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宋國將軍不是彆人,正是嶽飛的頂頭上司王彥!
麵對王彥的喝斥,嶽飛表情頓時變得尷尬。
“王將軍,你怎麼來了?”
王彥冷冷地開口道:
“我怎麼不來?”
“你嶽飛是一個沒腦子的東西,但本將軍可不會坐視大宋兩千熱血男兒跟著你去送死!”
王彥在得知嶽飛擅自率部離開營地出戰的消息之後,先是暴跳如雷破口大罵了一番,但緊接著就立刻集結了營地之中剩餘的五千多兵馬,追著嶽飛的蹤跡而來。
當王彥抵達的時候,嶽飛剛好不敵金國主力,撤離了戰場。
跟上來的王彥撞上了追擊的金軍,莫名其妙地打了一場小規模的戰鬥。
由於雙方都無心戀戰,短暫打了一通之後就各自撤退。
撤退之後的王彥四處尋找嶽飛所部的蹤跡,好不容易打聽到了嶽飛正在進攻新鄉縣城,於是又急急忙忙地趁夜趕了過來。
當王彥即將抵達的時候,正好撞上了中伏從新鄉縣城撤退的金軍。
王彥雖然不知道怎麼一回事,但看到這種情況肯定是不會錯過痛打落水狗機會的。
於是便有了剛剛的那副情形。
嶽飛並不知道具體的情況,但看到王彥帶著麾下兵馬在黑夜中抵達此地,心中自然也有所猜測,明白了七七八八。
他低下頭,有些不好意思地開口道:
“是末將錯怪王將軍了。”
若是王彥當真膽小畏戰,那他就不可能會在此時此刻出現於此地。
王彥深吸一口氣,冷冷地開口道:
“先回新鄉縣城休整,有什麼事情,明天再說吧。”
翌日清晨。
王彥坐在縣衙中原本屬於縣令的那個位置,對著嶽飛破口大罵。
“你知不知道你擅自出擊會害死你所有部下?”
“若是大宋所有將軍都像你一樣肆意妄為不聽命令,那大宋還怎麼和金國對抗?”
“老子手下總共就七千人,你要老子帶著這點人馬去和金國主力決戰?”
“你嶽飛想死就給老子去死,但彆害了老子和這七千熱血男兒的性命!”
嶽飛滿臉羞慚,坐立不安,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王彥正打算再說些什麼,一名宋軍軍官突然衝了進來,表情凝重地開口道:
“不好了將軍,城外來了大批金軍!”
“什麼?”王彥猛然站了起來。
“快,去看看!”
鏡頭一轉,在新鄉縣城之外,浩浩蕩蕩的金軍猶如潮水般,從東南方向湧來。
嶽飛站在王彥身後注視著這一幕,臉上不由露出了震驚的表情。
“這麼多人?”
此刻單單是視線之中的金軍,數量至少就在一萬以上!
又有斥候急速傳來情報。
“城東發現另外一支金軍,數量在五千左右。”
“將軍,城北有大約七千金軍正在趕來!”
嶽飛聽得頭皮發麻。
三路金軍加起來,數量就已經超過了兩萬人!
這金國人都是從哪裡冒出來的,一下子這麼多?
他們的行動速度怎麼這麼快?
王彥深吸一口氣,目光閃爍,心中急速思考對策。
片刻後,他下定決心,沉聲開口道:
“一定是金軍主力前來圍剿我們了,我們不能死守縣城,不然就是坐以待斃。”
“立刻傳令下去,全軍撤退,用最快的速度躲回太行山中!”
到了這種時候,嶽飛自然也不會再去違抗王彥的軍令。
七千多宋軍急急忙忙地撤離了新鄉縣城,朝著西邊視線儘頭的太行山脈而去。
隻要進入了群山之中,金軍的數量優勢就會被極大地削弱。
宋軍駐紮在太行山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對那裡足夠熟悉,能擁有地理優勢。
到那時,宋軍不但足以自保,甚至還有希望對金軍發動反擊!
然而,宋軍才剛剛出城沒有多久,地麵就開始傳來震動。
嶽飛抬頭朝著震動傳來的方向看去,瞳孔頓時一縮。
一支數量驚人的金軍騎兵,猶如黑色潮水,從南方急速蔓延而至。
在金軍的最前方,是數百名高頭大馬,渾身上下披掛黑色重甲,就連臉上都戴著鐵製麵具的重騎兵。
“鐵浮屠!”
嶽飛身邊,王貴失聲開口,滿臉震撼。
鐵浮屠,金軍最強悍的重甲騎兵力量,是真正的王牌部隊。
即便是之前宗澤一路南進幾乎迫近到汴京城外,也沒有見過鐵浮屠的蹤影。
但今天,鐵浮屠卻出現在了這裡,出現在了小小的新鄉縣城之外!
怎麼會這樣?
嶽飛心中充滿了震驚和不敢置信。
但鐵浮屠可不會等人。
他們以極快的速度狂飆而至,衝入了正在撤退的宋軍之中。
瞬間,血肉飛濺。
宋軍的慘叫聲不絕於耳。
鐵浮屠所到之處,宋軍完全無法抵抗,被硬生生地踏出了一條死亡之路,從中間切成了兩段。
大隊的金軍騎兵隨後而至,對著陷入混亂的宋軍展開了無情殺戮。
不多時,另外三路金軍也從新鄉縣城方向追了過來,將宋軍團團包圍。
一場極為慘烈的剿殺,就在此地上演。
“逃,快逃!”
“不要管我們,跑啊,能跑一個是一個!”
宋軍已經徹底崩潰了,再無任何抵抗之力。
嶽飛帶著王貴劉慶等人,拚儘渾身解數終於殺出一條血路,頭也不回地沒入了太行山脈鬱鬱蔥蔥的密林之中。
在他們的身後,無數宋軍的屍體橫七豎八地倒在戰場上。
金軍的歡呼聲,驚天動地。
在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完顏宗望、完顏宗翰以及少年兀術出現在鏡頭之中。
完顏宗望看著遍地的宋軍屍體,臉上並無多少笑意,反而微微皺眉。
“就這點宋軍啊,嘖。”
“還以為最起碼也得有兩三萬人呢。”
“哼,白費我出動了鐵浮屠。”
完顏宗翰臉上也有些疑惑。
“這支宋軍看起來不過七八千人,是誰給他們的勇氣來堵截我們的?”
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麾下的金軍主力可是足足有十萬人之多!
看著麵前幾千宋軍屍體,兩名金軍主將都陷入了疑惑之中。
兀術心中一動,開口道:
“會不會是這支宋軍的主將比較熱血,知道他的皇帝陛下被我們押送,所以就不管不顧地衝上來了?”
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聞言不由啞然,但又覺得這似乎就是最合理的解釋了。
完顏宗望呼出一口氣,緩緩道:
“宋國人絕大部分都是趙構那種膽小如鼠的廢物,不過這麼多宋人裡出一兩個敢打敢拚的倒也不奇怪。”
完顏宗翰笑嗬嗬地開口道:
“這其實是好事。像之前的宗澤不就被我們打殘了?現在我們又殲滅了這支不明來路的宋軍。”
“宋國之中有膽識的人終究是少數,我們殺得越多,他們的抵抗就會越弱。”
完顏宗望聞言也露出笑容,道:
“好了,既然事情都已經結束,那咱們就繼續北上吧。”
金軍大隊主力很快離開了戰場,隻留下數千具宋軍的屍體,靜靜地躺在這片大地之上。
【衛州新鄉之戰,並非嶽飛從軍以來遭遇的第一場失敗,但卻是他記憶中最慘痛的失敗。】
【這一戰中,嶽飛因為個人的衝動輕敵冒進,雖然連續擊敗兩支金軍,卻引來了金軍主力的圍剿,導致衛州境內駐紮的八千宋軍全軍覆沒。】
【此戰中,嶽飛和王彥兩位抗金名將都得以逃出生天,但也因此而埋下了兩人長久不合的伏筆。】
【嶽飛後來雖登門親自向王彥請罪,但王彥心痛八千將士之死,終究無法原諒嶽飛。】
【於是嶽飛隻能離開河北,選擇渡河南下,去開封投奔他在衛南之戰中的老大帥,時任開封府尹的宗澤。】
看到這裡,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搖了搖頭。
“這個嶽飛,還是太年輕了。”
扶蘇也點頭道:
“是啊是啊,不遵守軍令擅自出戰,還導致了一場敗局,若是在大秦的話應該已經人頭落地了。”
以法家思想治國的大秦,對這方麵是特彆看重的。
不聽軍令,那絕對不行!
秦始皇笑了笑,悠然開口。
“朕覺得,大宋才是最需要法家思想治國的。”
“這些士大夫還是太過散漫了,隻會養出驕惰,根本就沒有辦法讓一個國家保持強盛。”
“嗯……看了這麼多部視頻,也就隻有大唐和大漢比較能入朕的眼。”
“哦,大明也還不錯。”
扶蘇心中一動。
這三個王朝,不就是千古四帝之中其他三位所在的王朝嗎?
果然,王朝和皇帝之間也是可以相互影響的。
一個奮發有為的王朝才能誕生千古大帝級彆的明君,而千古大帝們又會反過來影響自己的王朝氣質,變得更加強悍。
至於大秦,呃……
由於曆史上大秦僅僅持續了兩代就滅亡了,秦始皇應該是唯一一個沒有辦法探究怎麼影響自家王朝的千古大帝。
嗯,好在有了金幕的幫助,大秦不可能再像之前一樣,二世而亡了。
大秦未來的精神麵貌會是什麼樣子的,會怎麼樣被後世史書所記載呢?
扶蘇抬頭看天,悠然神往。
西漢世界之中,漢武帝哈哈地笑了起來。
“這個嶽飛,倒是真有點意思。”
說話間,漢武帝有意無意地看了一眼霍去病。
站在漢武帝身後的金日磾若有所思。
或許,漢武帝在嶽飛的身上看到了霍去病的影子。
霍去病第一次跟隨衛青出征,本來獲得的任務是帶著八百騎兵在大軍附近進行警戒和偵查。
結果霍去病抓了幾個俘虜,探明了匈奴大營所在方向,然後就直接帶著八百騎兵去端了匈奴人的老巢。
這一戰確實是取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也確實打出了霍去病冠軍侯的威名。
但仔細一想就會發現,霍去病這其實就是擅自出擊,不聽軍命。
你一個警戒斥候部隊,居然不警戒不偵查,反而跑去對敵軍發動進攻。
這要是撲了個空,匈奴人主力剛好又從霍去病負責的這個方向來襲擊漢軍主力,那漢軍主力恐怕就要吃到一場大敗仗了。
故而衛青看到凱旋而歸的霍去病時,一方麵是如釋重負之後的開心,另外一方麵也狠狠地把霍去病給收拾了一頓。
不過霍去病和嶽飛還是有兩個很大的不同點。
首先,就是霍去病打贏了!
在這個世界上,人們往往隻看結果,過程並沒有那麼被重視。
都凱旋而歸了,誰還會去苛責這位少年有為的霍將軍呢?
其次,霍去病上麵有人。
霍去病的大姨衛子夫可是大漢皇後,表哥劉據是大漢太子,大姨父劉徹更是大漢皇帝!
劉徹看到這個十八歲的侄子如此爭氣,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去追究霍去病擅自出戰的責任?
最後,兩人相處的時代不同。
霍去病所在的時代,是一個三代皇帝(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休養生息,憋了幾十年的勁準備向匈奴複仇的王朝。
而嶽飛所在的時代,是一個三代昏君(宋徽宗、宋欽宗、趙構)隨意敗家,政治混亂,軍備廢弛的王朝。
兩個王朝之間天然就存在著差距,這種差距是全方位的,是涉及到士兵、裝備、民心等等各個角落的。
而且,金國同樣也是比匈奴要更加強大的王朝。
金日磾暗暗點頭。
從這個角度來說,嶽飛雖然失敗,但也並非全都是他個人的錯。
整個大宋,其實都是要為這場靖康之變負責,並吞下失敗苦果的。
金日磾不由想起一句話。
英雄,乃順應時勢而生!
霍去病便是如此。
嶽飛……
也不知道大宋接下來的局勢走向如何。
希望嶽飛能越來越好吧。
等等,我為什麼要這麼支持嶽飛?
金日磾心中先是疑惑,隨後又展開眉頭。
或許是因為,我已經真正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大漢人,一個華夏文明的子孫了吧。
東漢世界中,坐在皇位上的劉秀看著嶽飛蕭瑟南下的背影,感慨萬千。
“這個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啊。”
太子劉莊坐在一旁,頗有些好奇。
“父皇似乎並不怎麼想怪罪嶽飛的擅自出戰?”
劉秀哈哈一笑,道:
“人嘛,有點性格脾氣很正常,朕早就習慣了。”
劉秀麾下的雲台二十八將中,一點都不缺少不聽命令擅自行事的刺頭。
大名鼎鼎的吳漢,當年劉秀討平關中,留吳漢鎮守關中防備隴西的隗囂,並叮囑他:
“關中現在缺少糧食,如果繼續集結大軍隻會讓士卒缺糧逃亡。你應該將大部分士兵遣散回家種地,留少量精兵抵擋隗囂便是。”
吳漢口頭上答應,等劉秀走了之後卻沒有裁撤一兵一卒。
結果事情就如劉秀預測的一般,漢軍大量逃亡,隗囂來襲,吳漢最終戰敗。
後來,在征討成都戰役中,吳漢也不聽劉秀的建議,一度被謝豐擊敗。
攻克成都之後,吳漢為了泄憤又把公孫述和延岑族滅,還對成都進行屠城。
此舉完全違背了劉秀以仁德定天下的方針,氣得劉秀發詔書大罵吳漢和副將劉尚兩人,違背了“吊民伐罪”的宗旨。
但即便如此,吳漢依舊以功臣的身份安享晚年,劉秀還在吳漢病危時親自前往探望,突出一個君臣和諧。
除了吳漢之外,眼下就在場的鄧禹也值得一說。
當年鄧禹受劉秀之命從河東郡渡河,進入關中地帶,準備消滅盤踞關中的赤眉軍。
劉秀派人傳旨給鄧禹,告訴鄧禹赤眉軍在關中荼毒無數,百姓無不翹首以盼大漢兵馬到來,讓鄧禹直取長安,必定得勝。
但鄧禹不聽。
鄧禹覺得現在去長安和赤眉軍硬碰硬,並沒有獲勝的把握,於是他轉頭北上,把上郡那一帶的陝北地區都打下來。
結果鄧禹在前麵打仗呢,他留在後麵防守退路的馮愔居然造反了。
鄧禹無奈之下,又派人回來稟報劉秀求助。
劉秀利用反間計,收買黃防除掉了馮愔,總算是讓鄧禹重新有了後路。
然後鄧禹這才領兵南下,去關中和赤眉軍大戰。
結果,屢戰屢敗!
劉秀看不下去了,派人去詔告鄧禹,說赤眉軍幾乎要把關中都吃光了,你趕緊帶兵撤回來就行。
隻要你一撤軍,本來就餓肚子的赤眉軍沒了外敵,朕隨隨便便拿一根木棍當武器都能打敗赤眉軍。
然而,鄧禹還是不聽!
鄧禹也是要臉的,之前馮愔的背叛就已經夠丟臉了,他也想掙回麵子啊。
於是鄧禹繼續和赤眉軍決戰。
赤眉軍這邊的口號很簡單,現在關中沒糧了,打贏了漢軍還可以搶奪漢軍的糧食,你們看著辦。
於是餓紅眼的赤眉軍直接狂暴,在決戰中把鄧禹還有前來支援的另外一位東漢大將馮異一起打了個稀碎。
這一戰鄧禹可說是慘敗,當他逃回宜陽的時候,身邊隻剩下二十四名親衛。
一次征討關中,兩次抗命,附贈一場超級慘敗。
換做彆的皇帝,鄧禹怎麼也得死上三次了吧?
就算不死,今後也不可能再讓你領兵,成為大漢的核心層了吧?
但劉秀就不一樣了。
鄧禹現在還好端端地坐在這裡,還是東漢最核心的重臣,足以說明一切。
所以劉秀說“習慣了”,那是一點都沒說錯。
劉秀感慨道:
“失敗其實真沒有什麼,世人都說朕有天命在身,金幕還打趣說朕是什麼位麵之子。”
“嗬嗬,誰家的位麵之子剛剛起兵就死了二哥和兩個親姊妹,然後又死了親大哥,再被百倍於己新朝軍隊包圍在昆陽?”
“朕從來都不是什麼位麵之子,朕隻是從一次次的失敗中掙紮求活,最後磨煉出來,守得雲開見月明罷了。”
說到這裡,劉秀看著金幕中黯然南下的嶽飛,平靜道:
“嶽飛的心情,朕懂。”
“他沒經曆過的失敗,朕,經曆過。”
“失敗,是每一個英雄豪傑成功路上必須要邁過的門檻。”
“嶽飛忠心報國,是大宋這個時代少有的熱血華夏男人,朕希望他能邁過這道門檻。”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南下投奔老上司的嶽飛並不知道,宗澤此刻的日子也很不好過。】
【隨著李綱的罷相,宗澤麵臨著來自黃潛善、汪伯彥等主和派政敵的巨大壓力。】
鏡頭轉到了開封府衙之中。
宗澤坐在大堂上,緊張地處理著政務。
在來到這座被金人荼毒了幾個月,死亡了幾十萬軍民的都城就任之後,宗澤就緊張地投入了各項工作之中。
賑濟難民,征召軍隊,重建城池……
各種工作千頭萬緒,許多都需要他這個開封府尹親自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