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啊,把他關起來!”
【從此,張騫被軟禁了整整十年。】
【這十年中,軍臣單於多次拉攏張騫,卻都被張騫嚴辭拒絕。】
【而在漢朝內部,張騫出發不久便失去了消息,緊接著劉徹又迎來了太皇太後竇漪房的第二次打壓,不得不暫時蟄伏。】
【這一次聯絡大月氏的行動也就再無下文了。】
時間一晃,已經是四年之後。
由於嫁到匈奴的大漢公主過世,軍臣單於便派使者前往長安,要求繼續和親,迎娶新的大漢公主。
對此,剛剛擺脫了竇漪房控製的劉徹頗為不爽。
“軍臣這個老東西,年紀都夠當朕的爺爺了,還想要娶大漢公主!”
“再說了,匈奴這群蠻夷,大漢堂堂華夏中國,為何要跟他們和親!”
【劉徹想要借機廢除和親政策,正式和匈奴開戰,但他的這個想法卻在朝堂上遭遇了極大的阻力。】
作為皇帝,劉徹當然不可能直接擺明車馬就開打。
他先召開朝會,將匈奴請求和親的事情讓群臣商議,準備借機觀察群臣對此事的打算。
負責外交的大行王恢已經在之前的交談中得知了劉徹的想法,故而非常肯定地開口道:
“陛下,臣認為應該拒絕匈奴的和親。”
“過去朝廷同匈奴和親,匈奴經常不守盟約侵犯大漢邊界,正所謂夷狄畏威而不懷德,大漢不應該繼續對匈奴妥協和親,而是因為發兵打擊匈奴,讓他們不敢繼續進犯!”
話音剛落,禦史大夫韓安國就搖頭道:
“匈奴兵強馬壯,這些年咱們邊郡和匈奴之間的交戰很少討到便宜。”
“當年高祖皇帝帶著百戰精銳都不是匈奴人的對手,如今大漢承平已久,軍隊戰鬥力更是不如當年,怎麼能開戰呢?”
“以臣的意見,還是應該和親為上。”
丞相田蚡咳嗽一聲,道:
“陛下,臣也覺得,眼下大漢國勢平穩,何必輕啟戰端?”
群臣見狀,紛紛支持韓安國和田蚡的和親政策。
劉徹見狀,眉宇中露出怒色。
這群膽小如鼠的家夥!
但最終,劉徹還是緩緩開口道:
“那就暫時和親吧,等找到機會了,再發兵也不遲。”
【劉徹心中清楚,在丞相田蚡和禦史大夫韓安國的反對下,若自己隨意出兵,隻會落得當年漢景帝劉啟在七國之亂時的下場,淪為田蚡等人的傀儡。】
【最終,劉徹無可奈何地選擇同意和親,等待著新機會的到來。】
【讓劉徹沒想到的是,新的機會居然這麼快就來了。】
就在劉徹決定和親的第二年,一名風塵仆仆的商人拿著一份馬邑太守的介紹信,進入了大行官署,見到了大行王恢。
王恢有些疑惑地看完了這封信,略微有些驚訝的看著麵前這個自稱為聶壹的商人。
“你有辦法打擊匈奴?”
聶壹露出了商人習慣性的市儈笑容,點頭道:
“大人,我確實是有辦法的。”
“匈奴在邊界經常侵犯,總是一個禍根。現在趁剛跟他們和親的機會,把匈奴引進來,我們來一個伏擊,準能打個大勝仗。”
王恢皺眉道:
“你說的的確是個好主意,但你有什麼辦法能把匈奴引進來?”
王恢也不傻,知道聶壹既然這麼說,必然是有所憑借。
聶壹道:
“不瞞大人,我經常在邊界上做買賣,匈奴人都認識我。”
“我可以借做買賣的由頭,假裝把馬邑獻給單於。”
“單於貪圖馬邑的貨物,一定會來。我們把大軍埋伏在附近地方,隻要等單於一到馬邑,將軍就可以截斷他們的後路,活捉單於。”
王恢聞言,不由怦然心動。
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
馬邑,是西漢和匈奴在邊境上最大的互市地點。
許多漢朝商人會在這裡購買匈奴的皮毛、馬匹等貨物,並將大漢內部的貨物高價販賣給匈奴人。
近百年的和親下來,馬邑城中常年都有巨量的貨物儲存。
有貨,當然也就會有錢!
匈奴人當然也很清楚馬邑的情況,用這個地方來引誘匈奴單於,有很大希望能夠成功。
王恢深吸一口氣,緩緩道:
“你有什麼條件?”
商人當然都是有條件的,難不成是為了愛國?
聶壹笑道:
“不瞞大行,我有個不成器的兒子。若是此戰當真得勝,還請陛下開恩,讓我這個兒子入宮當一個郎官,侍衛在陛下左右。”
王恢聞言,表情又放鬆不少。
為兒子求一個前程,這個理由對大漢來說天經地義。
聶壹可是個商人,真開戰了他也是要充軍的。
但隻要他兒子成為了郎官,他的後代就能進入仕途。
為了這個理由而拚命,的確說得過去。
王恢很快有了主意,道:
“聶壹,老夫給你安排一個館舍住下。待我稟報陛下,朝廷做出決定之後,再召見你。”
王恢很快入宮,將這件事情稟報給了劉徹。
劉徹聞言,頓時大喜過望。
“好好好,竟然還有這種妙計!”
“立刻下詔,讓群臣明日上殿商議!”
翌日。
聽完了王恢的陳述,又讓聶壹上殿詳細地解釋了一番細節之後,劉徹緩緩開口。
“諸位卿家,你們可以發表意見了。”
丞相田蚡聞言,明顯頗為意動。
田蚡之前曾經出任太尉,大漢最高軍事長官,內心之中多多少少也是有點熱血在裡麵的。
聽到了這個看起來行之有效的計策後,田蚡已經傾向於讚同。
但田蚡並不想承擔這個責任,於是他決定等一等再看。
然後田蚡就聽到了禦史大夫韓安國的聲音。
“陛下,當年以高祖皇帝之英武聖明,尚且被匈奴圍於平城白登山達七日之久,臣不覺得匈奴是如此容易被欺騙的對象。”
“何況兵馬一動,天下騷動,某些野心勃勃的諸侯也不排除會趁機作亂。”
“此戰勝負難料,臣依舊認為不可輕率出兵。”
劉徹一聽,心中的怒火騰一下就冒出來了。
之前的確是沒有太好的計策,不出兵也就算了。
現在這麼好的絕妙良機就擺在眼前,竟然還是不想出兵?
簡直豈有此理!
大行王恢體察聖意,早在之前的交談中就已經明白劉徹比上次還要更加急切的心態,立刻開口反駁:
“韓大人此言大謬!”
“戰國初年,代國雖小,北有強胡的侵擾,南有中原大國的威脅,君臣尚能同仇敵愾,奮勇抗擊外侵。”
“當時匈奴雖強,也不敢輕易侵擾代國。”
“如今大漢強盛,海內一統,陛下威名遠揚,然而匈奴卻侵擾不止,每次與漢和親,不過數年即違背約定,正是因為沒有堅決抗擊的緣故!”
“必須要狠狠地給匈奴人一個教訓,否則隻有千日做賊,哪裡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雙方唇槍舌劍,各不相讓。
緊接著,各個官員紛紛表態。
和上一次相比,這一次讚同議和的官員並不算多。
主戰派跟主和派的數量基本相當,並駕齊驅。
劉徹看向田蚡。
“丞相,眼下百官意見相左,你是什麼意思?”
田蚡心中有點發毛。
此時的田蚡,又想打,又不想承擔開戰失敗的責任。
突然,田蚡心中一動,趕忙開口道:
“臣都聽陛下的!”
隻要做決定的不是田蚡,那麼將來責任也就不會推到田蚡身上了!
劉徹對田蚡的心態一清二楚。
這個縮頭烏龜!
但此刻的劉徹也不願意繼續爭吵,浪費這個絕佳的機會。
於是劉徹果斷地開口道:
“既然如此,那朕決定了,和匈奴開戰!”
【劉徹登基的第八年,大漢和匈奴之間的第一場戰爭,終於來臨。】
看到這裡,大秦世界之中,太子扶蘇頗為期待,忍不住對著一旁的秦始皇問道:
“父皇,您覺得這場戰爭大漢能贏嗎?”
秦始皇不假思索地做出了回答。
“贏不了。”
“啊?”扶蘇直接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