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看著麵前的金幕,愣住了。
蜀漢群臣看著麵前的金幕,也愣住了。
事實上,曆朝曆代所有的皇帝這一刻也都愣住了。
在所有的金幕中,統一出現了一條提示。
【係統提示:檢測到西晉已經滅亡,該金幕綁定宿主更換為季漢皇帝劉禪,西晉世界改名季漢世界。】
這一下,曆朝曆代的皇帝們心中頓時掀起了滔天巨浪。
【魏武帝曹操:司馬懿死了?哈哈哈哈,真是蒼天有眼啊!】
【吳大帝孫權:等等,為什麼是季漢世界,不是大吳世界?】
【昭烈帝劉備:阿鬥,是你嗎阿鬥!】
季漢世界之中,劉禪看到這最後一條彈幕,猛然回過神來。
一道金光沒入他的腦海中,立刻讓他明白了金幕的種種用法。
劉禪迫不及待地發了一條彈幕。
【漢中祖劉禪:父皇,是我,我是阿鬥!】
【昭烈帝劉備:哈哈哈哈,好,好個阿鬥,朕就知道你行,你真的行!】
【昭烈帝劉備:@魏武帝曹操@吳大帝孫權,快來看看朕的好兒子,哈哈哈哈!】
曹操和孫權直接被乾沉默了,完全無聲無息。
而其他朝代的皇帝們,注意力則集中在了劉禪的稱呼上。
中祖?
漢初世界之中,劉邦哈哈大笑。
“好,好啊!”
“沒想到除了朕的西漢,劉秀的東漢之外,如今竟然還有一個季漢!”
“嘖嘖嘖,朕的子孫開創了三個漢王朝,這等功業,在華夏獨一無二!”
“咱們姓劉的,那是真的厲害啊!”
另外一個西漢世界之中,漢武帝劉徹緩緩點頭。
“能收拾東漢破碎河山,諡號為‘中’倒也合適。”
“隻不過,為何不是中宗?”
中興之主,一般諡號應該是“中宗”才對。
董仲舒想了想,道:
“祖宗兩字,祖在宗前,比宗要更重。”
“劉禪和其父劉備,乃是皇族旁支,如劉秀一般。”
“這一支能從巴蜀殺出來一統天下,的確也當得起‘祖’的名號。”
頓了頓,董仲舒又道: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在劉禪之前,大漢其他皇帝已經獲得過漢中宗之號了。”
漢武帝想了想,笑道:
“朕覺得,或許是兩者兼而有之。”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劉禪很不錯,朕很喜歡!”
反正隻要是漢室劉姓皇族後裔當的皇帝,漢武帝自然就高興!
東漢世界中,劉秀喜笑顏開。
“好好好,朕後繼有人,大漢後繼有人啊!”
在場的東漢群臣,同樣也開心不已。
西漢覆滅,東漢崛起。
東漢滅亡,季漢重生。
這就是前赴後繼,這就是繼往開來!
宰相宋弘笑嗬嗬地開口道:
“漢中宗之號,屬於西漢宣帝劉詢。”
“劉禪此次滅了西晉,也算是超越祖先,一代更比一代強了!”
劉秀嗯了一聲,道:
“的確,他能統一天下開創王朝,冠於‘祖’之名也當之無愧。”
說著,劉秀不由有些好奇,便發了一條彈幕。
【光武帝劉秀:各位,你們知道朕的廟號有祖字嗎?】
“光武帝”這三個字,顯然是諡號而並非廟號。
【明太祖朱元璋:漢世祖。】
劉秀越發高興了。
世祖,中祖。
代代相承。
大漢的輝煌基業,在另外一個世界之中也不斷持續!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呼出一口氣。
“金幕的主人竟然真的是可以更換的。”
一旁的李治表情同樣也是非常凝重。
原本在李氏父子下意識的想法之中,金幕既然出現,就應該是世世代代綁定大唐李氏皇帝才對。
可現在的結果卻恰好相反。
金幕不會綁定任何一個家族,它綁定的隻是這條世界線之中的華夏皇帝!
金幕並不是李氏皇族的護身符,它更像是傳國玉璽一樣的皇帝象征。
李治沉聲道:
“父皇,兒臣覺得,這是一個對曆朝曆代皇帝的警示。”
李世民點頭道:
“確實如此。若是有任何一個朝代的皇帝如司馬懿一般倒行逆施,那金幕的出現不但不會幫助這個王朝,反而會加速王朝的滅亡。”
李治非常不解地開口道:
“可是,明明金幕之中有那麼多的科技、武器,為什麼司馬懿會搞到滅國了呢?”
在曆史上,司馬懿建立的西晉好歹還傳到了幾十年後呢。
西晉滅亡之後,更還有東晉在江南苟延殘喘!
李世民笑嗬嗬地開口道:
“這個道理其實很容易就能說得通,因為西晉司馬氏適應不了社會的進步!”
“金幕帶來的固然是國力的提升,但這種提升必須要統治者主動去適應。”
“一旦統治者不能順應時局做出改變,滅亡也就在所難免了。”
對此,房玄齡深以為然,開口道:
“陛下說得太對了。自從有了金幕,大唐這些年出現的新東西,簡直就是過去幾千年的總和!”
“臣和長孫大人這些宰相,每天裡都是絞儘腦汁的想要跟上這個時代,就怕什麼時候被時代給淘汰掉了。”
新科技,新發展,帶來的是新的世界。
大唐這些年來,法律的修訂都進行了四輪。
地方上各種官員職位,機構設置的改革,同樣也和以前有了天翻地覆的不同。
有了這些逐漸的改變,大唐才能迅速適應金幕來到的科技大爆發,成為如今這般強悍的模樣。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
“朕現在也明白金幕評分的意義了。”
“這並不是單純的評比,而是要讓曆朝曆代的皇帝們對自身統治秩序究竟是否適應新時代發展,心中有個底數。”
“司馬懿之前不就拿過倒數第一嗎?這就證明他的西晉的確是不適應這種發展,果然現在就滅國了。”
“由此看來,將來那些在金幕評分之中不及格的國家,應該都會麵臨亡國危機嘍!”
李世民說到這裡,乾脆把這些想法弄成彈幕發了出去。
反正大唐都拿過第一名了,肯定不需要擔心這個。
看熱鬨不嫌事大!
李世民的彈幕一發出去,曆朝皇帝心中也是一驚。
之前九十分以上的皇帝們,基本都非常淡定。
八十分以上的,有那麼一點點慌,但是不多。
八十分以下的王朝,那就比較慌了。
東吳世界之中,孫權臉色難看。
“該死,原來這才是分數評比的最大作用。”
在場的東吳群臣,臉色也都很不淡定。
東吳在評分之中,可是拿過倒數第一的!
雖然第二次評分沒那麼難看了,但總體來說,東吳現在應該是西晉之後最有可能滅亡的第二個國家!
孫權咬牙切齒地開口。
“看來,朕之前的改革還不夠,遠遠不夠!”
“大吳需要更快的發展,不然遲早要步西晉後塵亡國!”
……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最終還是決定堅持北伐的趙昚,緊緊地拉住了樞密使張浚的手。
“張卿家,此次北伐,你儘管全力為之。”
“朝中有朕給你誠邀,不管是誰都動搖不了朕北伐的決心!”
已經是白發蒼蒼的張浚心中也是感動不已,對著趙昚賭咒發誓。
“還請陛下放心,臣此次定要收複汴京,還大宋舊山河!”
張浚心中情感激蕩。
差不多三十年前,張浚為了和嶽飛爭奪指揮權,最終攪黃了一次南宋北伐。
其後張浚罷相秦檜上台,嶽飛獨力發動北伐,勢如破竹,卻被趙構、秦檜聯手阻止,還害死了嶽飛。
時過境遷,嶽飛、秦檜都已經死去,罪魁禍首趙構也已經退位。
張浚心中其實對嶽飛這個“第一名將”的稱號是非常不服氣的。
眼下,機會來了。
張浚要對天下人證明,嶽飛比不過他!
趙昚正月下達出兵命令,經過四個月的準備後,張浚信心滿滿地出征了。
按照之前的安排,張浚兵分倆路。
以李顯忠、邵宏淵為兩路兵馬的主將,從兩淮齊頭並進。
先擊破在淮北的金國左副元帥紇石烈誌寧,然後直接進攻汴京!
此刻川陝方麵的吳璘剛剛戰敗,還在休整。
荊襄方麵也隻不過是象征性地出動了三萬兵馬。
兩淮地區,成為了宋國和金國方麵的主戰場。
南宋趙昚隆興元年五月,宋軍正式進入了金國境內,大舉進攻。
“殺!”
“衝啊!”
宋軍呼嘯而至,和金國兵馬殺在了一起。
很快,金軍紛紛敗退。
“投降,我們願意投降!”
看著麵前成排成排跪下交出武器的金軍,李顯忠得意洋洋,放聲大笑。
“趕緊派人回去向張浚大人報捷!”
鏡頭不斷切換。
在各處的戰鬥中,宋軍接連獲勝。
【北伐初期,宋軍氣勢如虹,再加上金國內部並未想到南宋當真北伐而導致準備不足,敗仗連連。】
【李顯忠攻克靈璧,邵宏淵也攻克了虹縣。金右翼軍都統蕭琦、泗州知州薄察徒穆向宋軍投降。】
張浚得知消息之後大喜過望。
“快,派人向陛下報捷!”
隨後,張浚得意洋洋地看著都督府參事陳俊卿。
“陳大人,你之前也在朝堂上反對北伐,如今這個情況你和陳相公應該也沒想到吧?”
陳俊卿聞言也是有些無奈,開口道:
“張相公,陳某當然也是希望能光複汴京的。”
“但眼下咱們擊敗的無非就是金軍的小股部隊,還請相公不要驕傲自滿。”
張浚哼了一聲,道:
“老夫知道你和陳相公也是主戰的,但你們隻不過就是擔心失敗嘛。”
“放心吧,老夫蟄伏二十年,早就已經不是當年的老夫了。”
“這一次,汴京唾手可得!”
張浚一心想要通過北伐來壓服陳康伯、陳俊卿這些主戰派大臣。
於是他下令李顯忠和邵宏淵繼續北上,合兵一路進攻重鎮宿州。
宿州城外。
南宋諸多投石機不斷拋射。
有巨石,也有火藥彈。
自從膠西海戰和京口水戰大獲全勝之後,投石機和火藥彈就成為了南宋軍隊最新的大殺器。
由於不需要考慮船隻載重的問題,在陸地上這些投石機所投射出來的火藥彈,比起海戰之中的火藥彈大了五倍以上!
巨大的火藥彈在宿州城內、城牆上炸開,肆意收割著金軍守城士兵的性命。
許多金軍士兵直接被燒成了火人,瘋狂地慘叫著,從城牆上跳下。
負責攻城的南宋大將李顯忠見狀心中歡喜不已,趕忙下令:
“可以停止投射火藥彈了,攻城!”
在猶如雷霆般的鼓聲中,宋軍舉著雲梯就衝了上去。
經過了幾天激烈的爭奪,宿州城的大門終於被宋軍士兵打開。
無數宋軍士兵猶如潮水般湧入宿州城,發出了驚天動地的歡呼聲。
在宿州以東,邵宏淵哈哈大笑,誌得意滿。
“這一次咱們先進的城,可沒有讓李顯忠那個家夥占先!”
邵宏淵的兒子邵世雄喜氣洋洋地開口道:
“天下人無知,都以為李顯忠才是第一名將。”
“今日之後,天下人就應該知道,父親您才是真正的第一名將!”
邵宏淵放聲大笑。
宿州是金國和南宋邊境的重鎮,宿州失守的消息傳回金國南京(汴京)之後,負責指揮這一次戰爭的金國左副元帥紇石烈誌寧大驚失色。
“這些該死的宋人是要和大金來真的了。”
“好好好,那就讓他們知道,真正的大金主力究竟是怎麼打仗的!”
紇石烈誌寧不再遲疑,率領十萬主力兵馬南下,直指宿州城的十二萬宋軍主力。
此時的宿州城裡,宋軍內部也是暗流湧動。
朝廷的嘉獎旨意已經下來了。
李顯忠被升為兩淮招討使,邵宏淵被升為兩淮招討副使。
對此,邵宏淵大為不滿,回到自己營帳之中後直接拍了桌子。
“老夫功勞不在李顯忠之下,竟然隻是一個招討副使?”
邵宏淵這叫一個氣啊。
這一路過來,邵宏淵自認為無論是殲敵數量還是作戰勇敢程度,乃至擊敗的金軍質量都不在李顯忠之下。
哪怕是把李顯忠任命為淮西招討使,邵宏淵任命為淮東招討使,他都不會這麼不滿。
邵宏淵的兒子邵世雄也是氣憤不已,道:
“朝廷不公,張浚明顯就是偏心李顯忠那個匹夫!”
邵宏淵怒氣衝衝地開口道:
“不除李顯忠,老夫咽不下這口氣!”
邵世雄目光一轉,道:
“父親,聽說李顯忠之前在攻破宿州城後,隻給了每個士兵們三百錢的賞賜,讓將士們都非常不滿。”
“咱們不如以這個來做文章,在士兵之中煽動對李顯忠的針對情緒。”
“隻要將士們的不滿到了一定程度,朝廷一定會把李顯忠免官,讓您來作為這個招討使的!”
邵宏淵一聽,心中頓時意動,連連點頭道:
“如此甚好,甚好!”
【邵宏淵因位居李顯忠之下而極為不滿,竟然派出兒子邵世雄在城內宋軍大營中四處散布謠言,擾亂宋軍的軍心。】
數日後,紇石烈誌寧率兵抵達宿州城,雙方的一場決戰即將展開。
臨安府中,趙昚又按照每日的慣例,前來給趙構請安,順便告知趙構軍情。
“攻克宿州了?”
趙構聽完後,也不免露出了非常意外的表情。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是凡夫俗子。
他們的思想、道德、品行,往往在某個時刻就會定格了。
定格之後,這個人就不會再有任何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隻會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頑固地抗拒著外麵世界的變化,堅持認為自己才是對的。
這種人通常會被稱為“老頑固”,常見於中年過後的父親。
已經馬上六十歲的趙構,無疑就是這樣的老頑固。
事實上,早在多年前逃離汴京的那一刻起,趙構人生思維就已經定格為如下這麼一句話:
【大宋打不過金國,必須求和,再怎麼屈辱也一定得求和,這才是大宋的存活之道。】
彆看趙構這些年來每次爆發宋金戰爭時總是裝模作樣地說什麼北伐,什麼滅金。
但事實上,他的內核是從來沒有更改過的。
趙構疑惑地看著趙昚,道:
“皇帝確定不是
趙昚哭笑不得,道:
“父皇多慮了,如今的大宋哪裡還有瞞報大捷的事情?”
“陳俊卿在提督府出任參事,他已經單獨密奏,驗證了大捷的確是真的。”
趙構這才放下心來,點頭道:
“那就好。皇帝啊,你要警惕這些前線將軍,彆再搞出一個不聽話的嶽飛。”
“文官再亂,也無非就是一時之亂。”
“武將一旦亂起來,那就是國朝滅亡的大事了!”
趙昚唯唯諾諾,心中卻頗不以為然。
對他來說,可是迫不及待地等待著收複汴京的好消息呢。
鏡頭切換回了宿州城。
“出擊!”
“出戰!”
兩邊的主將幾乎是不分同時下達了命令。
緊接著,雙方的士兵們交戰在了一起。
這場宿州之戰,雙方殺得極為激烈。
兩支已經算是知根知底的軍隊,各自都有王牌。
金國方麵的重騎兵,宋國方麵的三弓床弩和投石機火藥彈。
這些王牌的各自使出,雖然都能幫助己方大量殺傷敵人,卻又不足以讓己方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