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漢的人口不過也就三千萬出頭,一場戰爭發動幾百萬,幾次戰爭下來,基本上整個大漢所有老百姓都被迫投入到這場戰爭之中。
這對國內生產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幾年大漢雖然在外戰上接連取勝,但國內的民生日益凋敝,糧食、布匹等關鍵資源的產量連年下降。
隨之而來的就是稅賦的下降和服役人數的減少,在文景之治幾十年裡攢下來的財富也都被揮霍一空。
戰爭,打的就是國力!
劉徹臉色鐵青。
在這之前,劉徹當然也不是沒有聽過彙報。
但那時候的他總覺得情況沒有這麼嚴重,總沉浸在大漢依舊還是文景之治時的富庶世界。
現實給了三十五歲的皇帝劉徹當頭一棒。
劉徹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
“看來,必須要想辦法開源了。”
解決財政問題,無非就是開源節流兩種。
節流最好的方式,便是停止戰爭,休養生息。
打仗太耗錢了。
隻要停個十年,不,五年左右,大漢的國力也能初步恢複了。
但剛剛擊敗匈奴拿下河西走廊,雄心勃勃準備更進一步出擊漠北的劉徹,怎麼可能等得了這麼長時間?
和停止戰爭比起來,其他的節流措施都隻是灑灑水,無關大局。
節流不行,那就隻能是開源。
作為皇帝,當然不需要自行思考怎麼去開源。
劉徹所需要做的,是在諸多臣子們提出的建議中,挑選出自己想要的那些建議。
很快,四名臣子就站在了劉徹的麵前。
為首的是禦史大夫張湯。
剩餘三人的名字在金幕中打出,分彆是【東郭鹹陽】【孔僅】【桑弘羊】。
劉徹緩緩道:
“爾等都說說自己的辦法。”
東郭鹹陽是齊地的大鹽商,孔僅是南陽郡的大冶煉商,都屬於漢朝商人中的佼佼者。
桑弘羊就更了不得,他是洛陽商人子弟,以數學心算而聞名。
年僅十三歲的時候,劉徹就聽說了桑弘羊的名聲,將其召入皇宮之中擔任侍中,每日隨侍皇帝左右。
這三個人,就是劉徹在財政問題上最為倚重的智囊。
聽到劉徹的問話之後,東郭鹹陽第一個開口道:
“陛下,自從文帝開放商禁以來,最為富庶的商人行業便是煮鹽和冶鐵。”
“據臣所知,許多鹽鐵商人家中財物無數,就連黃金都足有萬斤之多。”
劉徹聞言,心中也是大感震動。
“黃金都有一萬斤?”
要知道現在劉徹貴為皇帝,讓立刻拿一萬斤黃金出來,劉徹都做不到!
商人,比皇帝還有錢!
東郭鹹陽見狀,便侃侃而談。
事情其實還要從漢文帝時期說起。
商人,在之前大秦王朝的時候是非常不受待見的。
雖然也出過寡婦清那樣的大商人,但歸根結底還是皇帝的白手套而已。
絕大部分的商人,是被法家控製的大秦係統性歧視的。
到了漢朝,黃老學派雖然上位,可卻偏偏是“漢承秦製”,商人的地位自然沒有什麼改觀。
等到漢文帝繼位後,情況開始發生改變。
剛剛登基的漢文帝屬於一個空架子,當然是迫切地想要將大權收歸己有。
但功臣集團肯定不願意。
你這皇帝都是我們扶上去的,現在你居然要從我們手裡收回權力,像話嗎?
圍繞著這一點,漢文帝和功臣集團多次博弈。
但漢文帝畢竟勢單力孤,大部分時間都以失敗告終。
痛定思痛,漢文帝想明白了。
功臣集團不但是在朝堂上勢力強大,在民間同樣也是勢力極強。
從上到下,一整塊鐵板,這可不是一個皇帝的名義就能撼動的。
在和賈誼、袁盎兩位謀士商議之後,漢文帝果斷宣布了一項舉措。
開放商禁!
原本,西漢是不允許商人跨郡縣經商的。
你在這個郡縣做生意,那就做一輩子。
貨物的產地、銷售地、運輸過程,通通都隻能局限於這個郡縣,不能出郡縣一步。
這樣一來,事實上大部分郡縣的商業,都被當地的功臣集團家族給壟斷了。
功臣集團家族也就擁有了源源不斷的金錢收入來收買人心,培植黨羽,和朝廷皇帝對抗。
開放商禁之後,商人隻要擁有任何一個郡縣的通關文書,就可以合法地在大漢境內所有地區運輸貨物,進行商業買賣。
如此一來,貨物迅速流通起來,任何一個郡縣的商人都要麵臨來自全國其他地方商人的競爭。
許多隻是靠著權力,並無實際經商才能的商人迅速被打垮,又或者是在外來的衝擊下元氣大傷。
功臣集團中大部分人從封地中獲取到的財富也隨之大大減少,有效地削弱了功臣集團的財源。
不過這種方式也並非沒有副作用。
商業的最終形態是壟斷,從漢文帝到現在已經幾十年的時間,許多長袖善舞的商人都成長起來,成為了大漢各地的商業壟斷集團領袖。
壟斷就意味著暴利,這就有了商人家中擁有萬金,比劉徹這個皇帝還要更加富裕的奇葩事情。
劉徹惡狠狠地開口道:
“必須要想個辦法好好整治一下他們,你們說朝廷該怎麼辦?”
東郭鹹陽道:
“臣以為,是時候進行第四次貨幣改革了。”
劉徹繼位至今,已經進行了三次貨幣改革。
三次改革的過程和細節各有不同,但歸根結底,就是為了讓朝廷獲得更多收入,好拿去打仗。
第四次貨幣改革,自然也就是在前三次的前提下,更進一步地將財富集中到國庫和少府庫中。
看著東郭鹹陽、桑弘羊等人送上來的第四次改革奏折,上麵其實也沒有太多新意。
無非也就是換個錢幣的名稱,換湯不換藥的東西。
劉徹看了半天,皺眉道:
“這樣的改革,朕覺得不太好。”
為什麼不好?
錢幣,是整個天下人都在用的。
改革錢幣,薅的也是天下人的羊毛。
換句話說,人數最多的老百姓,其實是被朝廷薅羊毛最重的。
有人可能會說,那些王侯、宗室、富商才是錢幣最多的,用錢多被薅羊毛就多,難道不對?
當然不對。
用最簡化的說法,錢幣改革就是收錢幣稅。
誰用錢,就等於誰給朝廷交稅。
老百姓是彆無選擇的,隻能用錢,也就意味著老百姓用錢消費是百分之百要交稅的。
但王侯、宗室、富商們,人家的消費不需要一定用錢啊。
錢幣改革指的是銅錢,人家可以用白銀,用黃金,用布匹,用珠寶,用自家封地裡產出的各種資源來以物易物,用自家鹽池裡的鹽巴,自家冶煉廠裡的鐵器,自家茶田裡的茶葉……
總之,有權有錢的人們想要在這項錢幣改革中“避稅”,那太容易了。
過去三次這麼乾的結果就是,大部分征上來的稅,其實都是老百姓給朝廷買單了。
反而是那些王侯、宗室、富商們,基本上沒出錢,財富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這可不是劉徹希望看到的。
劉徹冷冷地開口道:
“朕的意思是,這一次征稅的對象必須得是有錢人,絕對不能影響到任何老百姓!”
這個要求聽起來好像非常的沒道理。
針對有錢人卻不影響百姓,難度也太大了吧。
但誰讓劉徹是皇帝呢?
皇帝就要言出法隨。
沒道理的事情,你們也得給朕想辦法弄到有道理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