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西晉滅亡敲響警鐘,隆興北伐失敗,李隆基說服武則天(2 / 2)

幾天的戰鬥下來,宋金雙方都是損失慘重。

紇石烈誌寧臉色猙獰。

“這些個該死的宋人,現在竟然這麼會打仗了?”

在場的金國將領們一個個心驚膽戰,表情難看。

就算是前年討伐南宋失敗,金國在兩淮主戰場的陸地上也是占據優勢的。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才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宋軍竟然就已經和能金軍殺得旗鼓相當了。

紇石烈誌寧平複了一下心情,冷冷地開口道:

“不管怎麼樣,我們都不能辜負陛下對我們的信任。”

“明日繼續出戰,打到宋軍崩潰為止!”

另外一邊,李顯忠也召集了宿州城內的將領們,加油打氣。

“各位,金軍傷亡慘重,我們隻需要再堅持下去,一定能贏!”

邵宏淵冷著臉坐在一旁,也不開口說話。

李顯忠看了邵宏淵一眼,並未與之交流。

自從邵宏淵被任命為招討副使之後就一直是這個態度,李顯忠也懶得理他,隻要能聽命打仗就行。

翌日。

雙方又一次開始了激戰。

這一天,雙方明顯都已經殺到了極限。

李顯忠殺得眼紅,甚至連自己的親衛軍都全部派上去了。

“給我頂住,金軍馬上就崩潰了!”

有人可能覺得奇怪,李顯忠在前年的時候麵對金軍不是跑得很快麼,為何如今卻如此奮勇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

前年李顯忠是帶著兩萬先鋒軍單獨麵對金軍的十幾萬主力。

這純純送死局啊。

而且當時指揮李顯忠的主將是誰?王權!

王權是個貪生怕死的東西,李顯忠如果被金軍主力包圍,壓根彆指望王權會派一兵一卒來支援。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顯忠當然直接跑路了。

可現在情況就不同了。

在提督張浚沒有親臨戰場的情況下,李顯忠就是實際上大宋此次北伐的主將。

隻要能打贏金軍,收複汴京,李顯忠就能做到當年嶽飛都沒做到的事情!

作為一名武將,這樣的誘惑無疑是巨大的。

而且現在的南宋皇帝趙昚也是堅決支持北伐的。

這一波隻要拚贏了,就算不能成為宰相,至少也能混個樞密使的官職,死後甚至還有希望以王爵之禮下葬!

此時不拚,更待何時?

在李顯忠的全力以赴之下,宋軍擋住了一波又一波的金軍攻勢,甚至還連接發動了幾次反撲。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李顯忠心中突然有了一種感覺。

對麵的金軍,明顯已經有些撐不住了。

隻要再打下去,金軍應該就要崩潰了!

李顯忠抓住了這個靈感,立刻將手中的最後一支預備隊也投入了進去。

就在預備隊剛剛加入戰場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在李顯忠的側翼,邵宏淵的兵馬卻突然崩潰了!

崩潰的原因,是邵宏淵的兒子邵世雄。

邵世雄連番苦戰,早就已經疲憊不堪。

正好一支金軍衝來,邵世雄竟然想都不想,直接在眾目睽睽之下轉身逃跑!

邵世雄這麼一逃,整個邵宏淵麾下的軍隊直接崩掉。

邵宏淵麾下指揮的軍隊足足有四萬人,這四萬人一崩,南宋自然全軍也崩了!

李顯忠眼看勝利在望,卻完全沒想到竟然會出這樣的變故。

他一邊破口大罵邵宏淵無能,一邊也隻能撤退。

……

【宿州之戰,宋金雙方連續數日決戰,勢均力敵。】

【關鍵時刻邵宏淵之子邵世雄臨陣脫逃,導致南宋主力被金軍擊敗,不得已撤出宿州。】

【宋軍離開宿州抵達符離時,被金軍主力追上,又一場大戰後,宋軍主力傷亡超過十萬,李顯忠、邵宏淵等人僅以身免,史稱“符離之戰”。】

【符離之戰結束後,宋軍主力幾乎覆沒,宣告這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史稱“隆興北伐”。】

【趙昚剛剛登基,就迫不及待地發動北伐,比起趙構隻知道苟安江南,趙昚的精神是值得嘉許的。】

【然而趙昚先是輕信史浩隨意下旨撤軍,導致陝西吳璘大敗。隨後又輕信張浚倉促領兵出征,導致了兩淮宿州之戰的失敗。】

【歸根結底,趙昚並不是沒有機會,但他這個皇帝的能力卻並不足以支撐他完成北伐的心願。】

宿州大敗的消息,傳到了臨安府。

“什麼,竟然輸了?”

皇帝趙昚坐在龍椅上,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趙昚的麵前,左相陳康伯和右相史浩臉上都帶著幾分無奈。

這兩位宰相其實都是反對立刻北伐的。

但,趙昚不聽啊!

為了支持北伐,趙昚甚至剝奪了宰相們對前方軍事的乾涉權力。

整個北伐軍的所有事情,隻由趙昚和樞密使張浚來做決定,其他宰相完全不得過問。

現在好了,果然打輸了吧?

史浩已經對趙昚這個學生無語了,默默地將一份辭呈擺在了趙昚麵前。

“陛下,宿州大敗,臣作為宰相難辭其咎,還請陛下恩準臣告老吧。”

史浩是自家事情自己清楚。

彆看史浩之前臨危不亂,幫助趙昚避免了一場被廢的危機,並成功登基。

但趙昚這個人被趙構養育了這麼多年,其實和趙構是一樣的無情。

自從史浩犯下錯誤導致陝西吳璘敗退之後,趙昚就已經明顯冷落了史浩。

從那之後,史浩名義上還是右相,但實際上已經徹底被趙昚邊緣化了。

史浩其實很識趣,接連上奏請辭。

但史浩畢竟是最大的從龍功臣,趙昚雖然很想趕走史浩,卻礙於顏麵一直沒有批準。

畢竟趙昚才剛剛登基,現在還是隆興元年呢。

事到如今,北伐也失敗了。

史浩自然就更沒有必要繼續堅持下去了。

陛下,您可以把北伐失敗的責任都丟到臣的身上,也算是臣對您最後的效忠了。

趙昚看著史浩,默然良久,終於點頭道:

“好,朕批準了。”

議事完畢之後,身心俱疲的趙昚離開禦書房,準備去找趙構商量。

事已至此,趙昚很清楚,議和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議和這方麵,還有誰比太上皇趙構更有經驗?

趙昚剛剛來到趙構的仁壽宮麵前,就愣了一下。

這裡吵吵嚷嚷熱熱鬨鬨,竟然有好幾百力夫在此。

“這是在乾什麼?去問一下!”

趙昚心中很不高興。

仁壽宮也是皇宮的一部分,哪來的這麼多苦力來驚擾父皇安寧?

很快,趙昚就得到回報。

“陛下,這五百力夫全都是奉了太上皇的詔令而來,說是隻要太上皇旨意一下,他們就立刻抬轎子,帶著太上皇和仁壽宮裡的諸多嬪妃去錢塘江口上船!”

趙昚一聽,表情頓時變得無比精彩。

好家夥,宿州距離臨安可是上千裡地,還隔著淮河長江兩條大河呢。

趙構倒好,剛剛聽到宿州兵敗,連逃往錢塘江上船出海的苦力挑夫都找好了?

看到這裡,東漢世界之中,劉秀忍不住笑出了聲。

“趙構果然還是那個趙構,一點都不讓人意外啊。”

宰相宋弘揉了揉太陽穴,無奈地開口道:

“趙構雖是個昏君不假,但此人一輩子的行事還真是一如既往。”

一如既往這個詞,用來形容趙構恰如其分。

看到金人就求和,金人一定要打就跑。

總之,硬骨頭是不可能硬骨頭的,北伐更是不用去想的。

耿弇明顯也有些麻木了,感慨道:

“臣若是在趙構麾下當將軍,恐怕要麼鬱鬱而終,要麼就直接造反了。”

按照耿弇的性格,是絕對受不了趙構的。

鄧禹乾咳一聲,瞪了耿弇一眼。

“你這老小子,彆隨便亂說話,陛下和太子都在這呢。”

哪裡有大臣當著皇帝和皇太子的麵說什麼造反的?

還沒等耿弇回答,劉秀就笑道:

“這有什麼?朕說白了不也是造反嘛。”

“嗯,莊兒,你也看到更換金幕綁定宿主的信息了吧?”

劉莊一臉凝重地點頭,道:

“此事對大漢而言,恐怕也是一個隱患啊。”

劉秀笑道:

“隱患?朕覺得你理解錯了。”

“在朕看來,這應該是一種督促!”

“督促?”劉莊陷入了思考。

劉秀嗯了一聲,平靜道:

“金幕就是在通過這種方式來告訴朕,還有你。”

“不要以為有了金幕,國內的統治就能穩如泰山,國外的異族就能自然而然地臣服。”

“皇帝是否賢明,大臣是否能乾,百姓是否愛國,這些都是需要大家各司其職去努力的。”

“作為皇帝,咱們是大漢理所當然的領袖,肩膀上承擔著最重要的責任。”

“永遠都不要認為姓劉的就應該世世代代地坐在皇位上,把當皇帝這種事情看成劉氏的特權。”

“隻有做得好,讓臣民們愛戴我們,劉家的子孫才能永遠享受皇位帶來的權力和富貴,懂了嗎?”

劉莊凜然受教。

武周世界之中,李隆基看著麵前的金幕,直接笑出了聲。

“這個趙構,倒是個妙人。”

武則天瞪了一眼李隆基,沒好氣地說道:

“你也彆說趙構,你自己和他一個鳥樣!”

這顯然是在吐槽李隆基在安史之亂中逃到巴蜀的事情。

李隆基臉不紅心不跳,笑嗬嗬地答道:

“皇祖所言甚是,但孫臣畢竟是弄了個開元盛世的,比趙構這種隻知道享受逃跑的還是好很多的,您說呢?”

武則天聞言,臉色也是稍微緩和了一些。

這個時候的武則天,心中其實是比較糾結的。

但凡武則天是個男人,看完金幕之後隻要教訓一番李隆基,也就讓李隆基的老爹李旦登基了。

可偏偏武則天是個女的。

是,武則天是女皇帝沒錯。

但華夏世界千百年來,終究是個男權世界。

這是事實,不以武則天的個人意誌為動搖。

武則天幾乎可以確定,若當真傳位給小兒子李旦,那等她死後,如今官方名字是“武旦”的李旦,肯定會瞬間改名回去,並且還把武周改回大唐。

可能有人要問了,一個名義真的很重要嗎?

對武則天來說,是的。

武則天的身份,在不同時期有很多種。

唐太宗李世民時,她是才人武媚娘。

唐高宗李治時,她是皇後武氏。

李顯、李旦先後當傀儡時,她是大唐武太後。

才人也好,皇後也好,太後也好。

這些頭銜,依舊都隻是男人的附庸。

隻有最後一個,也是持續至今的頭銜——大周開國皇帝武則天,才是最重要的頭銜。

這個頭銜,讓武則天真正成為了主導。

她不再是任何男人的附庸,她就是華夏最強悍的女人,獨一無二的女皇帝!

武則天不可能放棄皇帝這個頭銜。

隻有在大周,她才是皇帝。

在大唐,她隻能是皇後或者太後。

她都已經是大周皇帝了,憑什麼死後要變成大唐皇後、太後?

這事情在外人看來,好像毫無意義。

但說真的,人活一輩子,不就是為了爭一口氣嗎?

男人能爭,難道女人就爭不得?

全天下的女人都可以當男人的附庸,武則天無所謂。

但她自己不行。

她已經是皇帝了,已經主宰了自己和整個華夏的命運。

生前如此,死後也要如此!

想到這裡,武則天不由看了一眼麵前無所事事的李隆基。

這個臭小子,還挺淡定的……

武則天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道:

“你對大唐和大周的關係是個什麼看法?”

李隆基一下子就愣住了。

過了好幾秒,李隆基尷尬地咳嗽一聲,道:

“皇祖,用金幕的話說,您問的這個是送命題啊。”

武則天哼了一聲,道:

“朕問你,你就得答!”

李隆基無奈的攤開雙手。

“好吧好吧,孫臣當然是會實話實說的。”

李隆基並沒有立刻開口回答,而是非常認真的思考了一會,整理了一下思路。

武則天也不催促,非常耐心地等待著。

順便,還把上官婉兒一乾人等給遣走。

過了好一會,李隆基才抬頭,認真地開口道:

“其實孫臣覺得,大周和大唐本來就是一體的。”

武則天冷笑一聲,道:

“放屁!”

李隆基正色道:

“皇祖您是大唐的皇後,大唐皇帝的妻子。您的繼承人長平姑姑是大唐公主,也是大唐皇帝的女兒。”

“您本來就是大唐皇帝的家人,既然都是一家人,如何不是一體的呢?”

這句話讓武則天啞了幾秒,隨後冷笑道:

“等你們這些龍子龍孫將來光複大唐之後,怕是就不會這麼說了。”

“你們恨不得把朕和你那個真正的皇祖分開,換一個其他女人跟他合葬吧。”

李隆基搖了搖頭,道:

“皇祖這話就不對了。您和高宗陛下本就是夫妻,死後自然是應該合葬的。”

“更何況……嗯,孫臣假設一下,就如曆史上那般是由我父親繼位好了,我父親也是您的兒子,否定您是大唐皇後,豈不是否定他自己的正統性?”

“就算我父親執意要這麼做,大臣們也會勸阻他的。”

“孫臣當主角的那篇盤點之中,不也是這麼說的嗎?”

說到這裡,李隆基自嘲一笑。

“而且我父親已經死了,您也無需擔心這個問題了。”

在李隆基篇盤點視頻結束後,李顯和李旦這兩個武則天的兒子很快就死了。

當然,明麵上的理由是患病而亡。

但實際原因是什麼,在場的這對祖孫心知肚明。

若不是武則天臨時改變了主意,李隆基和他的親兄弟、堂兄弟們應該也會和自家三伯、老爹死在同一時間。

武則天冷冷地開口道:

“你是在指責朕?”

李隆基搖了搖頭,歎息道:

“皇祖,孫臣隻是覺得,既然都是一家人,這般提防算計,殺來殺去又有什麼意思呢?”

“而且現在金幕視頻也放了,全天下人也都知道孫臣的,嘿,豐功偉績了。”

“即便是皇祖開恩讓孫臣僥幸活到現在,孫臣也活不了幾年了。”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孫臣並不想要爭什麼,隻希望皇祖能讓孫臣重獲自由,好好享樂幾年,以一個富貴賢王的身份死去吧。”

說著,李隆基恭恭敬敬地跪了下來,對著武則天磕了三個響頭,然後五體投地,一動不動。

武則天愣了一下,很快回過神來。

李隆基當然是很年輕的,但武則天已經很老了。

等武則天死後,繼位的長平對李隆基是什麼態度,想一下就知道。

曆史上的李隆基可是唐玄宗,是通過政治鬥爭擊敗了長平的唐玄宗!

隻要武則天一死,李隆基馬上也就會死了。

長平再傻,也不會傻到留李隆基這個禍患。

甚至,不僅僅是李隆基,包括李隆基的兄弟、堂兄弟們,也就是武則天的孫子們,多半也會被長平斬殺殆儘。

這些人都是李唐皇族,都是長平隱藏的威脅。

誰知道裡麵會不會再出一個李隆基?

長平的手段武則天是知道的。

論智慧長平可能不足,但論心狠手辣這方麵,長平絕對不差。

武則天默然許久,突然沒了說話的興致,擺了擺手。

“你下去吧。”

李隆基應了一聲,起身離開。

等李隆基走到宮殿門口的時候,武則天突然開口道:

“彆回冷宮了,回你的臨淄王府吧。”

大周臨淄王李隆基怔了一下,露出了無法遏製的笑容,對著武則天再拜行禮。

“孫臣多謝皇祖隆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