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朝代從根子上就有問題,不愧是得國不正的篡位朝代!”
楊勇聞言,表情不由變得有些微妙。
大隋……好像也是隋文帝口中的篡位、得國不正王朝啊。
隋文帝也從楊勇的反應中回過神來,一時間有些尷尬。
咳嗽一聲後,隋文帝轉移了話題。
“所以說,河北中原這些地方是絕對不能放棄的,隻要放棄了,就不可能再擁有爭霸天下的本錢了!”
這個話題轉移得非常生硬,但大隋群臣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開口附和,熱烈討論。
“陛下說的太對了,河北中原都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而且還是絕佳的農耕地。”
“任何人沒有河北、中原等地的資源、人口,都很難平定整個天下。”
得中原者得天下,那可不是什麼曆史規律就能解釋的。
事實就是,農耕時代,中原地區就是最適合作為爭霸天下的超級底牌,就是能讓擁有中原的諸侯比其他地方的諸侯更強。
更強的諸侯,當然就更有希望統一天下!
當初北周和北齊爭鋒,占據關中的北周其實論資源也是遠遠不如北齊的,所以才會長時間被北齊壓製。
隻不過高歡的這些後代實在是太過敗家了,各種騷操作層出不窮。
不然的話,擁有整個現代山河四省的北齊,真的沒有任何失敗的道理。
哪怕兩邊的統治者都是同一水平,北齊也能輕鬆吊打北周,一統天下!
楊勇想到這裡,心中情緒複雜。
一方麵他很慶幸,自己是位於北周這邊的最終勝利者。
另外一方麵他也替大宋感到悲哀。
堂堂華夏王朝,竟然屈辱到這種地步!
楊勇突然意識到肩膀上的責任。
作為大隋的皇太子,楊勇將來也是大隋皇帝。
若是當不好這個皇帝,那楊勇自己治下的子民也會遭受到大宋子民這樣的苦難。
有些東西,在書上看到,其實並不怎麼讓人觸動。
可從巨大的金幕中看到那些江南的大宋子民被金軍不斷地屠戮時,楊勇心中的震撼之情難以言喻。
堂堂華夏五千年文明,它的子民應該是驕傲自豪的,是幸福生活的。
絕對不該是金幕之中的大宋子民這般,被淩辱、被屠戮!
楊勇握緊拳頭。
我將來治下的大隋,絕對絕對不能成為大宋這種樣子!
大元世界。
忽必烈緩緩搖頭。
“大宋出了趙構這個皇帝,竟然還能再苟延殘喘百多年,不得不說也是一個奇跡了。”
在場的大元群臣,也都對金幕之中的趙構非常痛恨。
對,痛恨。
漢人自不必說,隻要是個漢人就沒有人喜歡趙構。
蒙古大臣也同樣如此。
草原上的雄鷹,佩服的是真正強悍的男子漢。
趙構?
甚至還不如太監呢。
太監起碼是沒了那東西,不算真正的男人了。
趙構明明有那東西,卻……
哦,也不對。
趙構那東西也沒用啊。
這麼一想,許多蒙古大臣忍不住笑出了聲。
趙構,一個沒用的皇帝,還是沒用的男人!
隻能說,這家夥的確是失敗到一定境界了。
劉秉忠接上了忽必烈的話語。
“其實金國真的不強,主要還是遼國和宋國爛透了。”
忽必烈哈哈地笑了起來。
“也對。”
女真崛起的時候,遼國和宋國之間已經維持了上百年的和平。
這其實是一種比較奇怪的現象。
由於燕雲十六州的存在,遼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異族國家,而是一個半漢化的國家。
在地圖上燕雲十六州其實都占不到遼國一成的領土麵積,但卻是遼國最重要的一塊領土。
這裡產出了大量遼國維持統治急需的官吏、糧食,同時還能保證遼國在地理上對宋國的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遼國竟然能長久忍耐,不南下對大宋發動統一戰爭,也是很奇怪的。
事實上遼宋之間這種長久和平,就連真正的異族都做不到。
無論匈奴、鮮卑、柔然、突厥還是後世的瓦剌韃靼,哪個不是一有機會就拚命南下?
忽必烈感慨道:
“遼國和宋國,還真是曆史上一對奇葩的南北朝啊。”
至於金國,忽必烈倒是沒什麼想法。
大蒙古鐵蹄下的弱雞罷了。
忽必烈當年還不是皇帝的時候,就是受大蒙古國皇帝蒙哥汗的委托,統治和攻略原本的金國地區。
曆朝曆代皇帝中,殺金國人最多的就是忽必烈,沒有之一。
忽必烈感慨完畢之後,看向了一旁的大元皇太孫鐵穆耳,正色道:
“鐵穆耳,你要好好看一看。”
鐵穆耳是忽必烈長子真金的第三個兒子。
他的父親,曾經的大元帝國太子真金和朱標一樣,都是死在了父皇之前。
雖然是第三個兒子,但由於鐵穆耳兩個哥哥甘麻剌和答剌麻八剌都已經去世,所以鐵穆耳就是正兒八經的嫡長孫。
他的繼承並不是蒙古帝國那種“大忽裡勒台”的選舉製度,而是大元帝國按照華夏“嫡長子繼承製”選出來的皇太孫。
在看完朱允炆篇盤點視頻之後,大元內部就有不少人覺得鐵穆耳這個皇太孫怎麼看怎麼像朱允炆,這出身和經曆幾乎完全相同。
當然這種話是不可能有人當著忽必烈的麵說出來的,純純找死。
鐵穆耳雖然是個蒙古人,但他舉手投足間卻顯得頗為儒雅,有一種儒家文士的風範。
這並不是那種牽強附會附庸風雅的感覺,而是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儒雅。
因為他從小接受的就是當世最為正統的儒家教育。
鐵穆耳聞言,微笑道:
“皇祖放心吧,孫兒雖然自視為華夏文明的一員,但從來也沒有忘記過自己身上流淌的是草原雄鷹的血脈。”
“孫兒確實也不喜歡戰爭,可若是誰敢進犯大元……”
“華夏之劍,草原之鷹,亦可殺人如麻!”
忽必烈放聲大笑。
“好,這才是朕的乖孫兒!”
就在此時,禦史大夫玉昔帖木兒走了進來,滿臉笑容地開口。
“陛下,剛剛得到的好消息,倭國已經徹底被清掃乾淨了。”
忽必烈聞言,倒是沒有太多意外。
堂堂大元,有了金幕加持,再滅不掉一個小小倭國,那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不過這個消息依舊還是讓忽必烈的心情很好。
他笑嗬嗬地開口說道:
“好,中書省商議一下,設立一個新的行省在當地進行統治吧。”
劉秉忠忙道:
“還請陛下給這個大元新的行省命名。”
忽必烈沉吟片刻,看向鐵穆耳。
“鐵穆耳,你有什麼建議?”
鐵穆耳完全沒想到自家皇祖父會在這件事情上詢問自己的意見,露出意外的表情,過了好一會才道:
“便叫日本行省吧。”
忽必烈饒有興致地追問道:
“為何?”
鐵穆耳正色回答:
“孫兒第一個想法是倭省。但倭字乃是貶義詞,此地既然已經成為大元領土,那就不宜用貶義詞來稱呼。”
“在華夏曆史上,也有‘東瀛’和‘扶桑’兩詞稱呼倭地。東瀛之意為東方的海上大國,扶桑為建木神樹所在之地,這兩個詞語又有些過度美化了。”
“日本一詞,乃是倭國在大唐時通過遣唐使提出的自稱,無貶義,略有褒義。”
“這個詞語對一個藩屬國來說還是有些僭越,但若是用來給大元的某個行省來命名,恰到好處。”
忽必烈哈哈大笑,非常滿意地點頭:
“很好,引經據典,有理有據,這才是朕希望看到的大元將來皇帝該有模樣。”
“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命名為日本行省吧。”
鐵穆耳心中頗為激動,對著忽必烈拱手:
“孫兒多謝皇祖恩典!”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在兩名漢奸的先後獻計之下,兀術終於突破了韓世忠的防線,成功逃離,回到了長江以北。】
【黃天蕩之戰就此結束。】
【此戰中,韓世忠、嶽飛等人以不過兩萬兵馬,包圍了號稱十萬大軍的兀術整整四十八天,創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戰爭奇跡。】
【這也是兀術在參與到宋金戰爭之後遭遇的第一場敗仗,他也將在今後的人生中牢牢地記住這一次的經曆,以及韓世忠、嶽飛這兩個名字。】
【那麼問題來了,當韓世忠和嶽飛在黃天蕩和兀術周旋的時候,大宋的皇帝趙構在做什麼呢?】
趙構正在坐船。
和之前的幾個月不同,這一次趙構並不是坐船南下逃亡,而是喜氣洋洋地乘船從溫州北上,回返江南。
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同樣的一片海域,之前趙構經過此地南逃的時候怎麼看怎麼不順眼,但現在嘛……
“愛妃啊,你看看這大宋的海,它是真藍,真遼闊啊!”
趙構語氣豪邁,對著大海指點江山。
吳夫人依舊還是一身戎裝,腰間佩戴長劍站在趙構身邊,聞言連連點頭道:
“陛下說的對,這大宋如此美麗的江山,那可都是您的呀。”
“要不,陛下您賦詩一首?”
趙構聞言,臉色頓時一僵。
很快,他就若無其事地開口道:
“詩詞乃是小道,朕心心念念的,還是要讓大宋的臣民們過上和平的好日子啊。”
“現在好啦,兀術那個惡賊終於撤退了,今後大宋就再也不會被這些可惡的金賊困擾啦!”
一旁正好走過來的呂頤浩聞言笑道: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此番回歸……呃,陛下您準備回哪來著?”
趙構被呂頤浩這麼一問,也愣住了。
回明州?
被兀術燒了。
回越州?
也被兀術燒了。
臨安?
這個也燒了。
鎮江?
嗯,前幾天剛燒的。
趙構摸了摸鼻子,良久無言。
不是,你兀術走就走吧,把朕的城池全燒了乾什麼?
但馬上,趙構又高興了起來。
“回哪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宋的子民終於能享受和平了。”
“隻要大宋子民們能安居樂業擺脫戰爭的威脅,朕也就心滿意足啦!”
“嗯……先去明州看看吧。”
【在派出官員們進行查探之後,趙構得知幾座城池之中隻有越州城被焚燒得沒有那麼徹底,尚有大約三成左右的城池房屋幸存。】
【於是趙構就把越州府作為自己的臨時駐蹕所在,並火速下令劉光世派軍護送逃到了江西贛州的隆裕皇太後和一眾嬪妃前來越州。】
呂頤浩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對著趙構稟報道:
“陛下,剛剛得到的消息,韓世忠會同統製嶽飛等人已經將兀術主力圍困在了黃天蕩之中。”
“什麼?”趙構眼珠子都瞪圓了,過了好一會才道:“呂卿家,你不要和朕開玩笑!”
韓世忠身邊的主力,早都被完顏撻懶打光了!
至於嶽飛……嗯,沒聽說過這個名字。
但不過是一個小小統製,麾下兵馬撐死了三四千吧。
就這點人,加起來撐死了算你兩萬好了。
兩萬怎麼可能包圍兀術的十萬大軍?
搞笑呢這不是。
呂頤浩見趙構一臉的不信,忙道:
“陛下,此事絕對是真的!”
“臣以為,這可是一個消滅兀術的好機會啊。”
趙構聽完心中沒有任何波動,隻感覺韓世忠這個人有點神經。
朕特麼在海上躲了兀術差不多半年時間,好不容易才把兀術這個大魔王送走了,你現在和朕說要去消滅兀術?
呂頤浩接下來的一番話,更是讓趙構大驚失色。
“陛下,韓世忠和嶽飛畢竟兵力稀少,恐怕還不足以圍殲兀術所部。”
“臣覺得陛下應該禦駕親征,號令江西、淮北以及江南各部大宋兵馬一同齊聚黃天蕩,徹底殲滅兀術!”
趙構眼珠子都瞪圓了,下意識地開口道:
“這怎麼行!”
呂頤浩忙道:
“陛下,如今明州這邊有張俊等人的一萬多兵馬,江西那邊還有劉光世的三萬多人,就算其他各路不來,也足足能給黃天蕩戰場增加五萬大宋精銳!”
“這五萬精銳一至,兀術他肯定是逃不脫天羅地網的。”
“陛下,您就……”
趙構越聽越是心慌,直接打斷了呂頤浩的話。
“不要再說了!”
“朕一路奔波勞累,現在哪裡都不想去,更不可能離開越州!”
“呂卿家,你也不要去管什麼黃天蕩不黃天蕩的,你趕緊讓工部的官員起草計劃,看看怎麼修複朕的越州和臨安府!”
呂頤浩無奈,隻能退了下去。
趙構看著呂頤浩的背影,忍不住摸了摸胸口,吐出一口濁氣。
“他娘的,這個呂頤浩終歸還是一個主戰派,不可信任啊。”
【趙構不但沒有采納呂頤浩的意見,反而授意
【在呂頤浩按照慣例,於彈劾後主動上奏章辭職時,趙構順水推舟,批準了呂頤浩的辭呈。】
【為了讓事情弄得不至於太過明顯,趙構又順便罷免了滕康、劉鈺、周望等一批宰相、樞密使的職務,提拔了趙鼎、王綯等新人。】
【整個大宋高層在這段時間裡走馬燈一般的進行更換,至於還在交戰中的黃天蕩戰場,自然也就無人去顧及了。】
畫麵中,趙鼎急匆匆地走入臨時行宮的大殿,對著趙構稟報:
“陛下,韓世忠沒有困住兀術,終究還是讓兀術突圍了!”
趙構聞言,不但沒有任何沮喪,反而還鬆了一口氣。
“兀術走了?好好好,走了就好。”
趙構是真的怕,怕兀術這個完顏阿骨打的四兒子要是死在了黃天蕩,金國盛怒之下再來一個第六次南下伐宋!
如今兀術吃了個敗仗,灰溜溜地跑了,正好彰顯了大宋的兵威,又沒有太過得罪金國。
這不就很完美嘛!
趙構心情大好,對著趙鼎笑道:
“走就走了吧,嗯,這一次大宋也算是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擊退了金人的入侵!”
一旁和趙鼎一起走進來,由趙構任命“暫攝政事”的參知政事範宗尹聞言,表情也不由古怪。
輝煌勝利的意思,是指在海上躲了五個月?
還是指被兀術一路燒殺搶掠,讓大宋江南數百萬軍民慘死?
作為主和派大臣,範宗尹當然是不可能反駁趙構的。
不但沒有反駁,範宗尹和趙鼎兩人左一句右一句,各種馬屁如錢塘江潮水般滾滾而來,讓趙構整個人那叫一個舒服。
趙構笑嗬嗬地開口道:
“既然已經擊退了金軍,挫敗了金國滅亡大宋的企圖,那就說明大宋即將迎來一番新氣象!”
“朕決定了,改個年號好適應這番新氣象,至於年號的名字,就叫做……”
趙構思考了一會,開口道:
“就叫做紹興元年吧!”
“嗯,對了,越州是朕如今的駐蹕之所,既然有了新年號,也該給越州換個新名字了,這才顯得出大宋皇帝駐蹕之所的獨特嘛。”
“從明年開始,越州改名——紹興!”
【金國的第五次北伐,就在趙構歡天喜地的改年號、城池名字中結束了。】
【雖然趙構的這些行為明顯隻不過是他個人的自我吹噓和表彰,充滿了精神勝利法的無厘頭色彩,但有一點的確是被趙構說中了。】
【經曆了整整五次相互之間的戰爭後,大宋和金國軍隊之間原本猶如鴻溝般的巨大差距,已經基本被抹平。】
【以黃天蕩之戰為標誌,韓世忠、嶽飛等一批名將崛起,取代了杜充、周望之流,成為了大宋抗金的中流砥柱。】
【兩國之間的戰爭格局,也迎來了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