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登陸火星(2 / 2)

誌願者們穿戴上人工操作服,通過固定波段進行連接後,機器人的視野也就變成操作人員的視野,機器人的行動也就和誌願者的動作保持一致了!

當然,因為飛船內部空間的原因,這種傳感機器人(楊子江簡稱為高達)也隻是簡單的製造了3萬多個,目前,已經有1萬多個傳感機器人在誌願者的操控下忙著基地外殼的建設工作。

基地外殼的建築材料和飛船的外殼材料相同,都是由耐高低溫和抗衝擊材料組成。

但是和飛船材料不同的是,飛船材料上除了舷窗是透明的,其他都是金屬光澤的不透明材料。

但是這次建設基地外殼所選用的材料,楊子江卻全部選擇了透明材料。

這就好比是東北地區冬天蓋的塑料(玻璃)蔬菜大棚。

無論外部如何冰天雪地,隻要有陽光的照射,大棚內部就始終是四季如春!

隻是在透明材料內部,楊子江還專門設計附著了一層變色材料,這層變色材料會在基地內部溫度超過30攝氏度時主動將外殼材料變成隔絕光線的暗黑色。

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火星夏季陽光過剩時,基地內部升溫過快,造成基地內人們因為高溫而中暑!

所有的外殼材料都是邊長為20米的正方形仿鋼化玻璃結構,厚度更是達到了一米。

通過飛船配備的大型貨車將外殼建築材料運到已經打好地基的基地外圍,早就等在那裡的傳感機器人們立刻開始卸車和安裝。

飛船上,在操控位置上負責操控傳感機器人的誌願者們,因為第一次操控傳感機器人而滿心好奇,不停的操控著機器人做出各古怪的動作,就連乾起外殼建築材料拚接工作都顯得乾勁特彆足!

再加上傳感機器人本身的身軀就非常巨大,都是高達40多米的超級“高達”,拿起那些外殼建築材料來也非常輕鬆。

楊子江設計這些外殼材料時本身就已經設計了非常便利的卡槽結構,一抽一插,釘緊螺絲,一塊基地外殼就連接完成了!

然後就是不停的拚插、釘緊螺絲,再拚插、擰緊螺絲!

工作內容十分簡單,估計這項工作交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都能完成的十分不錯!

因為機器人的數量眾多,人們又合理的安排了三班倒的工作方式。再加上飛船運輸車輛上的基地外殼材料全都是自動化裝卸,所以基地的建設進度非常快。

不到兩天時間,長寬各100公裡的基地外殼就已經被組裝的有模有樣了!

畢竟,這次的基地除了長寬以外,高度也隻是要求40米,跟飛船百十來公裡的高度相比,簡直就是摩天大樓邊上的棚戶區。

對於這些巨型“高達”來說,組裝這些外殼材料,簡直就是和擺積木一樣輕鬆!

外殼的組裝說起來輕鬆,其實也確實是輕鬆,但是所取得的成果也確實是偉大的。

從火星的陸地上看不太出來,甚至可能覺得和一旁猶如龐然巨物的飛船相比,這塊基地簡直簡陋的就像是紐約華爾街高樓大廈旁的貧民窟。

但是透過火星監控衛星來觀看,一個在麵積上隻比飛船小那麼一丟丟的基地已經佇立在南部高原崇山峻嶺之間。

從今以後,人類將依托這個簡陋的基地,在火星上站穩腳跟,並不斷的開發、利用和改造火星,使火星向著人類向往和需要的方向發展和轉變。

最終,這裡將成為人類在太陽係中開發出的除了地球以外的第二個美麗家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