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劉邦道破劉徹真正底氣,滅朝之戰問題頻出,李世民猛吐槽(2 / 2)

衛山先行來到荀彘軍營這邊通報情況,荀彘初時倒也沒什麼異議,但仔細一看,卻皺起眉頭。

“義陽侯,這樣不行,你先讓那些朝鮮人停下。”

衛山大為疑惑,道:

“荀將軍,出什麼事了?”

荀彘指著正在朝漢軍大營緩緩而來的兩千名朝鮮人,正色道:

“義陽侯,你說這些人是朝鮮太子的護衛。但你有沒有想過,萬一朝鮮人議和是假,派這支軍隊出其不意偷襲我們是真呢?”

衛山吃了一驚,忙道:

“有道理,那我讓他們立刻停止前進,放下所有武器再進入大營!”

荀彘點頭道:

“如此,絕對萬無一失了。”

無論荀彘還是衛山,都沒覺得自己的要求有什麼問題。

你朝鮮太子都來當質子了,讓你放下武器進入大漢軍營不是很正常?

但對於另外一邊的朝鮮太子來說,他的觀感又不一樣了。

這位朝鮮太子首先看到的,是多日激戰過後的戰場。

為了防止瘟疫,屍體基本上都是被搬走掩埋了。

但地上各種武器盔甲乃至身體碎片,還有戰鬥痕跡,都讓這位從來沒上過戰場的年輕太子心中打鼓。

朝鮮太子還能看到對麵的大漢軍營中,無數殺氣騰騰的漢軍虎視眈眈地盯著己方,好像隨時都可能會衝上來大殺一通。

再聽到衛山派人傳來放下武器的命令,朝鮮太子這邊一行人越發慌張了。

一名太子的侍從官忍不住道:

“太子殿下,漢人不會是騙我們放下武器,讓我們走進漢軍大營後被殺掉吧?”

朝鮮太子大吃一驚,道:

“大漢乃是堂堂天朝上國,不至於吧?”

另外一名侍從忍不住道:

“太子殿下有所不知,家父以前負責鎮守北方,經常和胡人接觸。我聽他說,許多不服大漢的胡人部族首領都是被漢人用和談的名義騙到城裡殺掉的!”

朝鮮太子越發驚慌了,根本不敢下定決心讓隨從們放下武器。

遲疑片刻,朝鮮太子道:

“再派人去和義陽侯接觸一下,請他務必保證我們的安全,我們才敢放下武器。”

對麵的漢軍主將荀彘都攻打朝鮮這麼長時間了,朝鮮太子信不過荀彘。

漢軍大營中,荀彘看到朝鮮人遲遲不肯放下武器,頓時一聲冷笑。

“義陽侯你看到了吧?這些朝鮮人就是心裡有鬼!”

“嗬嗬,恐怕是真被我猜中他們假投降真偷襲的計謀了。”

衛山也愣住了。

“難道本侯被朝鮮人騙了?”

“這個衛右渠,真該死啊!”

但回想了一下見麵經過,衛山又覺得,衛氏朝鮮是有和談誠意的。

就在此時,荀彘已經按捺不住,下令讓一支部隊出營,緩緩朝著朝鮮太子那邊壓過去。

朝鮮太子見狀,越發慌了。

“不好,漢軍來打我們了,快撤退,撤退!”

朝鮮太子立刻就帶著隨從們撤回了朝鮮軍大營之中。

荀彘見狀,眉頭一揚。

“義陽侯,今日我們也算是識破了朝鮮人的陰謀。”

衛山沉默片刻,歎了一口氣。

“看來大漢是隻能把這場仗打到底了。”

衛山很快回到長安,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地稟報給了劉徹。

劉徹氣壞了。

“好個衛右渠,朕給了他這麼多次機會,他竟然一直都在算計朕嗎?”

“傳令下去,讓荀彘和楊仆接著打,不管打多久,也一定要把衛氏朝鮮滅了,以儆效尤!”

另外一邊,朝鮮太子回到了王險城,也將事情稟報給了衛右渠。

衛右渠麵如土色。

“這些漢人,寡人誠心誠意地想要和談,他們竟然卻使詐?”

“看來,也隻能抵抗到底,迫使漢人撤軍了。”

【由於缺乏互信基礎,雙方原本已經達成的和談卻在朝鮮太子進入大漢的時候徹底談崩了。】

【戰爭又一次持續了下去。】

漢朝的國力畢竟遠勝朝鮮,在經過幾個月的進攻後,荀彘終於突破了朝鮮陸地上的防線,進逼王險城。

借助荀彘的突破,楊仆在水上也趁機進攻,拿下了王險城的碼頭。

數萬大軍水陸合圍王險城,勝利看起來已經是唾手可得。

偏偏這個時候,漢軍內部卻發生了內訌。

兩名漢軍主將猶如兩隻鬥雞,怒目而視。

荀彘冷冷道:

“若非我軍突破朝鮮陸地防線,怎麼可能會有如今之大勝局麵?”

“此戰當以我軍為主!”

楊仆不甘示弱,冷笑道:

“若非我軍兵臨王險城,牽製了朝鮮最精銳的力量,你部怎麼可能這麼順利擊潰當麵之敵?”

“更何況朝鮮精銳並沒有太多損失,倉促強攻必然會造成重大損失,應該以圍城為主,招撫為輔,方是上策。”

荀彘看著楊仆,露出鄙夷表情。

“楊將軍,你怕不是被朝鮮人打敗過,嚇破了膽子吧?”

原來楊仆在剛剛進攻王險城的時候,因為過度自大,竟然隻帶了幾千先鋒登陸,聯合水軍出戰。

朝鮮人在試探過後發現楊仆就幾千陸軍,直接打開城門殺出大軍。

楊仆這點人哪裡抵擋得住?很快就被打敗。

許多漢軍殘兵敗將逃到王險城附近的山林中躲藏,陸陸續續用了一個多月才全部重新歸隊。

有了這次失敗後,楊仆打仗越發小心翼翼,也傾向於招撫。

被荀彘揭短,楊仆心中也是極為不滿,怒道:

“荀彘,我乃大漢列侯,注意你說話的分寸!”

荀彘冷笑道:

“滅了朝鮮,我難道就不是列侯了?誰怕你!”

雙方劍拔弩張,一番大吵,竟然直接動起刀劍來。

漢軍內部,兩支兵馬主帥拔劍相互廝殺,你死我活。

荀彘這邊畢竟是陸軍主力,人多勢眾。

激戰過後,楊仆被殺,荀彘直接領兵入駐楊仆大營,控製了楊仆的所有軍隊。

隨後,荀彘一邊領兵繼續進攻,一邊上表朝廷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

“什麼,楊仆領兵進攻荀彘,被荀彘反殺了?”

大漢皇宮之中,劉徹看著麵前的奏章,呆滯住了。

他是怎麼也沒想到,兩路主將竟然還能自相殘殺的?

群臣對此也是各執己見。

“楊仆乃是大漢列侯,就算身犯死罪也應該由陛下做出裁決,什麼時候輪到荀彘越俎代庖?應該將荀彘撤職押回長安治罪以儆效尤!”

“楊仆率先內訌,荀彘不過是被動還手,楊仆死有餘辜,荀彘無罪!既然無罪,荀彘就應當繼續領兵滅掉朝鮮。”

眾人吵成一團,劉徹心中也是煩悶不已。

之前打南越國,先死了韓千秋和安國少季。

現在打個衛氏朝鮮,又死了涉何跟楊仆。

怎麼大漢打個仗就不能順順利利的呢?

劉徹沉吟良久,做出裁決。

“臨陣換將,朕不取也。”

“責令荀彘抓緊進攻,早日攻破王險城。”

“楊仆之死,等大軍班師之後再做詳細調查!”

貞觀世界之中,坐在皇位上的李世民看到這裡,也是忍不住搖了搖頭。

“製衡,多少本該順利打贏的仗,就敗在了這個帝王心術上。”

李靖點了點頭,笑道:

“說實話,這種兩路大軍齊發,相互之間卻並沒有真正統轄關係的仗,是臣作為主將最不願意去打的。”

“說起來,之前萬曆皇帝打的朝鮮戰爭,不也是如此嗎?”

李世民點了點頭,感慨道:

“誰說不是呢?軍隊本來就是一萬個人有一萬種想法,沒有一個擁有足夠權力的主將來擺平這一切,壓根就沒辦法統一認識進行作戰。”

“兩路分兵互不統屬,真以為每個人都是衛青霍去病嗎?”

李治在一旁聽著,仔細回想,還真就發現了一些細節。

基本上劉徹派兵出征,大部分戰役都是兩路甚至多路出擊。

唯一一次,就是衛青領十萬騎兵出征漠南尋找伊稚斜決戰。

劉徹這帝王的分權製衡之道,還真是玩到骨子裡去了。

李靖笑道:

“但凡荀彘和楊仆之中某個人能被全權委任為主將,負責朝鮮所有軍隊指揮事宜,也都不會爆發這樣的內訌。”

“隻能說這位劉徹陛下過於注重分權,也對大漢軍隊太有信心,太看不起衛氏朝鮮,才導致了楊仆身為堂堂列侯竟然死於戰場內訌這種悲劇。”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治,笑道:

“看到了吧,治兒。”

“就算是堂堂千古大帝,也是很容易就犯錯的。”

“朕也一樣。”

說到這裡,李世民突然有些走神,似乎是在回憶起當年的某些事情。

過了好一會,李世民才繼續開口道:

“今後你要記住,當皇帝的犯錯並不可怕,但錯了就一定要改。”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在改過自新,提升自己的過程。”

李治聞言,趕忙凜然應是。

隻是腦子裡總有一個問題。

父皇您總說要改過自新,那您強娶的李元吉遺孀楊氏,又該怎麼說?

楊氏都已經給您生了十四弟(李明)了,您似乎也沒有想改的念頭啊?

算了算了,子不言父之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