣衛調查!”
【朱翊鈞或許忘了一點,那就是逆反心理並非他獨享,而是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
【當朱翊鈞對臣子們進行了多年的無視和壓製後,臣子們也同樣會抓住任何一個機會進行反擊。】
【福王朱常洵獲得冊封卻遲遲不就藩,太子朱常洛在皇宮內處境艱難,這又一次引起了文官集團的擔憂。】
【朱常洵脾氣性格酷似朱翊鈞,這正是文官集團的死穴,沒有人希望下一個皇帝還和朱翊鈞一樣。】
畫麵中,一名太監正在稟報:
“陛下,去年的礦稅……”
朱翊鈞打斷了太監的話。
“去年礦稅所有剩餘的銀兩,全部賜予福王。”
“啊?”太監愣了一下,很快領命。
想了想,太監又道:
“福王府建造已經花費了二十萬兩,將近其他藩王預算十倍,是否需要控製?”
朱翊鈞擺了擺手,道:
“二十萬兩算什麼?給朕好好的造,不管多少錢,一定要造得讓福王滿意!”
【最終,福王朱常洵在洛陽的藩王府邸總造價達到了二十七萬兩白銀,超出了其他所有皇子藩王府邸造價總和的三倍還多。】
【不僅如此,朱常洵大婚的花費為三十萬兩白銀,同樣遠超太子朱常洛。】
【隨著時間一年年過去,在萬曆四十年,群臣對福王朱常洵遲遲不就藩的忍耐也到了極限。】
畫麵中,此時的大明首輔葉向高對著朱翊鈞沉聲道:
“陛下,還請讓福王儘早就藩,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朱翊鈞擺了擺手。
“好,等明年春天就讓常洵就藩。”
【然而,到了萬曆四十一年夏天,朱常洵依舊沒有就藩,這引起了朝堂群臣更大的不滿。】
葉向高有些憤怒地站在朱翊鈞的麵前,開口道:
“若陛下執意不讓福王就藩,那老臣隻能乞骸骨告老,免受無數同僚詰難。”
說完,葉向高直接把辭職的奏折高高舉起。
朱翊鈞陷入默然。
登基四十年,朱翊鈞如今已經是一個五十歲的老者了。
他似乎也開始失去了一些叛逆的心思,緩緩地歎了一口氣。
“朕會和鄭貴妃商量一下。”
葉向高皺了皺眉,心中頗為不滿。
堂堂皇帝讓皇子就藩,怎麼還需要詢問一個妃子?
但葉向高也知道,鄭貴妃受寵多年,又是福王的親生母親,在後宮勢力龐大,確實難以得罪。
“請陛下早日決斷,內閣會立刻擬旨。”
朱翊鈞去找到了鄭貴妃。
將近四十歲的鄭貴妃依舊顯得頗為嫵媚端莊,聞言不由皺起眉頭,道:
“陛下,不是說好讓常洵孩兒能一直陪伴妾身的嘛。”
麵對鄭貴妃的撒嬌耍賴,朱翊鈞歎了一口氣。
“已經十一年了,時間夠久了。”
“也該去就藩了,再鬨下去,朕也壓不住那些大臣了。”
鄭貴妃忙道:
“陛下,您可是大明的主宰,這天底下哪裡有您辦不到的事情?”
朱翊鈞哼了一聲,突然想起了今天在禦書房看到的奏折。
那是一封曆數過去十年來,在大明各地因為礦稅而爆發的大小起義。
萬曆朝北方起義示意圖
萬曆朝南方起義示意圖
這些起義規模有大有小,大的往往能波及一個行省,小的也能影響至少一縣、一府之地。
【朱翊鈞突然發現,自己征收了這麼多年的礦稅,是真的讓大明變得遍地烽火了。】
【而礦稅隻有兩個受益者,一個是朱翊鈞本人,另外一個就是福王朱常洵。】
朱翊鈞看著麵前的鄭貴妃,緩緩道:
“這些年,為了補償朱常洵,朕已經做了很多對不起天下人、對不起常洛的事情了。”
“愛妃,朕知道你心裡不滿意,但常洛確實比常洵更適合繼承大統,也更被天下群臣喜愛。”
“你,不要鬨了。”
鄭貴妃聞言,俏臉頓時變得無比蒼白。
這位被朱翊鈞寵愛了幾十年的貴妃,她的心中有什麼東西砰一下破碎了。
過了片刻,鄭貴妃咬著牙,開口道:
“陛下,要讓常洵去就藩也行,妾身有幾個條件。”
“朝廷這邊至少要賜田地四萬頃給常洵,也好讓他將來能有點田產!”
朱翊鈞想了想,答應下來。
“朕會讓內閣商議此事。”
內閣接到朱翊鈞的旨意,直接炸鍋了。
葉向高一拍桌子,勃然大怒。
“簡直胡鬨!”
“如今全國土地隻有五百萬頃,一次將四萬頃劃撥給福王,朝廷就直接損失了整個天下百分之一的土地,這怎麼行?”
定了定神,葉向高咬牙道:
“兩萬頃,絕對不能再多了!”
【但緊接著,鄭貴妃又提出了更多的條件。】
一,籍沒張居正的財業,尚存官的撥歸福王府。
二,從揚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種雜稅撥歸福王府。
三,四川鹽井的四成收益劃歸福府。
四,請淮鹽一千三百引。
對此,朱翊鈞也是一概答應。
【就在眾人都覺得鄭貴妃應該滿意的時候,這位貴妃竟然又提出了一項要求。】
鄭貴妃對著朱翊鈞道:
“陛下,明年就是太後大壽了。”
“常洵可是太後的孫兒,就讓常洵先等到太後大壽之後,再起身就藩,也顯得常洵的一片孝心。”
朱翊鈞啞然片刻,麵對鄭貴妃的撒嬌,還是答應下來。
這下子,文官們的反應更加的激烈了。
葉向高看著麵前由司禮監送來的,宣布朱常洵明年大壽之後才就藩的奏折,表情非常平靜地將這奏折推了回去。
“去告訴司禮監諸位公公和陛下,這封奏折,內閣封還了。”
太監大吃一驚。
“葉閣老,你……”
葉向高麵無表情地開口。
“你耳聾了?回去告訴司禮監和陛下,內閣封還這份旨意,不會對外頒發。”
“若是陛下想要頒發,儘管用中旨便是。”
【內閣雖然有封還聖旨的權力,但從內閣製度正式確立起,封還皇帝旨意的次數就少之又少。】
【葉向高極為罕見地動用了這種權力,便是在向朱翊鈞和鄭貴妃傳達大明整個文官集團的態度。】
【這下子,就連深居宮中多年李太後都看不下去了。】
白發蒼蒼的李太後,指著朱翊鈞破口大罵。
“這天下到底是朱家的還是鄭家的?”
“區區一個不是太子的孫兒,對老婦來說有甚麼要緊的?”
“太子常洛你不管,天天去看朱常洵那個癡肥如豬的東西做什麼?”
“讓那個豬孫子馬上滾出京城,老婦不想看到他!”
這番大罵,讓鄭貴妃冷汗淋漓,跪在地上一句話都不敢說。
朱翊鈞也是低著頭,沒有說話。
【然而,即便是李太後發火了,朱翊鈞也依舊對鄭貴妃的話聽信盲從,並沒有讓朱常洵去就藩。】
【李太後一氣之下,很快臥床不起,最終去世。】
【李太後去世之後,朝臣們的忍耐終於到了極限。】
京城,葉府。
葉向高環視一圈在場的幾名大明重臣。
這些重臣,分彆是東林黨、浙黨、齊黨、楚黨、晉黨……
所有大明政壇黨派的當今領袖,全部聚集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