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理,那就這麼去辦吧!”
於是湯思退很快就發動黨羽,慫恿趙昚下旨,讓張浚去巡視邊防。
湯思退畢竟是趙構欽點的宰相,趙昚出於尊敬趙構的心態,雖然訓斥了湯思退一番,但也不至於將其立刻罷相。
聽完湯思退等人的慫恿後,趙昚倒是也覺得有些道理。
之前宿州之敗就是因為軍隊方麵的戰鬥力不夠,準備不足。
張浚作為將來的北伐主帥,巡視一下邊軍不也非常合理嗎?
於是趙昚就讓張浚離開臨安府,去了兩淮一帶視察邊防。
張浚也就隻能去了。
但在這個主戰派跟主和派激烈鬥爭的時候,張浚作為主戰派領袖,唯一一個能從官職上牽製湯思退的人卻離朝在外,自然就給主和派獲得了極大的主動權。
湯思退一方麵利用這個時間瘋狂貶退朝堂之中的主戰派官員,另外一方麵則發動黨羽給張浚製造麻煩。
張浚巡視邊軍,得把各路邊軍的情報彙總上報給朝廷。
湯思退就瘋狂在這些情報彙總上麵找茬。
一會說張浚訓練軍隊不精,一會說張浚任人唯親,一會說張浚貪汙軍餉。
總之,各種各樣的罪名統統都給張浚安排上。
時間久了,趙昚的心中也忍不住嘀咕了起來。
這個張浚,該不會真的是如湯思退所言,當真是一個不中用的家夥吧?
嗯,父皇好像也曾經說過,張浚的確不中用!
這樣一來,張浚就變得無比被動了。
在朝堂中能替張浚說話的官員們,偏偏又都在這段時間裡被湯思退先後貶退。
於是朝堂中形成了一股一麵倒的“反張浚”聲浪。
至此,張浚在趙昚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裡。
無可奈何之下,張浚隻能做出最後的努力。
上辭呈!
為什麼說這是最後努力呢?
因為如果趙昚不批準張浚的辭呈,那麼按照慣例,朝堂中的禦史言官們至少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不能繼續彈劾張浚了。
要不然,那就是對皇帝趙昚的不尊重!
有了這段時間的喘息,張浚也就能順利回歸朝堂,繼續和湯思退做鬥爭。
但,張浚的奏折卻很快就被批準了。
德壽宮中,趙構坐在亭子裡釣魚,不忘記教誨身邊的趙昚。
“禮節這個東西,你年輕人比較在意,那倒是可以和金國議一議。”
“朕其實是無所謂的,為了天下黎民百姓的安寧和平,跪一下又有何妨?”
“至於張浚嘛,這家夥本來就不中用,辭了也就辭了吧。”
“四個州的土地呢,給金虜又有何妨?將來有機會北上,半個天下都能拿回來,也不少這四個州嘛。”
趙昚自然是唯唯諾諾。
說白了,趙昚本來也不是什麼心智堅定的人。
如果他當真那麼堅定北伐的話,早就被趙構廢掉了。
張浚僅僅離開朝廷一個月就被罷相了。
這位北宋末年的老臣,固然誌大才疏不假,但也是心懷北伐熱忱,幾十年不變。
此次罷相,注定張浚的這輩子隻能以一個北伐失敗者的身份載入史冊。
張浚悲憤之下,於罷相四個月後生病而亡。
張浚罷相之後,湯思退等主和派徹底掌控了朝堂。
他們依照之前的計劃,將那些真正能打的將領們全部免去官職。
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庸碌無能,靠行賄上位的新將。
而在金國方麵,本來金國的談判是沒什麼底氣的。
可由於湯思退的一再妥協,金國方麵完顏雍反而覺得,南宋是實力不足,心虛啊!
於是完顏雍便下令,讓前線的小股金軍對南宋發動了試探性的進攻。
這不打不知道,一打嚇一跳。
去年北伐的時候還氣勢如虹,在宿州城外和金軍大戰幾天幾夜的宋軍,今年竟然剛一接觸就一潰千裡。
那些由湯思退任命上去的庸將,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破壞掉了宋軍的戰鬥力。
一時間,兩淮處處告急,甚至連長江都開始告急了。
這種情況下,主戰派自然就出現了巨大的反彈。
各種揭露湯思退等人敗壞軍備,曲意求和的奏章紛紛被送入宮中,來到了趙昚的案頭。
趙昚見狀,頓時勃然大怒。
“這個湯思退,竟然暗地裡瞞著朕做了這麼壞事!”
“好啊,這一次朕可容不得他!”
趙昚趕忙去見了趙構。
趙構一聽,也皺起眉頭。
“這湯思退,搞什麼東西!”
曲意求和,原本就是趙構的意見,這方麵趙構是不會怪湯思退的。
但故意敗壞軍備,這種事情趙構也忍不了。
沒有足夠強悍的軍隊來守護疆域,趙構還怎麼在德壽宮裡安享晚年?
趙構想著,心中也是不爽,道:
“這湯思退也是個不中用的東西,罷了他的宰相換一個有點腦子的吧。”
於是很快,湯思退就被趙昚給罷相了。
對於湯思退排斥張浚導致張浚病死,敗壞軍備導致前線戰敗的罪行,不單單是主戰派,隻要是個腦子正常的南宋大臣都忍無可忍。
尤其是南宋那些熱血澎湃的太學生,更是在張觀、宋鼎、葛用中的率領下,數百人聯名上書,要去將以湯思退為首的主和派“四奸”斬首,以謝天下。
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湯思退可沒有當年秦檜那樣的心理素質,很快在擔憂和恐懼中身亡。
湯思退雖然死了,但兩國之間的和議依舊還是照常進行。
由於湯思退造成的破壞導致前線兵敗,趙昚不得不同意了金國的方麵更多的要求,讓渡了更多的利益。
最終,宋金兩國又一次達成了和約。
宋朝歸還上次北伐之中占領的所有金國領土,還有被俘虜的金軍士兵。
執意投降歸宋的金人,宋國不予歸還。
兩國地位方麵,金國皇帝完顏雍和宋國太上皇趙構由之前的君臣改為兄弟。
以趙構年長,為兄長。完顏雍年幼,為弟。
以此類推,宋國皇帝趙昚為完顏雍之侄皇帝。
宋國方麵的“歲貢”改成“歲幣”,比紹興和議時減少銀、絹五萬兩、匹,計二十萬兩、匹。
這便是曆史上的“隆興和議”。
趙構在從趙昚口中得知隆興和議的具體內容之後,整個人都愣住了。
就在趙昚有些擔心,以為趙構覺得隆興和議太過屈辱的時候,趙構突然反問了趙昚一句。
“所以,朕是大金皇帝完顏雍的兄長了?”
趙昚也愣了一下,點頭道:
“是的,父皇。”
趙構哈哈大笑,喜出望外。
“好,好啊!”
“沒想到啊沒想到,朕原本隻不過是大金皇帝的臣子,現在卻成了大金皇帝的兄長了!”
“哈哈哈哈哈!”
趙構放聲大笑,歡喜之情一眼可知。
趙昚愣在原地,心情複雜,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是好。
趙構笑完,喜滋滋地拍了拍趙昚的肩膀。
“好孩子,你這個北伐雖然並不成功,但也算是給父皇爭了一大口氣了。”
“完顏雍,朕的弟弟,哈哈哈!”
又笑了一會,趙構非常高興地對著趙昚道:
“朕就知道,讓你來當皇帝,的確是朕這輩子最英明的決定!”
“好啦,從今往後,你也不要去想什麼北伐不北伐的事情了。”
“你就安安心心的治理國事,嗯,想整軍備戰就整軍備戰,這個隨你。”
“其他的,等老頭子死了,都隨你!”
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趙昚還如何能反對?
於是隆興和議也就此達成。
看到這裡,大宋世界之中,趙德芳氣得拍案而起。
“打仗打仗不行,任命宰相的眼光也沒有,這個趙昚怎麼如此愚蠢!”
在場的大宋群臣聞言,都深以為然。
若趙昚不是大宋的皇帝,現在群臣早就已經罵上了。
論嘴皮,大宋的士大夫那可是經常能把皇帝懟得啞口無言的。
但是,趙構能罵,趙昚可罵不得。
趙昚是正兒八經的趙匡胤直係後代血脈!
這怎麼罵?
趙匡胤看了一眼趙德芳,幽幽地開口道:
“德芳啊,這個趙昚,應該是你的六世孫。”
趙德芳頓時尬住,臉憋得通紅,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是好。
沈義倫趕忙給趙德芳解圍道: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以臣之見,趙昚陛下還是被趙構從小撫養,給帶壞了!”
趙構如今已經被趙匡胤開除出族譜,故而在場的大宋群臣可以不再顧忌君臣之分,對他直呼其名。
趙德芳聞言猶如碰到了救星般,連連點頭。
“對對對,就是這個道理啊,父皇。”
趙匡胤哼了一聲,也倒是沒有在這個地方糾結,而是非常惆悵地歎了一口氣。
“朕現在看到大宋打敗仗居然都沒有那麼生氣了,可能是麻木了。”
群臣聞言,一時間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其實也不止是趙匡胤,所有人都挺麻木的。
大宋,好像就應該贏不了……
等等,這什麼鬼想法?
趙德芳猛然回過神來,大聲道:
“趙構,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