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大明沒開打就要輸?朱元璋痛罵朱棣,低調都不會?(2 / 2)

“去告訴朱翊鈞,如果他不願意答應我的條件,那就讓他的軍隊來吧。”

“大金國可不是沒用的廢物倭國!”

沈陽城中,楊鎬聽完了努爾哈赤提出來的條件,也是目瞪口呆。

“這個努爾哈赤是瘋了嗎?”

“他怎麼敢提出這種條件的?”

楊鎬心知肚明,努爾哈赤提出來的所有條件,大明一個都不可能答應!

大明,天子鎮國門,君王守社稷。

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

嗯,不賠款這條其實值得商榷。

在朝鮮戰爭中,劉綎董一元等人偷偷摸摸地就已經用賠款換和平了。

但是和親割地這種要求,絕對是大明任何一個皇帝都不可能答應的。

楊鎬看著使者,開口道:

“努爾哈赤當真一點商量的餘地都沒有?”

使者苦笑一聲,開口道:

“楊大人,努爾哈赤說完,下官正想和他討價還價一番,就被直接趕出去了。”

“下官覺得,努爾哈赤壓根就是篤定他們一定能贏,一副有恃無恐的態度!”

楊鎬嘴巴張了張,說不出話來。

這個該死的努爾哈赤,對於大明實在是太了解了!

所以努爾哈赤才會擺出這樣的態度。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儘致。

楊鎬默然許久,對著使者道:

“你下去吧。”

等使者下去之後,楊鎬又拿起了麵前桌案上的文書。

這封文書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催促楊鎬快點進軍,滅了後金。

一封文書其實還不算什麼。

楊鎬移動視線。

在桌子上,密密麻麻,擺放著幾十份相同的文書!

楊鎬歎了一口氣,輕聲自語。

“希望這一次,上天還能站在大明這一邊吧。”

【大明此刻國力已經極度虛弱,無法承擔大量明軍在遼東長時間集結的消耗。】

【朱翊鈞命兵部多次催促之下,楊鎬不得已下令召集諸將,準備安排對後金的總攻。】

看到這裡,東漢世界之中,劉秀搖了搖頭。

“沒看頭了。”

鄧禹、耿弇也是同樣的表情。

太子劉莊聞言,不由疑惑。

“父皇,這仗還沒打,您就這麼確定了嗎?”

劉秀嗯了一聲,示意鄧禹來說。

鄧禹笑嗬嗬地開口。

“太子殿下有所不知,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後勤和士氣,然後才是主帥的指揮水平。”

“明軍毫無後勤可言,士氣嘛,這成片的逃兵就足夠說明了。”

“至於主帥,楊鎬早在朝鮮抗倭的時候就已經被證明是一個純粹的庸才了。”

耿弇隨口道:

“就算不說後勤士氣這些,說說更為尋常人所熟知的天時地利人和,大明也是一樣都不占。”

“這大明若是贏了,那得真有天命所歸才行。”

說著,耿弇不由看了劉秀一眼。

劉秀哈哈地笑了起來。

“盤點視頻沒看過嗎?昆陽之戰,朕也是實打實地打贏了,和什麼天降隕石沒有關係。”

“朕那個時候也是有地利跟人和的。”

聽著劉秀的解釋,劉莊明白了過來。

“如果是父皇的話,您會怎麼做?”

劉秀頗為淡定地開口。

“朕不會選擇出兵,而是直接跟後金議和。”

“若是一定要和親才能議和,也不是不行。”

“當然,割地賠款確實是萬萬不行的。”

“啊?”劉莊直接愣住了。

他是真沒想到,自家父皇竟然會選擇……妥協?

劉秀嗬嗬地笑了起來。

“孩子啊,你要明白,明君和昏君之間的區彆,就是明君能看懂眼下國內的形勢,不會胡搞瞎搞。”

“而昏君呢?正好就是相反了。”

說著,劉秀指了指金幕。

“就朱翊鈞現在這個大明,國內政局混亂起義不斷,老百姓民不聊生,邊疆軍備廢弛,他有什麼資格去和後金開戰?”

“但凡清醒一點的皇帝,都知道開戰必敗無疑,那自然就隻能求和。”

“委屈就委屈一點嘛,以華夏王朝的體量,隻要勵精圖治二十年,不,十年便足夠一雪前恥了。”

“畢竟,朱翊鈞麵臨的可不是朕這樣從爛攤子之中重建的新王朝!”

說到這裡,劉秀的臉上也不由露出了感慨的表情。

在劉秀剛剛建立東漢的時候,對於匈奴、鮮卑、西羌等異族,基本上都是以安撫,求和平為主。

是劉秀不想打嗎?

當然不是。

有漢武帝這麼一個閃閃發光的例子在前,哪個皇帝不想封狼居胥?

實在是東漢沒那個能力!

經曆過新朝之亂後,東漢的人口甚至不到西漢末年的一半。

就這樣的國力,東漢怎麼打?

根本就打不了。

隻能休養生息,慢慢地恢複人口。

等過個兩三代年,東漢的人口恢複得差不多了,國力也恢複得差不多了。

到那個時候,還愁收拾不了邊境這些蠻族?

劉秀悠悠地開口。

“彆說是朕了,就是當年高祖皇帝在白登山,不也一樣要忍冒頓單於?”

“在鴻門宴,高祖皇帝不也得陪著笑臉跟項羽談笑風生?”

“韓信若是不能忍胯下之辱,又怎麼可能有將來的成就?”

聽著劉秀這一個個反問,劉莊欲言又止。

劉秀淡淡道:

“朕知道你要說什麼,無非就是大明天子鎮國門,不和親不割地那幾句話嘛。”

“但是孩子啊,你要明白,實力才是說話的根本。”

“你有實力,你當然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可若是沒實力還不認慫,那結果就隻能是被當場打死,懂麼?”

“大明的這幾句話,當然是非常提氣的,但這也斷絕了大明在劣勢時韜光養晦的選擇。”

“是好還是壞,尚在兩說啊。”

劉莊點了點頭,正色道:

“兒臣明白了,多謝父皇的教誨。”

正麵剛,當然很爽,很提氣。

但忍辱負重,韜光養晦,才能真正在麵對強大敵人時,有猥瑣發育,最終獲勝的機會。

大元世界之中,元世祖忽必烈笑了笑,突然開口道:

“大明天子鎮國門君王守社稷,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這些話,應該不是朱元璋說的吧?”

丞相劉秉忠回憶了一下,開口道:

“從之前的盤點視頻來看,大明本來京師是南京,在遷都北京之後才能有‘天子鎮國門’的說法。”

“所以臣覺得,這句話最早應該也是朱棣說出來的。”

忽必烈微微一笑,緩緩道:

“嗯,對。朱元璋的發家史,朕記得在朱允炆那一部盤點視頻之中隱約提到過。”

“以朱元璋的性格,應該是說不出這種話的。”

“嗬嗬,朕在想,此刻在大明世界之中,應該會發生一些很有趣的事情。”

大明世界。

朱元璋大怒,吹胡子瞪眼睛。

“就這種國力還敢主動出擊,是誰給朱翊鈞這個混賬小子的勇氣?”

彆的皇帝能看得出來的事情,朱元璋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論打仗這方麵,朱元璋可是和李世民兩個人排在曆朝曆代皇帝第一檔的存在!

眾人噤若寒蟬,沒有一個敢開口的。

朱高熾啞然片刻,輕聲道:

“孫臣覺得,應該還是那句‘天子鎮國門,君王守社稷……’”

還沒等朱高熾說完,朱元璋就非常氣憤地打斷了。

“蠢材,這是隻有蠢材才能說出來的話!”

“啊?”朱棣愣住了,忍不住提醒道:

“父皇,這應該是您說過的話吧?”

朱元璋冷冷道:

“朕?朕隻是說,不會讓大明重現大宋那樣的恥辱。”

“哼,你們真以為朕不會認慫?”

朱棣趕忙點頭。

“父皇您當然不會認慫啊,您這輩子打了這麼多仗,什麼時候慫過?”

朱元璋差點一腳就踹過去。

“那朕問你,‘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是誰采納的,是誰實施的?”

朱棣表情頓時僵硬。

對啊,怎麼忘記了這件事情呢?

當年朱元璋剛剛從郭子興那邊獨立出來,掌控了一支力量不久。

但卻遭到了朱升的反對。

當時朱升就說了九個字。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朱元璋采納了。

朱元璋說了,我是小明王的屬下,我不稱帝,更不稱王,我隻聽小明王的領導。

徐壽輝稱帝了,朱元璋派人去恭喜。

陳友諒稱帝了,朱元璋也派人去恭喜。

張士誠稱帝了,朱元璋還派人去恭喜。

元末諸侯之中,朱元璋是最晚稱王,也是最晚稱帝的。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他永遠都不會成為出頭鳥。

元朝看到誰稱帝就調兵去揍誰,其他諸侯看到誰稱帝也會在心中多忌憚誰幾分。

朱元璋最低調,他被元朝打的次數幾乎沒有。

在他默默發育的時候,其他諸侯也基本上不和他發生什麼衝突。

就這樣過了幾年,元朝和各路諸侯突然回過神來。

不是,這個朱元璋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強了?

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強大到不管怎麼韜光養晦,彆人也必須要將他當成勁敵的地步了。

朱元璋見狀,嗬嗬一笑。

各位,我不裝啦!

然後,朱元璋劈裡啪啦一通乾,掃平諸侯統一江南,然後北伐一統天下。

朱元璋看著無言以對的朱棣,惱怒地問道:

“朕當年起兵的時候,要是滿腦子都像你還有你這些後世蠢才子孫一樣,除了正麵硬剛還是正麵硬剛,那朕早就已經死了八百次了,哪裡還有什麼大明的存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