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聽到趙構要退位的話之後,陳康伯、楊沂中等人都驚呆了。
退位為太上皇,曆史上其實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但那些太上皇的下場都很不好。
皇權這種東西是天然具有排他性,是最能驗證“一山不容二虎”這句話的。
趙構竟然主動提議要退位當太上皇?
這實在是過於離譜了一些。
陳康伯忙道:
“陛下,此非小事,還請陛下三思!”
在場的其他宰相、重臣們也紛紛開口勸阻趙構。
實在是這種事情太容易引發朝政動蕩甚至政變。
而這種朝政動蕩和政變,最先波及到的就是這些宰相、重臣們。
甚至,可能會讓他們全家乃至三族都死於非命!
然而麵對著宰相重臣們的勸諫,趙構卻無動於衷。
“好了,朕都養了趙昚這小子幾十年,他是什麼品行,朕比你們清楚多了!”
原本趙伯琮成為太子之後,改名趙燁。
但後來大臣周必大認為,趙燁這個名字和唐昭宗李曄同音。
李曄可是死於非命的,讓大宋皇太子跟李曄名字同音,太不吉利了。
於是,趙燁改名為趙昚。
趙構提出要禪位當太上皇的這一天,距離趙昚剛剛舉行完所有皇太子典禮,隻不過才過了五天。
也足以證明在這件事情上,趙構究竟是如何的迫不及待。
任憑陳康伯、楊沂中等人如何引經據典,各種勸說,趙構都下定決心,堅持到底。
這位大宋皇帝這輩子也就堅持了一件事情——享受。
退位當太上皇,是最能讓眼下趙構安心享受的選擇,他自然不可能在這種時候退讓。
於是在當年六月份,趙構就正式下達了禪位詔書。
“……朕在位多年,思欲釋去重負,以介壽臧,蔽自朕心。”
“皇太子趙昚可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帝,退處德壽宮,皇後為太上皇後。”
“一應軍國事,並聽嗣君處分。”
“朕以淡泊為心,怡神養誌,豈不樂哉!”
就這樣,才剛剛當了太子一個月時間的趙昚,便以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速度,成為了南宋的第二位皇帝。
鏡頭中,四位正副宰相陳康伯、葉義問、汪轍、黃祖舜按部就班,先率領文武百官上演了一番“舍不得陛下”的大戲。
趙構或許也是有所動情,非常感慨地說了一句話。
“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賴卿等掩覆。”
這句話其實也說明,趙構心中對於自己究竟做了多少操蛋的事情,還是非常清楚的。
不過也就這麼一句話了。
很快,趙構和吳皇後一起離開了正殿。
隨後在四位宰相和文武百官的奉迎下,趙昚正式升殿,坐在了龍椅上,即皇帝位,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曆朝曆代的皇帝們看到這裡,也不由議論紛紛。
【漢高祖劉邦:朕想起了趙武靈王的故事,大家說這個趙構會不會早死?】
【宋太祖趙匡胤:早死最好!】
【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趙匡胤,恐怕要讓某人失望了。】
朱元璋這句話,瞬間又把趙匡胤給弄沉默了。
這就是劇透黨的威力!
眾人看到朱元璋的彈幕,也都震驚了。
【秦始皇嬴政:難道真就驗證了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
【光武帝劉秀:秦檜也是很老了才死的,趙構若是也能壽終正寢,說實話挺惡心人的。】
【唐太宗李世民:算了,曆史上惡心人的事情還少了麼,這就是曆史啊。】
李世民這句話,也讓眾人沉默了。
的確,華夏曆史雖然輝煌,但也有很多不堪回首的瞬間。
趙構和秦檜,固然是有點登峰造極的意味在裡麵,但終究也隻不過是那些恥辱瞬間的一個罷了。
【秦始皇嬴政:其實朕有些時候在想,金幕作者究竟為什麼要弄一個盤點敗家子,而不是盤點那些明君呢?】
曆朝曆代的皇帝們聞言,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是啊,到底為什麼不盤點好的,偏偏要盤點這些壞的呢?
過了好一會,又一條彈幕出現。
【明太祖朱元璋:朕倒是有個猜測,但不一定準。】
【明太祖朱元璋:朕覺得,金幕出現的意義就在於——勿忘國恥。】
這句話立刻就點醒了眾人。
【秦始皇嬴政:有道理。大秦的輝煌,想必在後世也人所共知,無需更多普及。但這些恥辱,才是我們需要銘記的。】
【漢武帝劉徹:一昧記住輝煌而忘記恥辱,隻會陷入盲目的自大自滿,最終自取滅亡。朕就是因為不忘恥辱,才能建立不世功業。】
【唐太宗李世民:說得對。若沒有渭水之盟,朕還真不會那麼快就弄死頡利呢。比起輝煌,恥辱反而更加能激發人的奮鬥心和潛力!】
【隋文帝楊堅:誰說不是呢?若不是看到楊廣那個蠢材的倒行逆施,朕也不會下定決心在大隋之中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改革。】
眾人紛紛表示讚同。
知恥而後勇!
這句話用在此刻,再合適不過了。
正所謂:輝煌一刻誰都有,彆拿瞬間當永久。
一個人可以長久的沉迷在自己的巔峰中,最大的代價無非就是廢掉他的一輩子罷了。
但國家不行。
一個國家如果隻記得自己的輝煌,卻忘記了自己的恥辱,那這個國家就廢了。
牢記恥辱,奮發向上,讓國家變得無比強悍,將曾經欺負過華夏的所有敵人統統都趕儘殺絕。
這才是金幕盤點視頻的意義所在!
華夏的輝煌時刻,那簡直太多了。
多到絕大部分的勝仗,史官們甚至都懶得細寫,一兩句話就打發了。
偉大的華夏文明,贏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但恥辱就不一樣了。
咱們華夏文明五千年,經曆了這麼多恥辱,那咱們必須奮發啊!
等會,你說咱們輝煌的次數和年代遠超恥辱的次數和年代?
不,不聊這個,聊這種沒什麼意思。
總之,牢記恥辱就完事!
從實際的情況來看,金幕盤點昏君視頻的出現,的確也激勵了曆朝曆代,讓所有朝代都變得比正常時間線更強。
這裡麵固然也有金幕帶來的各種科技帶飛,但歸根結底,還得靠皇帝個人的想法。
就好像趙構這種,北伐的絕佳良機擺在眼前,他就是不下令北伐,南宋怎麼強大?
皇帝的意誌,才是一個國家最關鍵的驅動力。
被盤點視頻激發的曆朝皇帝意誌,再有金幕中各種武器科技加持,才有了如今一個個如此強悍的華夏王朝!
……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趙昚的登基,讓南宋的曆史稍微掀起了那麼一點點的波瀾。
這位南宋新皇,其實還是很想有一番作為的。
儒家的教育,雖然曆經多個朝代而有所變動。
但接受了完整儒家教育的趙昚,至少還沒有自家父皇趙構那麼沒臉沒皮,為了享樂連半壁江山都可以割讓。
趙昚剛剛繼位,就將之前曾經激烈上書大罵趙構不願意北伐的胡銓召回朝廷。
緊接著,趙昚又召集諸宰相,商量一件天下人早就翹首以盼的事情。
給嶽飛平反!
聽完趙昚的意思後,在場的諸多宰相都麵麵相覷,半晌說不出一句話。
良久後,見趙昚已經麵露不耐,左相陳康伯才小心翼翼地問了一句。
“陛下事先,可曾和太上皇通氣?”
嶽飛可是趙構親自授意秦檜害死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若僅僅是秦檜將嶽飛迫害至死,那秦檜都死了十年有餘,為何嶽飛還沒被平反?
趙構甚至平反了一大批在秦檜執政時期被迫害的大臣,也沒有給嶽飛平反,對嶽飛的態度不言自明。
誰讓嶽飛那麼多事,天天想著北伐,搞得趙構都不能好好的在臨安府享樂!
趙昚聞言,表情不由一滯。
說起來,趙昚的地位其實也是比較尷尬的。
他本身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裔,並非宋太宗趙光義——趙構這一脈的。
這個皇位對趙昚而言,簡直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也正是因為皇位來自於趙構,所以趙昚是絕對不可能做出任何對趙構不利的事情。
質疑趙構,就等於質疑趙昚本人!
趙構之所以在明知道之前的太上皇們下場淒涼的情況下還敢放心大膽的禪位當太上皇,也正是因為清楚這一點。
有這個至關重要的正統性在,趙昚這輩子都不可能對趙構做出哪怕一點點不利的事情。
這可比什麼父子情誼要靠譜太多了!
趙昚乾咳一聲,道:
“父皇算是默認了。”
“但是,咳咳,總之,此事咱們儘量做得適當,諸位卿家能明白吧?”
眾人對視一眼,連連點頭。
“明白,明白。”
都是官場老油條了,有什麼不明白的?
這種又當又立的事情,大家見得多了!
在趙昚老師史浩和幾名宰相絞儘腦汁的思考過後,給嶽飛平反的詔書終於頒布了。
“……嶽飛雖坐事以斃,卻有大功於國,而太上皇帝念之不忘。”
“事朕以忠,至無嫌於辰告。”
這整個旨意中最關鍵的兩句話,可是非常有講究的。
第一句話的前半句明確指出,嶽飛還是有罪!
這就保證了趙構的體麵。
後半句,則說明趙構對嶽飛的功勞念念不忘,這就給了趙構一個台階。
當然,隻有趙構有台階還不行。
趙昚這個皇帝也得有理由給嶽飛平反啊。
趙昚還不能說嶽飛功大於過,不然豈不是在否定趙構以前的做法?
所以第二句話,趙昚就給了這個理由。
那就是說明,嶽飛當年曾經建議趙構立趙昚為皇儲。
有了這個理由,趙昚在繼位之後知恩圖報,給嶽飛平反,那也就說得過去了嘛。
在這麼彆扭了一番之後,趙昚在旨意的最後將嶽飛正式官複原職。
而嶽飛流放在外的妻兒,也都全部被允許回朝。
不管怎麼說,這位僅在少年時和嶽飛有過一麵之緣的南宋新皇,起碼是達成了天下人的心願了。
無論是給胡銓複官,還是給嶽飛平反,其實都是出於同樣的原因。
趙昚的心中,想要北伐!
作為宋太祖後裔,趙昚急切地需要一番功績來證明自己繼位的合理性,提升自己在天下臣民中的威望。
北伐光複中原,讓大宋疆域恢複到祖宗趙匡胤時的水平,無疑就是趙昚能想到的最好辦法。
在趙昚的主導下,南宋國內針對北伐的呼聲再度高漲。
緊接著,趙昚又在諸多主戰派大臣的建議下,將張浚召回朝廷。
劉琦已經病死,楊沂中不可靠。
在眼下的舊臣中,張浚也就成為眾望所歸。
事實上,早在之前完顏亮南下的時候,趙構就已經將張浚複起,任命為建康府通判。
有了這個晉升,等於是趙構已經初步原諒了張浚,趙昚才敢把張浚召回朝中。
很快,張浚就被升為少傅,江、淮宣撫使,魏國公。
一場轟轟烈烈的北伐浪潮,看起來似乎已經無可阻擋了。
但彆忘了,趙構還沒死呢!
畫麵一轉,趙昚按照慣例前來向趙構請安,並商定國事。
“孩兒打算以張浚為主帥,領兵北伐。”
趙構一聽,頓時露出了不以為然的表情。
“若嶽飛尚在,命其北伐可也。”
“張浚徒有虛名,將來必誤大計。他專門把國家名器、財物做人情!”
趙昚愣了一下,忙道:
“父皇放心,孩兒已經和張浚詳談過了,此次北伐……”
聽著趙昚講述的各種北伐計劃,趙構的腦海開始嗡嗡作響。
他很快就打斷了趙昚。
“大哥,待老者百歲後,爾卻議之!”(史書原文)
趙昚雖然在趙構這邊碰了個軟釘子,但卻並沒有放棄北伐的夢想。
他派出洪邁、張綸等人出使金國,想要刺探情報。
然而,洪邁張綸雖然是主戰派,但在出使金國的時候卻依舊被完顏雍給戲耍了一番,不但沒有如趙昚所希望的那般“兩國外交禮儀”平等,反而還帶回了一份完顏雍非常具有侮辱性的詔書。
趙昚大怒之下,將洪邁張綸罷官。
緊接著,就是宋廷內部的爭鬥。
此時,左相陳康伯並未去職,但由於張浚複起的緣故,主戰派的核心骨變為張浚。
然而,朝堂之中依舊還是有一股主和派勢力存在的。
這股主和派的勢力,以趙昚的老師,在繼位過程中立下大功,剛剛出任參知政事,隨後又晉升為右相的史浩為主。
史浩對著趙昚道:
“陛下,臣以為如今大宋皇位剛剛更替完畢,新的秩序尚未穩固,此時宜守不宜戰。”
“吳璘所部位於陝西,孤軍深入,隨時都可能會被金國調集大軍圍殲。”
“還請陛下下旨讓吳璘所部撤回巴蜀,等朝廷計較已定,再行決定是否繼續出兵。”
趙昚聞言,不由有些遲疑,道:
“吳璘軍已經收複了陝西多處,此刻讓他撤軍,豈不是把這些地方都全部讓回去了金國了?”
史浩趕忙上奏道:
“陛下,隻需等到朝廷這邊穩固,陝西之地不是隨時都能奪回?”
“關鍵還是在中原和兩淮,陝西不過是邊陲戰場,無關大局。”
“況且,太上皇本就不喜北伐之意,讓吳璘撤軍,也更顯得陛下孝順之意。”
趙昚聽完,終於被打動,就去稟報趙構。
趙構果然高興了起來,笑道:
“此事爾自行做主便是。”
於是趙昚趕緊下令,讓吳璘撤軍。
這個旨意發出去之後,立刻就找到了激烈的反對。
正在兩淮前線奉命撫軍的虞允文得知消息,連夜趕回臨安,求見趙昚。
“陛下,如今陝西戰局,吳璘軍隊和徒單合喜軍犬牙交錯,難解難分。”
“雙方都已經咬在一起,真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虞允文情急之下,直接拿著自己手中的芴板,在地上劃出了一幅簡單的地圖。
“若是此刻讓吳璘軍撤退,彼也根本無法全身而退啊!”
“強行奉命撤退,徒單合喜必然會立刻追擊。”
“吳璘再是天縱其才,也必然會被徒單合喜擊潰。”
“川軍一旦被擊潰,彆說是將來繼續北征,恐怕連四川也保不住了!”
聽著虞允文的話,趙昚這才回過神來,臉上冷汗不斷冒出。
“史浩誤朕!”
“來人啊,快發八百裡加急,立刻告訴史浩,不必撤軍了!”
【但趙昚的第二份旨意發出時,已經太晚了。】
【由於有了嶽飛的前車之鑒,吳璘在接到第一份撤軍旨意之後不敢怠慢,隻能強行倉促地撤軍。】
【徒單合喜順勢進攻,大破吳璘所部,讓吳璘軍損失慘重。】
【吳璘軍原本收複了大半個關中,至此也全部丟掉。】
【趙昚見狀,也隻能將虞允文任命為川陝宣諭使,前往四川和吳璘重整軍容,聊做彌補。】
吳璘的敗退,並不僅僅是陝西一地的得失而已。
原本完顏雍是非常擔心吳璘擊敗徒單合喜,順勢進軍山西、中原等地。
那樣一來,金國的局勢就會無比被動。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明明陝西方麵的主將徒單合喜是完顏亮娘家的人,完顏雍都不敢撤換徒單合喜。
吳璘敗退之後,金國再無任何威脅。
完顏雍順勢接受了徒單合喜在陝西的所有進軍,他的統治也隨之變得無比穩固。
這下子,趙昚等於是被啪啪打臉了。
皇宮之中,趙構看著麵前的趙昚,倒是也沒有什麼責怪,反而安慰了趙昚幾句。
“皇帝啊,你須知治國並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臣子們各有立場,當皇帝的很難判斷究竟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
“陳康伯虞允文也是忠臣,史浩也是忠臣,聽誰的都可能對,聽誰的都可能錯。”
趙昚聞言不由茫然,對著趙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