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正是因為理解趙構的心態,劉備才唾棄趙構。
劉備經曆過那麼多的打擊,卻依舊不改光複大漢的誌向。
一次次從挫折之中奮起,才有了現在三分天下的資格。
三分天下,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值得稱道的。
但彆忘了,和劉備三分天下的人是誰。
曹操,大宦官的孫子。東漢末年的大宦官,什麼地位不用說了吧?
曹操的老爹曹嵩還當過太尉,雖然這太尉是買的,但也是大漢皇帝親自認證的不是?
曹操年輕的時候就能和袁紹這種四世三公,當世最頂級的世家子弟在一起稱兄道弟。
毫不客氣地說,像曹操這種家世,即便算不上當世頂級,也絕對屬於當世一流了。
曹操的成功固然離不開才能,但這種成功說實話,並沒有什麼太讓人意外的地方。
孫權的家世,就要比曹操弱很多。
但孫權有個牛到逆天級彆的老爹孫堅啊。
曆史上真正擊敗了呂布,一己之力乾碎了董卓集團,傳國玉璽都成為戰利品的牛人。
還有一個號稱“江東小霸王”的孫策。
老爹和大哥又猛,死得還夠早,直接留下一整個江東給孫權繼承。
孫權就是那種完全不需要考慮打江山,就考慮守江山即可的幸福二代。
劉備呢?
啥也不是。
家世?一個賣草席布鞋的能有什麼好的家世。
出身,所謂的劉皇叔,聽著很牛。
但拜托,從西漢到東漢都四百年了,按二十年一代,都特麼二十代人了。
滿天下姓劉的,輩分能當皇叔的人,沒有八千也有一萬,甚至可能更多。
劉備的老爹死得還早,讓小時候劉備隻能和娘親相依為命,賣草席布鞋為生。
就這種家世,這種出身,和曹操孫權相比,說一個地獄開局絕不為過。
劉備拜師盧植,盧植壓根沒把他當回事。
認了個大哥公孫瓚,結果被袁紹乾碎了。
再認個大哥陶謙,陶謙死了。
第三次認大哥曹操,被呂布偷襲,家沒了。老婆孩子第一次被搶走。
後來感覺老曹不靠譜,改認袁紹做大哥,袁紹也被曹操乾碎了。老婆孩子第二次被搶走。
第五次改認大哥劉表,劉表也病死了。
劉備的人生如果到這裡就戛然而止,那他在曆史上的評價恐怕就是——五姓家奴的失敗一生。
換一個人來,彆說是五次失敗,能撐過一兩次的,都是人生強者。
劉備經曆了五次失敗,依舊沒有放棄。
他甚至還決定創業!
和孫權聯手,赤壁打退曹操。
搞定法正張鬆,瞞天過海拿下益州。
終於,在無數次的失敗過後,劉備打下了自己三分天下的基業,成為和曹操、孫權抗衡的另外一人。
假如給同時代的人一樣的資源、出身、家世,想要複製曹操的人生是最容易的。
想要複製孫權的人生,有一定難度。
想要複製劉備的人生並最終獲得劉備一樣的成功,幾乎沒有可能。
至於趙構……
趙構的失敗和劉備的失敗比起來,啥也不是。
趙構從始至終,都擁有一整個王朝的資源可供調遣。
趙構最慘的時候,也擁有整個王朝的半壁江山。
而劉備呢?劉備最巔峰、最成功的時期,也才僅僅是三分天下得其一。
最成功的劉備都比不上最慘的趙構!
劉備的敵人是曹操孫權,是五子良將,是周瑜黃蓋呂蒙陸遜。
趙構的敵人……不會真有人覺得完顏宗望、完顏宗翰和兀術這些家夥配和五子良將、周瑜黃蓋呂蒙陸遜相提並論吧?
要不是有趙構這種弱智皇帝在,都不用嶽飛出馬,嶽雲張憲王貴就足夠把金國碾碎了!
所以,劉備是發自內心地看不起趙構。
這個趙構,實在是太廢物了!
諸葛亮笑嗬嗬地搖了一下羽扇,開口道:
“這一次宋金兩國之爭,肯定很有意思。”
劉備笑了笑,隨後問了一句。
“丞相覺得誰能贏?”
諸葛亮想了想,道:
“從視頻反應的情報來看,臣鬥膽認為,嶽飛死後,天下大勢在和不在戰。”
“完顏亮逆勢而動,除非奇跡發生,不然此戰他應該是無法獲勝的。”
張飛咦了一聲,驚訝道:
“就趙構這個爛皇帝,也能贏?”
諸葛亮哈哈笑道:
“趙構雖然爛,但在麵對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和兀術時都能保住半壁江山。”
“這完顏亮看起來就不如宗翰、宗望和兀術,趙構自保就更沒有問題了。”
張飛哼了一聲,道:
“一天就知道自保,這趙構也是慫包一個。”
“若老子是趙構的話,早就禦駕親征殺到這種金國的甚麼鳥中都去,摘了金國皇帝腦袋了。”
“簡直可惜了嶽飛這種英雄!”
蜀漢群臣連連點頭,均以為然。
關羽歎了一口氣,道:
“嶽飛啊,若是能生在咱們這個時代,說什麼也要讓他當咱們四弟才對。”
張飛哈哈笑道:
“他若是高興,他當三哥,俺當四弟也行!”
劉備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若是當真能有嶽飛在大漢,一起北伐曹賊,東征孫權,一統天下。
似乎,還真是挺好的。
劉備翹著嘴角,陷入了遐想中。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鏡頭一轉,已經是金國行在,汴京。
【對於完顏亮撕毀和約進攻南宋的做法,金國朝廷中其實存在著巨大的反對力量。】
【這種力量雖然在完顏亮的強力殺戮和打壓下被迫潛伏,但從事實的角度來說,金國內部已經形成了不願意開戰的主流呼聲。】
這種呼聲並非金國自然形成,而是南宋方麵有意為之。
一個很冷的知識是,宋朝的士大夫們的確不會打仗,但這並不意味著士大夫們就沒有辦法對付異族了。
士大夫們最擅長的,是玩心計,搞潛伏滲透。
以北宋為例,當年澶淵之盟後北宋表麵上答應和遼國互市通商,但實際上有很多東西是禁止出口給遼國的。
其中最被嚴厲禁止的是兩種,銅錢和書籍。
銅錢其實很容易理解,古代的錢數量是相對固定的,不像現在印鈔機一開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流到遼國的銅錢多了,北宋本身能流通的貨幣就少了,就會引發經濟危機。
但為什麼要禁止書籍呢?
北宋可是出了一個改進了印刷術的畢昇,真正讓書籍實現了走進千家萬戶。
在北宋之前,想要入仕,不但得有時間讀書,還得有錢買書!
有很多珍貴書籍,有錢人家也不一定把書賣給你。
畢昇之後,就算是苦哈哈的老百姓,咬咬牙也能給兒子買幾本書來讀。
隻要能支撐兒子脫產學習,就有希望憑借科舉達成階級晉升。
遼國人也很好奇。
不是,你們北宋爛大街的書,憑什麼和銅錢一個地位,不給我們出口?
人性本賤,越不給我的東西,我偏要弄來看看是什麼玩意。
不看不得了,一看嚇一跳。
許多遼國貴族接觸到北宋的書籍之後,直接沉迷了。
幾千年華夏文明,無數輝煌曆史。
多麼博大精深的東西啊。
對遼國這些草原遊牧民族來說,那種巨大的衝擊力可想而知。
大量的遼國貴族在接觸到這些華夏經典之後,迅速地漢化了。
他們更加瘋狂地搜集各種華夏文明書籍,最驚人的時候,一本在遼國暢銷的書籍甚至能賣出同等重量的黃金!
那麼問題就來了,當一個遼國貴族對華夏文明奉若圭臬的時候,這個貴族內心究竟是更認同遼國,還是更認同大宋呢?
用一個現代流行的詞語來說,這個遼國貴族其實就是一個“精宋”。
北宋士大夫們,憑借著這種和平演變的方式,在遼國內部發展了大量精宋。
這些精宋一方麵幫助確立了澶淵之盟後的百年和平,另外一方麵也縱容了北宋對西夏的攻略。
北宋早在王安石變法之後,就已經對西夏步步緊逼。
到了宋徽宗末期,若不是突然蹦出個金國來,馬上西夏就會被北宋打崩滅國了。
長達幾十年的行動,遼國怎麼可能不知道?
但遼國就是不救北宋。
這裡麵,遼國內部的“精宋”們是立了大功的。
這些遼國精宋看起來已經很離譜了,但事實上,這已經是曆任遼國皇帝們嚴厲禁止華夏文明在遼國境內傳播的結果了。
遼國皇帝們為了禁止華夏文明傳播,同樣也在全境內禁止大宋書籍傳播,還特地在漢人聚居地燕雲十六州設立了南院大王,將宋人和遼人分而治之。
可沒用啊。
五千年華夏文明和草原茹毛飲血的野蠻風俗選哪個?答案不必多言。
這是文明對風俗的降維打擊,什麼禁令都是扯。
人往高處走嘛。
再把話題說回金國。
金國是完全不禁止華夏文明傳播的。
無論是現在的完顏亮,還是之前的完顏亶。
金國的第三、第四位皇帝從小就接受了完整的儒家教育。
皇帝都如此,
遼國禁止華夏文明傳播,在國內都一大堆的精宋。
金國完全不禁止,皇帝帶頭接受儒家教育,導致華夏文明在金國內部的傳播隻能用一日千裡來形容。
紹興和議到現在不過十多年的時間,金國內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根據某個多次出使金國的南宋大臣所言:
“初至金國,彼等言行粗鄙,腦後鼠尾,如蠻夷耳。”
“後數年,彼等竟高冠博帶,出口成章,還言華夏之宗實在北方,吾亦不能辯駁。”
金國貴族對華夏文明的理解,在短短十幾二十年間,居然已經到了能在交流中讓自認為華夏正統的南宋士大夫都自愧不如的地步!
如果說以前金國自稱正統,隻不過是借個名號好打天下。
那現在金國自稱正統,就是發自內心,覺得自己是類似於大隋那樣的華夏北朝了。
金國內部的“精宋”,比遼國多了不知道多少!
而且金國這些精宋們,基本上都是受到宋朝文化浸染的,想法和宋朝士大夫們驚人的相似。
打打殺殺,沒必要啊。
大家和和氣氣的交流,豈不美哉?
一統天下?
那是皇帝的事情。
我們士大夫管他那麼多乾啥。
這些精宋,或者換個好聽點的說法,金國士大夫階層,也和南宋士大夫階層一樣,喜歡擺爛了。
完顏亮周圍不少人都已經看清了這種趨勢。
就連完顏亮的母親,金國皇太後徒單氏都極力反對完顏亮伐宋。
完顏亮可不是什麼大孝子。
最開始聽的時候,他還能敷衍一下。
後來聽多了,煩了。
完顏亮直接把自家親娘,皇太後徒單氏給殺了。
這件事情傳到南宋,被南宋士大夫們嘲諷:
“彼金虜,體內茹毛飲血之蠻夷血脈未靖也!”
完顏亮的本意是立威。
朕連親娘都能殺,你們誰還敢反對朕的北伐?
完顏亮的確達成了目的,沒有人敢再反對他了。
可暗地裡,真正的阻力卻越來越大。
弑殺至親,這對於華夏文明而言,是大不孝,是要被唾棄千百年的大罪。
已經接受了華夏文明熏陶的女真貴族們,縱然會在刀刃的逼迫下忍氣吞聲,但內心之中卻不再把完顏亮視為值得效忠的皇帝了。
這種氣氛,在完顏亮即將出發的時候抵達了高潮。
在金國士大夫們的策劃和參與下,金國內部爆發了大量起義。
許多宋金邊境地區的起義者,直接奪取城池之後獻土於南宋。
在這些人看來,趙構就算再昏庸殘暴,也比完顏亮要更好!
起義愈演愈烈,就連完顏亮的皇後徒單氏和太子完顏光英都察覺到了不對勁。
母子二人冒死進諫完顏亮,差點被盛怒之下的完顏亮也一起殺掉。
在完顏亮禦駕親征離開汴京的時候,母子兩人拉著完顏亮的衣袖大哭不止。
完顏亮見狀也忍不住紅了眼睛,說了一句。
“天實使之,不自由也。”
作為一個擁有足夠智慧的皇帝,完顏亮並非不明白這樣做的冒險性。
但事情一步步推進到這種地步,無論是皇帝的自尊,還是那些支撐著完顏亮進行南征的力量,都已經讓完顏亮無法回心轉意了。
這場宋金之間的戰爭,就這樣在雙方內部都存在強大阻力的情況下爆發了。
然而完顏亮剛剛離開汴京不久,就得知了一個突發情況。
一名八百裡加急使者飛速而至,給完顏亮傳遞了一個消息。
“完顏雍這個混賬,竟然造反了?”
完顏亮看到這個緊急軍情之後,不由又驚又怒。
金朝皇族,葛王完顏雍利用完顏亮大兵出征南宋的機會,在金國東京遼陽府自稱為帝!
這下子,完顏亮不得不麵臨一個抉擇。
究竟是大兵北上平定完顏雍的叛亂,還是繼續南下進攻南宋?
看到這裡,東漢世界中,耿弇不由嘖了一聲。
“四處起火啊,嗬嗬。”
“這些金人,這一次可是麻煩大嘍。”
這位東漢開國大將,完全不掩飾話語之中冷嘲熱諷之意。
本來嘛,趙構畢竟也是個皇帝,大家心中多多少少還是對趙構有些敬意的。
但視頻看到現在將近尾聲的時候了,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人會去尊敬趙構。
不當場對著金幕呸上麵的趙構一臉口水,那都算克製了。
當然,也可能是害怕金幕雷擊。
鄧禹來了興致,笑嗬嗬地開口道:
“老耿,你來說說,如果你是金國將領的話,你會建議完顏康先打東北的內部叛徒,還是先南下消滅趙構?”
耿弇翻了一個白眼。
“老子堂堂大漢將領,怎麼可能會當女真人的狗腿子?”
頓了頓,耿弇還是開口道:
“若是我的話,我會選擇先打東北那個完顏雍。”
“為何?”鄧禹追問道。
耿弇理直氣壯地開口道:
“因為東北也是幽州的一部分啊!”
耿弇老爹當年就在幽州當的太守。
鄧禹聞言不由啞然。
這理由雖然無厘頭,但又意外的符合耿弇向來的風格。
太子劉莊聽到這裡,也來了興趣,對著劉秀道:
“父皇,兒臣覺得先打完顏雍會更好,您覺得呢?”
劉秀笑著點頭:
“沒錯,的確是先打完顏雍更好。”
“趙構這種廢物皇帝,隻要金國派人說一聲要和平,趙構肯定是屁顛屁顛的同意,條件都不敢怎麼提。”
“完顏康大可以先率領軍隊北上平定完顏雍的叛亂,收拾好內政,再慢慢等待時機進攻南宋就是了。”
東漢群臣紛紛點頭。
丞相宋弘道:
“若是向南,就會遭受南宋和北邊叛軍的南北夾擊。”
“反之向北的話,隻需要對付北邊叛軍一路,趙構的南宋無需擔心。”
“但凡是個正常的君主,都會做出向北的選擇。”
劉莊聽到這裡,心中突然一動,道:
“這完顏亮不會真就昏了頭,去南邊了吧?”
宋弘聽到這個問題之後愣了一下,道:
“不可能吧,盤點的是趙構啊。”
“呃,也未必。完顏亮能在國內如此巨大的反對聲中依舊堅持向南宋出兵,他也未必就是什麼明君。”
東漢君臣聊到這裡,突然陷入了沉默。
過了好一會,劉秀才忍不住感慨道:
“這完顏亮和趙構,還真是勢均力敵的對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