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金國兵變完顏亮被殺,趙匡胤盼著趙構早點死!(2 / 2)

話是這麼說,但這一次彆說是楊沂中了,就連普通的南宋大臣們也都完全明白了趙構的意思。

既然已經太平無事,這位皇帝陛下自然就要回臨安去當他的太平天子了。

北伐?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有了嶽飛這個例子在前,再加上過去那麼多年趙構、秦檜對眾人的調教,無論是大將還是群臣們,都相當平靜地接受了這個決定。

雖然也還有少部分忠烈之士毅然進諫,但全部都被趙構無視。

事實上,南宋此刻又一次迎來了光複中原的絕佳良機。

在完顏亮死後,完顏元宜飛馬通報在遼陽起兵造反的完顏雍,邀請完顏雍繼位為金國新皇。

完顏雍聞訊大喜,立刻率領所有精銳離開遼陽,前往金國中都繼位。

由於擔心完顏元宜等人手中的大軍,完顏雍又下令完顏元宜等人將剛剛從兩淮撤退的金國主力全部遣散,隻保留部分精銳前往中都接受完顏雍的整編。

在這一連串的變故之下,金國在河北以南的整個中原地區布防已經空虛到了極點。

山東地區更有多支漢人首領所領導的起義軍,望眼欲穿地等待著南宋兵馬北上。

此時趙構若是能發動全麵北伐,河南、山東、關中三地可說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到手。

不僅如此,在完顏亮身亡,完顏雍領兵離開遼陽之後,漠南、遼東的契丹人起義聲勢越發浩大,接連席卷了金國北方多座城池。

南宋軍隊若是進展足夠神速,甚至有很大希望和契丹起義軍南北夾擊,一舉滅亡金國!

事實上,就連剛剛接手金國皇位的完顏雍對此也是心知肚明。

以至於完顏雍在和心腹大臣們商議時都說過一句話:

“若宋軍當真來了,朕便與其議和,以白溝河為界便是了。”

白溝河是什麼地方?

是當年北宋和遼國的邊界!

換言之,完顏雍甚至都已經做好了將全部北宋疆域通過和談方式歸還給南宋的心理準備。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南宋大舉北伐,金國無法承受南宋和契丹起義軍的南北夾擊之下,才會發生的。

但這一切在趙構的統治下,當然是不可能發生的。

整整一個冬天的時間,趙構心滿意足地在臨安府中享受著戰後的和平,對所有力主北伐的奏章置之不理。

等到冬天過去之後,初步鎮壓了契丹、山東起義軍的完顏雍,終於得到了喘息之機。

但完顏亮畢竟已經在位十幾年,金國各地中依舊還有許多忠於完顏亮的官員和將領,需要完顏雍逐步去解決。

於是完顏雍就任命自己的心腹,剛剛被任命為金國元帥左監軍的高忠建出使南宋。

鏡頭中,準備出發的高忠建,詢問完顏雍關於此次和談的底線。

完顏雍沉吟片刻,道:

“若是南宋僅打算少量出兵北伐,可以將紹興和議之中獲得的所有領土歸還。”

“若南宋已經準備大舉北伐,那便將黃河故道以南的所有領土歸還於宋,大金隻保留河北、山西兩地便是。”

至於歲幣、送禮的問題,君臣兩人都沒有開口。

連領土都歸還了,南宋怎麼可能還會給歲幣,還會繼續送禮?

頓了頓,完顏雍又道:

“實在不行,朕就認趙構為皇兄,朕當皇弟,大金奉宋為兄長之國。”

“嗯,以趙構之性格,如此應該足夠滿意了。”

其實在完顏雍的心中,還有一句話沒說。

如果南宋當真大舉北伐,完顏雍甚至可以認趙構當父皇,金國這邊當子皇帝!

畢竟在完顏亮南征這件事情上,金國的國力損耗實在是過於嚴重了。

毫不誇張地說,完顏亮南征對金國造成的損失,足以和當年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對隋朝造成的損失相提並論。

金國畢竟不是當時剛剛經曆開皇盛世的大隋,就完顏亮這麼折騰一次,已經讓金國風雨飄搖了。

在得到了完顏雍的這番話之後,高忠建心情非常沉重地南下了。

在高忠建想來,他應該是曆史上最為屈辱,甚至可能不得不對著趙構下跪,承認大金是個臭弟弟的金國使臣了!

很快,高忠建南下議和的消息就傳到了臨安府南宋皇宮之中。

“嗯,金國要和談?”

“很好,很好啊!”

趙構一聽,頓時就高興了起來。

過去這個冬天,趙構雖然很高興,但其實也沒有那麼高興。

究其原因嘛,自然是因為和金國的和談還沒達成。

一天不達成這個和談,就一天睡不著覺啊!

於是趙構趕忙召集幾名宰相商議。

左相陳康伯作為主戰派,自然是堅決拒絕的。

“陛下,如今金國內部動蕩不安,正是大宋揮師北伐的絕佳良機啊!”

“何必與其和談,直接將這高忠建趕走,趁著如今剛剛開春,命大將領兵北上,中原便可光複!”

趙構聞言,立刻皺起眉頭。

來了,又來了。

這些該死的主戰派大臣,心裡除了北伐就是北伐。

天天打打殺殺,有意思嗎!

趙構語氣頓時顯得頗為不高興:

“大金和大宋,都維持了二十多年的友好了,老是說什麼開戰開戰的,實在是有礙兩國交好!”

“好了,就按照之前的慣例,派出接伴使在邊境接待吧。”

頓了頓,趙構又道:

“嗯,對了,這一次畢竟是大宋打贏了嘛。”

“到時候得讓那個高忠建先表個態,歲幣、禮儀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章程,得說好了。”

“還有,領土的事情,大宋是絕對不可能再割讓領土的,這個也要說清楚!”

“隻要能做到這些,咱們就按照之前紹興和議來談,那就很好了嘛。”

趙構這一番話說完,直接讓陳康伯目瞪口呆。

過了好一會,陳康伯才忍不住開口道:

“陛下,這一次咱們可是打贏了啊!”

“都打贏了,怎麼能按照紹興和議來呢?”

“必須要讓金人免除歲幣,兩國平等相待,再使金人歸還淮北,中原領土,如此方才符合大宋勝利者的身份啊。”

趙構聞言,頓時大怒,胡子都翹了起來。

“行了行了,彆老是在朕麵前說這些,都聽了幾十年了,煩也煩死了!”

“反正就按照紹興和議來便是,其他的不必多言!”

說完,趙構氣呼呼地起身,直接走了。

陳康伯等幾名宰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天都說不出話。

緊接著,趙構又因議和之事,下發了一道聖旨。

“朕料此事終歸於和。”

“在朕所見,當以土地、人民為上,非以名分所先也。”

“舊疆比之人民,小事也。朕如何能以小事大?”

“使兩國生靈不殘於兵戈,此大事也。因小失大,朕所不恥。”

看完趙構的這份聖旨,陳康伯嘴唇發白,表情頹喪。

良久之後,他長歎一聲,放下手中聖旨。

然後,提筆開始寫辭呈。

還是那句話,經過趙構和秦檜的多年調教,又有嶽飛等人的先例在前,南宋所謂的主戰派士大夫,早就已經不是當年那些心心念念要光複中原,甚至不惜以死相爭的忠烈之士了。

陳康伯見趙構議和之心已然堅定,也不敢再爭執什麼,唯恐引來殺身之禍。

既如此,那麼主動上奏辭職,不失為一個明哲保身之策。

反正按照之前的慣例,打完仗之後主戰派的宰相們就算不辭職,也很快會被趙構以各種理由罷相的。

還不如借這個機會賣個好,說不定還能撈個什麼紹興、建康知府當當呢。

然而,陳康伯的這一次辭呈交上去之後,事情又有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趙構很快親自召見了陳康伯。

陳康伯心中又驚又喜,以為是趙構回心轉意,打算大舉北伐,便興衝衝地入宮。

沒想到趙構見了陳康伯,卻說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話。

“卿何必急於此事?且更待數月,自有人決定卿之去留。”

說完,趙構就把陳康伯給打發走了。

這下子,陳康伯是當真疑惑了。

坐在書房中,這位大宋左相陷入了苦思冥想。

“陛下這是什麼意思?北伐?不對。”

“若是陛下想要北伐,直說便可,何須如此委婉?”

“等等,自有人決定卿之去留,莫非……”

陳康伯思來想去,又召集了幾名心腹幕僚商議半宿,終於下定決心。

第二天,陳康伯又給趙構呈上了一份奏章。

趙構看完這份奏章,露出了笑容。

“這個陳康伯,雖然天天喊著北伐挺煩人的,但關鍵時刻,腦子還是夠用的嘛。”

陳康伯的這份奏章講的不是北伐,也不是宋金和談的事情,而是另外一件事。

請立建王趙伯琮為大宋皇太子!

趙構笑嗬嗬地在這份奏章上批了一個“準”字。

當年五月,在宋金議和緊鑼密鼓地進行,基本上已經要達成一致的時候,趙構就下了一份詔書。

“朕以不德,躬履艱難,荷天地祖宗垂佑之體,獲安大位三十有六年。”

“屬時多故,未能雍容釋負,退養壽康。今邊鄙粗寧,可遂初誌。”

“而皇子伯琮敏德允成,神器有托,朕心庶幾焉。”

“可立為皇太子,仍改名燁。”

這份旨意之中,其實已經初步暴露了趙構的誌向。

對趙構而言,當皇帝很舒服,但又很不舒服。

舒服,是因為當皇帝能享受整個天下的奉養,能有無數的美人,能住在富麗堂皇的皇宮之中。

不舒服,當然就是因為戰爭!

趙構是真的煩透了戰爭。

可偏偏每一次開戰,他作為皇帝都必須要各種操勞,甚至還要辛辛苦苦地“禦駕親征”北上。

還得擔心受怕,生怕什麼時候自己就好像老爹宋徽宗和大哥宋欽宗一樣,被金國人抓去當了俘虜。

而且趙構今年也已經五十六歲了,處理政務的時候精力同樣不濟。

所以,當群臣還在為了大宋三十六年之後終於又有了皇太子而歡欣鼓舞的時候,趙構又一次將左相陳康伯、楊沂中等人召進了皇宮之中。

“爾等這段時間,要多多輔佐皇兒,沒有什麼重要的軍國大事,就全部都由你們和皇兒商議處置便是。”

陳康伯聞言,不由大吃一驚。

“陛下,這於禮不合吧?”

天底下哪有皇帝還沒死,就把政務全部交給皇太子處理的道理?

除非是像李世民那種,通過政變奪取權力的。

趙構嗬嗬一笑,不緊不慢地開口道:

“無妨。這就是朕今天要和你們說的第二件事了。”

“嗯,在敲定和議之後,朕準備退位為太上皇,讓皇兒繼位。”

看到這裡,大宋世界之中,趙匡胤頓時激動了。

“哈哈哈,好啊好啊,趙構這個臭小子終於要滾蛋了,這一部辣眼睛的金幕視頻終於要結束了。”

趙匡胤興奮地說著,差點流下眼淚。

大殿之中的其他大宋群臣也是一臉唏噓,莫名地有了一種守得雲開見月明,苦儘甘來的感覺。

宋徽宗和宋欽宗的那一部盤點視頻,已經是非常折磨了。

沒想到趙構的視頻一放才發現,這位更是極品中的極品。

彆人是年輕的時候熱血,中年沉穩,老年保守。

趙構倒好,年輕的時候慫,中年的時候慫,老了一樣還是慫!

合著這趙構完全不在十二生肖之中,單獨有一個王八的屬相唄?

趙德芳長出一口氣,非常認真地開口道:

“父皇,兒臣覺得今後大宋繼承人心性方麵的培養必須是重中之重。”

“可以允許他有多種性格,但絕對、絕對、絕對不能像趙構這種慫包!”

這句話,引發了在場所有人的共鳴。

趙構擦了擦眼角,道:

“那可不?朕決定了,以後咱們大宋的皇子,五歲開始練武,成年禮必須是單獨搏殺一隻虎豹!”

“啊?”趙德芳一聽直接傻眼了。

群臣也嚇了一跳,紛紛開口。

“陛下,使不得啊。”

“陛下,沒必要,真沒必要。”

“陛下,能殺隻羊就行了,虎豹這種還是太危險了。”

趙匡胤大怒,道:

“怎麼就危險了?朕當年……咳,總之,必要的武勇還是得有。”

趙德芳忙道:

“父皇,個人的武勇和內心的勇氣並沒有實際聯係啊,你看趙構不也是百步穿楊,可又有什麼用呢?”

眾人一番手忙腳亂的勸說,總算是阻止了趙匡胤這個不靠譜的要求。

趙德芳擦了擦汗,又有些遺憾地開口道:

“趙構就算傳位了,也還未必就會死。”

“看來還得等一段時間,這金幕播放的趙構篇才能結束。”

眾人被趙德芳提醒,都露出失望表情。

這趙構怎麼就不能立刻當場暴斃呢?

趙匡胤哼了一聲,道:

“他要是不退位還好,隻要一退位,嗬嗬,曆史上的太上皇可一個都沒有好下場!”

說話時,趙匡胤不可遏製地浮現期待表情。

趙德芳一想,好像也是。

單單趙德芳能想到的太上皇,就有四個。

第一個是趙武靈王,退位四年後死於沙丘宮變。

第二個是唐高祖李淵,在玄武門事變後被迫退位,接下來的人生裡處於軟禁狀態。

第三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老爹唐睿宗李旦,退位當太上皇後無法控製兒子李隆基和妹妹長平公主之間的爭鬥,最後也是被李隆基架空。

第四個太上皇,則是李隆基本人。馬嵬坡之變後太子李亨直接跑去了甘肅繼位,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最終李隆基也落得個被軟禁架空的結局。

這些個太上皇,就沒有任何一個是能安安穩穩,和平交接權力的。

要麼死,要麼被架空。

對於一個皇帝來說,當太上皇絕對是一個奇爛無比的選擇。

想到這裡,趙德芳突然又有點開心。

趙構這種昏君,早點死難道不好嗎?

當了太上皇,他肯定就能死早點了嘛。

趙德芳期盼地注視著金幕。

突然,趙匡胤想到什麼,又歎了一口氣。

“嘖,好像也未必。”

“他娘的,難道趙構這個禍害也能壽終正寢?”

說到後麵,趙匡胤都有點咬牙切齒了。

趙構的視頻,每多播放一天,趙匡胤心裡就難受多一天。

簡直了!

趕緊退位,趕緊去死吧!

趙匡胤的心中瘋狂呐喊著。

反正他已經把趙光義——趙構這一脈徹底開除族譜,甚至都不允許他們姓趙了。

趙構早點死,對趙匡胤乃至整個大宋世界來說,都是一種解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