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章 突發事件改變曆史,陳平感慨楊秀清蕭朝貴失策(2 / 2)

本來就是要奇襲的,半道上卻殺出一支攔路的軍隊。

它但凡直接潰散逃亡,蕭朝貴也懶得理會。

卻偏偏衝了上來,要戰鬥?

“趕緊擊潰他們!”

蕭朝貴此刻也來不及細想,獰笑一聲,同樣拔出了腰間長刀。

兩千多太平軍騎兵立刻發動進攻。

此時的蕭朝貴身旁,有兩名大將。

一個名叫林鳳祥,另外一個叫做李開芳。

這兩人都是跟隨蕭朝貴轉戰各地,大小身經數十戰,無論武力還是戰力都極為驚人。

三人各自率領數百騎兵,猶如三叉戟一般,殺入清軍陣中。

兩支部隊激烈廝殺著。

才打了片刻,福成心中就震驚不已。

“這支賊寇的戰鬥力好強!”

清軍還是以前的那些清軍。

但太平軍可早就不是一年前的太平軍了!

經曆整整一年的轉戰,無數次戰鬥的磨礪。

從郴州出發至今,屢戰屢勝接連攻克多座城池。

還有蕭朝貴這位太平天國的三號人物,西王殿下親自帶頭衝鋒陷陣。

如此種種,都讓這支太平軍的戰鬥力和士氣提升到了巔峰。

福成率領的這支清軍,用來應對普通的農民軍綽綽有餘,手拿把掐。

但在麵對蕭朝貴這支真正頂級的太平軍精銳,完全就不夠看!

在激戰了半個多小時後,福成部清軍徹底支撐不住,四處潰逃。

蕭朝貴怎麼可能讓他跑?

“追上去,彆讓他們跑回長沙報信!”

蕭朝貴一路猛追,終於在長沙城前方大約三四裡地追上福成,將其斬殺。

根據事後統計,這一戰中福成部被陣斬一千五百多人,近乎全軍覆沒。

但福成在戰鬥不利時,就已經提前派人回長沙求援了。

這也就導致,當蕭朝貴結束戰鬥,準備對長沙發起突襲的時候,卻愕然發現長沙所有城門都關閉了!

“他娘的!”

蕭朝貴差點當場吐血。

很顯然,戰鬥的情況還是被泄露了!

眼下長沙所有城門緊閉,蕭朝貴又是輕騎來襲。

奇襲尚未開始,就已經宣告失敗。

【當我們翻閱史書,會發現有很多意外的事件改變了曆史。】

【福成在長沙城外和蕭朝貴爆發的遭遇戰便是其中一例。】

【福成雖然全軍覆沒,但他的警報及時地傳回長沙,讓長沙方麵得到警覺關閉城門。】

【否則,以蕭朝貴之悍勇和太平軍之神速,極有可能一舉衝入長沙之中,實現一次軍事史上完美的百裡突襲奪城。】

看到這裡,西漢世界之中,劉邦一拍大腿。

“可惜,實在是可惜啊。”

“這個蕭朝貴,真是沒有項羽的命。”

當年項羽也是這樣,主力大軍還在齊國平定齊王的反抗,自己親自率領三萬騎兵回救被劉邦數十萬領軍攻陷的老巢彭城。

然後,項羽帶著這三萬鐵騎一路橫掃,直接把劉邦幾十萬大軍乾崩了,順便還把劉邦老爹劉太公和老婆呂雉都捉了。

劉邦本人倒是不以為恥,在建立大漢之後還經常提起這一戰。

意思很明顯,項羽夠牛吧?

他當年一樣抓不住朕,哈哈哈!

眼下看著蕭朝貴四處轉戰,劉邦可是非常之爽,各種給蕭朝貴歡呼鼓勁。

沒想到,竟然在最後一步出了差錯!

蕭何摸著發白的胡須感慨道:

“或許這就是天意吧。”

一支本不該出現在長沙城外的,來自西安的兵馬,卻偏偏出現了。

換成其他任何一支稍微了解太平軍的清軍將領來指揮,那肯定就是當場跑路,不會對蕭朝貴突襲行為造成什麼影響。

但偏偏又是福成這個從來沒和太平軍打過交道的愣頭青將軍領兵,就是一定要和蕭朝貴碰一碰。

偏偏福成還並不是純粹的衝動之人,發現局勢不利時還懂派人回長沙告警求援。

如此種種的因素結合,最終才讓蕭朝貴的突襲功敗垂成。

這不是天意又是什麼呢?

陳平感慨道:

“太平軍的三篇檄文還是自斷後路了,不然的話,長沙內部恐怕會有人獻城投降。”

曹參疑惑地看了一眼陳平:

“獻城投降?老陳,你開玩笑吧。”

金幕中之前也沒說過長沙城裡的事情啊,陳平憑什麼就這麼篤定?

陳平江微微一笑,撫須道:

“就憑太平天國是漢人建立的政權。”

“哦,當然還有滿清朝廷兩百年來對漢人的殘酷壓榨。”

在大清,滿人的仕途是有上限的。

像林則徐這種,能做到總督的,也就到頭了。

什麼軍機處,禦前大臣等真正的核心層位置,彆管你是林則徐還是李則徐張則徐,也彆管你有多大的本事。

哪怕你有通天的本事了,在皇帝麵前真正說得上話,有資格商議國家大事的,一樣還是滿、蒙八旗大臣!

漢人又不傻,怎麼可能對這種情況滿意?

更何況,太平軍是漢人建立的政權,實力在過去一年之中的多次戰鬥中也得到了驗證,是完全有能力奪取天下的。

回頭再看看長沙城內三巡撫的大亂鬥……

長沙城裡的士紳官員還能對大清抱有希望嗎?

可惜的是,一切都因為楊秀清、蕭朝貴發布的那三篇檄文,以及隨後拆毀孔廟的行為給破壞了。

長沙城內已經早就把家族命運和科舉、儒家牢牢綁定的漢族士人官紳們彆無選擇。

就算大清再爛,也隻能陪著大清一起爛到底!

金幕中,鏡頭移動到了長沙內部。

這座湖南省府,此刻已經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陷入了巨大的混亂之中。

前任巡撫駱秉章得知太平軍已至城外的消息後,也顧不得什麼清廷要求他暫時留任幫助新任巡撫張亮基穩定局勢的聖旨,直接腳底抹油溜之大吉。

和駱秉章一起跑路的,還有領兵從江西前來支援的江西巡撫羅繞典。

羅繞典的借口則比較光明正大一點,既然他帶來的江西兵馬都已經受湖南巡撫張亮基節製,那為了避免令出多門,羅繞典自然也就該回自己的江西根據地南昌去了。

兩名巡撫這一跑,再加上之前太平軍蕭朝貴部勢如破竹的表現,直接全城嘩然。

長沙東、西、北三座城門一時間擁擠不堪,車馬塞滿整座道路。

城外的湘江碼頭上同樣也擠滿了船隻,無數士紳百姓爭先恐後地逃難。

“一群廢物,世受皇恩,卻不懂為國儘忠。”

“可恥,簡直就是大清的恥辱啊!”

湖南巡撫張亮基雖然在這場“三巡撫之爭”中笑到了最後,但麵對這種坑爹之極的情況,也是破口大罵,跳腳不已。

但彆人能跑,張亮基作為守土有責的巡撫,那是萬萬跑不得的。

可就憑長沙城裡這些個垃圾廢物,怎麼可能守得住這座省城?

張亮基可不想用“太平軍攻克的第一座省城,斬殺的第一名巡撫”之名被載入史冊。

“快快,你們趕緊去問問,城裡有沒有那種多謀善斷之士,能幫助本官守住長沙的?”

“隻要能推薦上來有用之人,本官重重有賞。”

說起來,張亮基也是病急亂投醫了。

但還彆說,長沙畢竟是千年省府,自有其底蘊在此。

很快,一名幕僚就快步前來回複。

“巡撫大人,我們問了一遍,不少人都推薦一個人。”

“說他頗有才能,隻不過性格剛直,以至於一直都鬱鬱不得誌。”

“我們覺得……”

張亮基怒火熊熊,一巴掌就甩了過去。

“他娘的,都什麼時候了還給老子在這裡拽什麼酸文。”

“這人叫什麼名字,馬上給我說!”

幕僚捂著通紅的臉頰,戰戰兢兢地開口。

“此人、此人的名字是——”

“左宗棠!”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