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秦檜跪迎旨意,韓世忠暴怒截殺,魏吳定下和約(2 / 2)

“趙構,大金賜爾和平,爾當好自為之,將來好生尊奉大金!”

“如若不然,有的是你趙構後悔之時!”

說完,張通古策馬轉身,帶著其餘的金國使團成員揚長而去。

這一幕就連許多奉命不得不前來的朝廷胥吏都為之色變,覺得實在是恥辱無比。

但趙構卻絲毫不以為忤,甚至還長出一口氣,露出笑容。

“諸位卿家,大宋期盼已久的和平終於到來了。”

“秦愛卿,王倫卿家,爾等都是朕的大功臣,哈哈哈!”

秦檜同樣也露出笑容。

議和的事情終於塵埃落定,北邊金國的主子們一定對秦檜這個奴才非常滿意。

趙構也很滿意。

這就意味著,秦檜接下來就能安安心心地當這個大宋首相很久很久了!

【在趙構、秦檜這對君臣的竭力推動,以及王倫、張俊等黨羽恬不知恥的幫助下,這一次無比屈辱的屈膝稱臣,跪受金國皇帝聖旨鬨劇終於落下帷幕。】

【即便不願意北伐,但以當時的形勢和國力而言,大宋原本完全可以參照澶淵之盟,以一個平等的方式達成議和。】

【趙構、秦檜君臣的無底線妥協,的確是華夏曆代王朝之中極為罕見的自我矮化,自我求辱,令人不齒。】

【但也必須要承認的是,這一次的和談中,大宋確實也以和平的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果。】

鏡頭中很快就出現了一份雙方達成的協議,大致的條款如下:

大宋方麵每年繳納銀、絹“歲幣”五十萬兩、匹給金國。

金國同意歸還“河南諸路”,也就是中原一帶的土地給大宋。

同時,宋徽宗、鄭太後的靈柩,以及還活著的宋欽宗和趙構生母衛氏等人,也都歸還大宋。

為此,趙構沾沾自喜,覺得自己這是“忍辱而得重利”,是給大宋做了一件真正的大好事。

【這一次和議基本確立了宋、金兩國南北分立的格局。】

【後世的史學家便將從趙構開始,都城位於臨安的大宋稱為“南宋”,宋欽宗及其之前定都在汴京的大宋稱為“北宋”。】

為了履行和約,趙構又委任韓肖胄為“大金奉表報謝使”,王倫為“迎護梓宮、奉還兩宮、交割地界使”,送金國使者張通古、蕭哲等人北上。

【然而,沾沾自喜的趙構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種行為,終於讓一位忠心耿耿的老將軍爆發了。】

淮東楚州大營。

韓世忠怒發衝冠,雙目噴火地對著麵前的幾名心腹開口道:

“陛下跪迎金使,如此屈辱之行為聞所未聞。”

“老夫雖然沒讀過幾個書,但也絕對接受不了這種事情!”

“為今之計,老夫當親自率領三千精銳埋伏金使。”

“這一次,縱然張俊帶著再多兵馬護衛,老夫也一定要斬了金使張通古和蕭哲的人頭!”

老將軍的話擲地有聲,在每一個人的耳中回蕩著。

在場的韓世忠心腹們無不熱血沸騰,大聲回應:

“願隨大帥,共斬金使!”

三國世界,蜀漢皇宮。

看到這裡,劉備搖了搖頭,滿臉失望。

“這個趙構和秦檜,簡直就是華夏的恥辱啊!”

張飛怒火熊熊,大聲道:

“若是被俺碰到這兩個鳥人,非要把他們穿在丈八蛇矛上,來一個君臣透心涼不可!”

關羽撫摸胡須,紅臉隱隱發青,冷笑一聲:

“趙構、秦檜,真真是刷新了華夏道德的底線。”

“沒想到這些華夏後人,竟然能無恥到這種地步!”

氣節這種東西,對大漢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關羽從曹營回歸蜀漢,便是氣節一詞的最好體現。

趙構和秦檜,可以說是一次次刷新了蜀漢君臣對氣節的認知。

諸葛亮羽扇輕搖,緩緩道:

“有這般君臣,南宋竟然還能維持,隻能說金國這種蠻夷之邦的確是碰上了好時候。”

蜀漢君臣聞言,紛紛點頭。

但凡是大漢時期,哪裡可能會出現女真人耀武揚威的事情?

彆說是女真了,就是女真之前契丹人建立的那個遼國。

但凡敢入侵中原,分分鐘直接乾碎!

曹操征討烏桓,馬騰平定涼州,公孫瓚暴打鮮卑烏丸。

哦對了,還要加上孫權討平山越,諸葛亮平定南蠻。

就算是東漢四分五裂到這種程度,群雄對周邊異族也從不手軟。

三國時代的領袖們是真的沒辦法去想象,在後世竟然會發生這種異族在華夏大地上耀武揚威的事情!

異族,不就是一群茹毛飲血,在生死之間拚命掙紮的家夥麼?

沒錯,這樣的異族的確是在身體條件上更勝於漢人,但打仗靠的就是身體嗎?

一漢當五胡的背後,是大漢最精良的裝備,最強悍的國力,是一代代軍事家的兵法戰陣,是漢人無與倫比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以文明對野蠻,本該是一麵倒的碾壓。

怎麼就被來自東北塞外的蠻子給弄到這種地步?

縱然金幕之中已經完全揭示了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但蜀漢的君臣依舊費解。

在他們的心中,華夏就該強大,永遠強大!

片刻的沉默後,諸葛亮再度開口了。

“陛下,魏國和吳國的議和,應該已經到最後關頭了。”

魏國皇宮。

曹操注視著麵前孫權寫來的國書,露出笑容。

“這個孫仲謀,果然是堅持不住了,哈哈。”

“朕的海外領地,也算是保住了。”

孫權的這份國書之中,姿態放得非常低。

上麵清楚寫明,隻要曹操願意讓張遼撤軍,東吳方麵也就會解除對魏國海外倭島殖民地的圍攻。

這對曹操來說,無疑完美達成了“圍魏救趙”的事前計劃,他自然是極為開心的。

曹丕卻有些不太樂意,開口道:

“父皇,當真不讓張遼嘗試一下渡江嗎?”

在曹丕看來,若是能借此一舉滅亡吳國,那才是真正的大功業。

作為深度參與了這場南征的魏國太子,隻要能滅亡吳國,曹丕這波地位就徹底穩固,不可動搖。

曹操搖了搖頭,緩緩道:

“不,這場戰爭已經打得夠久了,大魏的國力也消耗了太多。”

“若是再不議和,劉大耳那個混賬東西可就要笑死在成都了。”

說話時,曹操想起被迫割讓給蜀漢的襄陽,心都在滴血。

襄陽的戰略意義,簡直太重要了。

有襄陽,才能有整個荊州!

但曹操也很清楚,有些時候,確實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才能得到其他收獲。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

古人早就已經把道理都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曹操吐出一口氣,轉頭看向賈詡。

“丞相,就按照這個條件派人去建康,儘快搞定和約吧。”

“劉大耳已經借助這次機會獲得太多好處了,我們不能再讓他繼續坐山觀虎鬥,占儘便宜了!”

賈詡嚴肅點頭。

“臣遵命!”

東吳都城,建康。

孫權審視了片刻麵前的和議內容,最終蓋下自己的東吳皇帝玉璽。

在拿出玉璽的時候,孫權不可避免地有些走神。

曾經,自家父親孫堅和孫策手中可是擁有那塊真正和氏璧製造的傳國玉璽。

可惜,如今那塊玉璽隨著袁術的敗亡,已經落在了曹操手中。

孫權收起思緒,對著麵前的大臣們道:

“議和已定,接下來張遼應該很快就會撤軍。”

“爾等在重新接收江北領土後,一定要儘快重新組織防禦,絕對不能讓曹軍下次能如此肆意妄為了!”

這一次張遼勢如破竹打到長江北岸,也給了孫權非常大的心理衝擊。

這已經是第二次了!

上一次,是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戰。

東吳的確成功地阻擋了兩次曹魏的南下,但誰又能知道下一次結局會是如何?

這種一次次被人逼迫到家門口的感覺,真的非常不好。

孫權抬頭,正好看到金幕中的趙構,突然心中一動。

要不,朕也把都城從建康府南遷,去這個臨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